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独处似乎成了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有人享受独处带来的宁静与自我反思,而有人却在孤独中挣扎。孤独感,这个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重大健康问题的现象,正悄悄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但你有没有想过,孤独感的根源可能并非仅仅是社交的缺失,而是我们对独处的误解?
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
我们对独处的看法,正在塑造着我们的孤独感
。
研究发现,媒体对独处的负面描述可能无意中加剧了孤独感,而改变这种看法或许能成为缓解孤独的钥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研究,探索独处与孤独背后的心理奥秘。
相关研究成果以
“How people think about being alone shapes their experience of loneliness”
为题于2054年2月13日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孤独感被广泛视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与抑郁、心血管疾病甚至早逝等负面结果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9年将其列为重大健康问题,美国在2023年发布了关于孤独感的外科医生顾问报告。此外,媒体和公共卫生运动通常警告独处的危险,但这种信息可能无意中加剧了孤独感问题,因为它可能通过影响人们对独处的看法来加剧孤独感。
因此,作者通过五项研究来探讨这一主题,分别是:
(1)分析美国媒体对独处的描述;
(2)媒体曝光对独处看法的影响;
(3)独处看法对日常生活中孤独感的影响;
(4-5)跨文化研究。
研究1:分析美国媒体对独处的描述
研究1通过分析2020至2022年美国十大报纸的144篇新闻文章,发现媒体对独处的描述存在显著偏向(图1)。其中,负面标题是正面标题的10倍,文章内容中提到独处风险的频率是提到其益处的5倍。这种偏向可能无意中强化了人们对独处的消极看法,进而加剧孤独感。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方面具有巨大影响力,而其对独处的负面描述可能对孤独感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图1 美国媒体将孤独描述为有害经历
研究2:媒体曝光对独处看法的影响
研究2通过实验验证了媒体曝光对人们独处看法的因果影响(图2)。456名参与者随机阅读关于独处益处、风险或无关主题的文章。
结果显示,阅读独处益处文章的参与者对独处的看法更积极,而阅读风险文章的参与者则更消极。这表明即使是短暂的媒体接触也能显著改变人们的信念,进一步说明媒体在塑造人们对独处的认知方面具有直接且重要的作用。
图2 暴露于一个单独的因果影响信念的信息
研究3:独处看法对日常孤独感的影响
研究3通过两周的体验式抽样研究,探讨了独处看法对日常孤独感的影响(图3)。161名参与者在两周内五次/天报告情绪状态和独处时间。结果显示,对独处持消极看法的人在独处后感到更孤独,而持积极看法的人则感到更少孤独。
这一发现揭示了独处看法在调节孤独感中的关键作用,表明积极的看法可以缓冲孤独感,而消极看法则会加剧孤独体验。
图3 独自一人的时间与孤独的变化和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情感结果之间的关系
研究4:跨文化研究(美国与日本)
研究4通过在美国和日本的调查,探讨了独处看法对孤独感的影响是否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图4B)
。结果显示,日本人的独处看法比美国人更积极,且在两种文化中,积极看法均能缓冲孤独感。此外,独处时间越长,积极看法的保护作用越强。这一发现表明,独处看法对孤独感的影响具有跨文化普遍性,为后续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研究5:多国研究的普适性
研究5进一步验证了研究4的发现,覆盖了巴西、南非、英国、墨西哥、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波兰等七个国家(图4D)。结果显示,无论文化背景如何,积极的独处看法均能显著降低孤独感,且这种保护作用在独处时间更长时更为明显。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独处看法对孤独感的调节作用具有全球普适性,为设计跨文化干预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
图4 在九个国家中,拥有积极信念的好处是人们单独花费更多的时间
在现代社会,孤独感似乎成了许多人无法逃避的阴影。然而,最新研究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角:
孤独并非仅仅源于社交的缺失,更在于我们对独处的看法
。这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通过五项跨文化研究发现,人们对独处的消极看法会显著加剧孤独感,而积极的看法则能有效缓解孤独。媒体对独处的负面描述也在无意中推波助澜。
这一发现提醒我们,改变对独处的认知,或许能成为对抗孤独的关键。与其逃避独处,不如学会享受它,因为独处本身并非有害,而是我们赋予它的意义决定了它的价值(小编见解,与文献本身无关~)
。
参考资料: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6764-3
来源:
EngineeringForLife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用于研究用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