专栏名称: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以传播大数据、解读行业趋势、数据化运营为核心的新媒体平台,已有150多万行业人士关注,荣获2013年新浪微博百强自媒体、2016年中国十大大数据领域影响力平台,关注我就是关注数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爱数圈小剧场(听听那些进圈的人怎么说~)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18-01-06 23:5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爱数圈

一个有情怀、高效学习数据分析的私密社区


以下文字将引起你强烈的好奇心,请注意捂好钱包




1

@Yuan

作为一个2000年初入行的信管专业学生,毕业后长期混迹在国内外高校和学术机构。最大的乐趣是用各种机器学习的模型挖掘城市数据。在爱数圈先后担任Python空间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小组组长。


以前,工作学习中的大部分数据分析都能用SQL/Excel+GIS 搞定,与计算机最相关的工作大概就是偶尔被拉去修个电脑。在大数据浪潮的拍打下,发现原有模式对于城市这个体量的数据处理日渐力不从心,仗着Java和C++的基础默默捡起了Python。在不停的越过山丘之际,意外加入了爱数圈这个奇妙组织。

加入的第一天组了一个基于空间数据挖掘的Python学习小组,用开源QGIS和ML玩城市数据挖掘,和小伙伴们刷课做题不亦乐乎。后来爱数圈改版,接手新增的深度学习小组,半罐水心中忐忑, 用一个月多月刷完了Geoffrey Hinton和吴恩达在Coursera的现有有课程 ,忽如一夜回到17岁,疯狂的高考前。

有句鸡汤说,输出才是最好的学习。因为要准备教学计划,与深度学习相关的历史沿革和最新前沿都需要心中有数,因为要给圈友们准备竞赛题练手,只好天天去国内外各大竞赛论坛刨坟,因为要回答同学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和GitHub,Quora,CSDN和知乎等一众好友亲密度直线提升。


回望加入爱数圈的这六个月,发现自己正以 不可思议的速度成长 ,把压力和责任变成挑战自己的动力,改变的不仅是 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还包括你的 时间管理能力和坚持到底的信心


加入爱数圈这个奇妙组织,大概是2017年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


2

@李唔明

#一个不想当分析师的操盘手,不是一个好的市场部职员#

一枚香港求学学子,憧憬金戈铁马的投资市场,虽因学术背景不足而担当执戟郎市场部职员入门,但是却历经3年卧薪尝胆,最终兼任公司分析师,半条腿迈入了战场。


由第一条K线(蜡烛图)问世到如今,金融市场数据可视化项目已经有超过260年历史,所以金融投资也是最早期接触连接到大数据,量化这些高大上词汇的行业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传统的金融也将先于其他行业,逐步过度到智能化。所以要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专业金融人才,除了金融背景的知识之外,数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两条腿,缺一不可。


后知后觉的我,2017年才醒悟过来,开始盲目寻找数据分析的学习资料和课程,那时候从微信上找了好几个跟数据分析有关的公众号,那时候基本只是知识零散化的吸收,基础的也只有入门的excel,人海浮沉之中,我发现了 数据圈完整的学习体系 ,我惊呆了,那时候刚关注的时候还是198的价格,面对这样便宜的价格,难免心有疑虑会不会是假的,然后也对自己能不能自觉坚持完成课程抱有疑问,直到拖到了下半年。


看着数据圈的课程不断完善,价格也到了298,心里按捺不住的悸动让我加了老大的微信,当天就报名入圈了,进来后才 后悔没有早点进来 ,梳理以下近半年的经历, 感谢一路帮助我的各位组长们


