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缘起:近期,政策和市场对独角兽公司关注度显著提升。国务院3月30日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试点企业应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标准为: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创新企业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且估值不低于200亿元。结合公开信息,我们梳理了当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独角兽公司及有影响力的中概科技股,研究结论如下:
兴起:移动互联红利孕育独角兽机遇。2013年,Aileen Lee率先提出独角兽的概念,最初的标准是创业10年左右、估值超 10亿美元。科技是经济进步的核心驱动力,移动互联对经济的拉动速度和力度较之前几轮有显著提升:全球钢铁产业百年CAGR 3.6%,集成电路在过去40年CAGR12.2%,智能手机过去十年CAGR 32.1%。全球科技巨头如Amazon、Google、Facebook、BAT等均在1995年之后成立,目前已成全球市值前十。全球领先的科技独角兽成立时间也多在3-10年之间,如Uber、Airbnb、滴滴出行、蚂蚁金服、新美大、今日头条等。
用户:移动互联围绕用户需求,重新定义或改变传统行业。伴随移动互联兴起,全球智能手机年销量超14亿部,移动网络接入数量达51亿。移动互联产生大量数据,使得科技公司可以围绕用户需求,提供社交、电商、游戏、支付、信息流、O2O等全方位服务。科技巨头围绕用户在多领域布局,形成用户生态体系,如谷歌(搜索、地图、邮箱、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亚马逊(电商、物流、云计算、支付等)等。新兴独角兽围绕部分需求进行布局,或布局下一代物联网、数据智能等新兴机会,如蚂蚁金服(金融)、滴滴出行(交通)、新美大(生活服务)、今日头条(媒体)等。
未来:全球竞争,政策助力。美国在半导体和半导体设备领域具备显著竞争优势,中国在互联网应用领域(社交、电商、游戏等)相对领先。未来10年,物联网及数据智能将成主要战场,或将涌现出一批新兴独角兽公司,全球资本参与竞争角逐。各国对于新兴科技巨头予以政策支持:2018年3月,纽交所允许独角兽公司直接上市;2018年2月,港交所允许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和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上市;2018年2月,证监会称在生物科技、云计算等4个行业中符合相关规定的独角兽企业无需排队,随后于3月宣布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司试行试点上市。
风险因素:政策落地速度不及预期;海外交易所修订出台更具吸引力上市政策;科技股市值上涨过快带来的估值压力;独角兽盈利增长速度低于预期等。
投资策略:我们长期战略性关注科技领域投资机会,提醒关注基本面优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独角兽。对A股市场而言,如独角兽IPO加快,则将吸引更多资金,竞争力不足的弱势公司或将因此进一步面对流动性压力而折价。独角兽的上市亦有望对已上市科技龙头公司的估值形成支撑和提振。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而估值能力尚未充分体现的公司,亦有望被采用更加丰富的估值方法全面衡量公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