因为一开始目标就是成为金融领域的数据分析人才,而金融领域个人认为数据分析可以分为入门版和升级版,入门版主要做的初级少量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可视化,就是展示有用的数据,而升级版呢主要是从事大量数据分析以及发掘数据背后的规律,简单来说就是找到干货,进阶一点就是根据这个规律做出模型,落实到实践当中。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最终选择了A+B+D的路线,即陈公子的入门分析(基于excel的使用),强尼哥的powerbi(数据可视化的高效软件),小马哥带领,韩姐做组长的python读书会(有读书会的基础再去上课比较好),vivilu姐的python数据分析实战(python之路的第一个视频课程)。自控力宝典上告诉我们,如果想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 找到跟你志同道合的人 ,正所谓一群人走得更快就是这个道理。


在数据圈这个家庭里,你可以看到有人1点2点还在码代码打卡,也可以看到7点8点一大早就开始学习的同道之人。这里除了有朋友外,还有 大咔 (不定期邀请教授,从业大牛给大家上课),有 实操 (视频课都有相应的素材给你练手),有 挑战 (每个课程之后都有考核,还有相关证书),更重要的还是有 温暖 (组长们利用自己空余时间给你解答疑问,感谢小马哥多次深夜,假期,带娃的时候都有解答我疑问,也感谢陈公子,给我推荐数据分析的工作信息)。


最后感谢2017遇到数据圈的各位,祝愿2018数据圈更好,更强!


3

@bear

IT码农一枚,工作与数据相关但非科班出身,抱着找到更多同道、快速了解数据分析全貌的希望加入圈子。


2018-01-01-00:00:00秒,迎接新年的时刻,我掀开笔记本,开始回忆爱数圈和我的故事。


印象中我的微信很早就加了数据圈的微信公众号,早期应该不是叫这个名字。那个时候,偶尔看看公众号里面关于数据的分享,觉得有不少干货。但是在邓大酝酿构建爱数圈的时候,198的入圈费,还有所犹豫,不在身边的圈子,总觉得不那么真实。


当入场券变成298的时候,猛然发现,这个圈子是在筛选高质量会员,于是,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加入了圈子。这一天,翻翻日记,2017-09-15.和邓大转完入场费后,给的理由: 一直想找一个好圈子


我想, 每个人至少都有两个圈子,工作与生活 。那么,我所加入的爱数圈,是什么呢?这个时间,思绪容易飞翔,更容易感性。我想,兴趣,爱好,工作,都有一点儿。或者,这三点是加入圈子的目的。


那来看接触的故事。加入圈子以来,想用最短的时间来了解数据分析的全貌。于是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把圈子的小组当做升级过关一样,在小白组里学习excel\ppt\access,到powerbi和tableau组里学习可视化,然后投入python组中学习数据分析实战,还没来得及开始数据挖掘实战又开始了预约的读书会。年末的工作紧张气氛徒增,最紧张的工作要求下,因为圈友的相互监督保持着最基本的学习推进。


现在来看, 倍儿充实


其实,刚进圈子,没有一个是认识的小伙伴。可是,就是这么一群默认的小伙伴,志同且道合, 有组长、有助手会帮助我们理解课程体系 ,去监督我们容易走入舒适区的心态,让我们在略有紧张的状态下推着自己往前走。三个多月以来,还没有机会能认识到本地的小伙伴,但是却在圈子打卡的时候,在大家提交笔记的时候,能够学习到各个小伙伴面对工作之余的学习,怎么去找到重点,汲取知识营养。


好像有点儿乱,也许这样才更真实的反映了自己的思绪。希望未来能够真正认识些小伙伴,一起构建数据应用的生态圈,把职业做成事业,也许,这就是布道者邓大所真正在追求的圈子。


00:36 字不多,也不知道看的小伙伴会不会被自己的思路所混淆,总结下来,告别2017,希望在2018和圈子一起成长。小伙伴们,大家新年好~




欢迎加入终身学习数据分析圈子,一次缴费,永久免费学



加入方式:

1、 加我微信: seedata

转账 498 ,先拉微信群,再邀请进小密圈

(数据君亲自为你做客服)


2:扫码加入


犹豫的、不懂的、咨询的不要加,加了也是僵尸,时间宝贵,你我都珍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