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sOJoh1q411AtiacLNKY1PpYyUgqXC9e9XdLKCDw0NRFdPVv7uoibPicaf2ibhgQsygicEyThZBRshHWxDKddgbqMQg/640?wx_fmt=jpeg)
大家好,我是慧远。我们邀请到了龙泉寺法明师父和同觉寺、香山禅林院监院月修法师,留学美国的博士“高材僧”宗翎法师以及七哥在必经之路智慧栈群里为大家答疑解惑。
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智慧栈在全国21个省已经有近100家,每个月有1000多人抄写心经,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辛苦付出。
有朋友说非常感谢必经之路能发心组织抄写一亿部《心经》,我说其实智慧栈发起人是付出最多的,我们只是努力汇聚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举办抄经活动。
若你也有这样的发心,同时也有茶馆、瑜伽馆、中医养生馆、国学书院、圣贤文化传播中心等,又或是你身边的朋友有这样的场地,便可以联系我们,一起来举办抄经活动。让我们共建一个城市智慧栈、心灵归宿地。(慧远微信:huiyuan377)
详情点击
《一亿部《心经》,期待你的加入》
以下是智慧答疑内容:
01.
我觉得最难相处的是身边最亲的人,我老公父母都挺好,但是和他们相处时,我怕得到他们的否定。比如和我老公相处时,聊天不敢深聊,怕意见不一样,他会反驳我,每次意见不一样,我心里就会担心会反驳我,否定我,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忽然的情绪。
其实即使你不想和他发生冲突,也不一定就不能“深聊”,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换个方式去聊。
另外,如果你平时没有在他面前展现足够的智慧,你在他心里的重要性就不太够,那么他就会比较不愿意听从你的意见。
从提问的内容看,你应该习惯迎合别人,而且有些自卑。
自卑不是什么大问题,每个人都会自卑,只是有人隐藏得深,有人表现得明显。
你害怕跟亲人关系闹僵!
你害怕跟亲人意见不一致!
你害怕跟亲人之间出现矛盾!
你害怕和亲人关系处不好!
但正是这种害怕,让你和亲人关系处不好。
思考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为什么不能出现矛盾?
其实,任何两个人在一起,都会出现矛盾。就像任何新车都需要磨合一样。
只有出现了矛盾,解决矛盾,再出现矛盾,再解决矛盾,不断磨合,才有可能关系更融洽。
所以,不用担心矛盾出现,矛盾会自己出现,也会消失。
另外,亲人之间的关系,为何是你来维护?
既然你不知道怎么处理,就放任矛盾出现,哪怕显得自己很傻很愚蠢,都没关系!把这个难题交给你老公吧!谁叫他是男人呢!
学会认输,学会处下。
想一想为什么怕被否定,这个想明白了,就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都是普通人,哪里有那么多对的,如果您总是对的,可不就麻烦了么?
总是担心被家人否定,多累,即使被否定哈哈一笑嘛,让家人占上风多好。
02.
亲人身体不好,请问念经、念佛及放生等功德回向给好多亲人这样好吗?
亲人身体不好,念经、念佛及放生等功德回向给他当然很好啊,即使身体很好也可以回向。
只要是以真实的慈悲心为任何众生回向,愿他们离苦得乐,了脱生死这一类的都很好。
当然好!可以先回向给自己的亲人,然后回向给所有众生,多回向,总没坏处。
普贤行愿品中有一段“普皆回向”,那段经文非常美!我每天都念一遍:
所有功德,悉皆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
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03.
为什么我的工作总是那么忙,每天打仗一样?又要兼顾孩子家庭,常常感觉很累,却没有时间休息。
对我来说,其实忙也不怕,关键是怕忙的没有意义。
你认为现在的事有意义吗?如果没有,那么请先寻找人生的意义,不要瞎忙。
从佛教的角度,我们众生正在一个着火的房子里瞎忙,浑然不知自己快死了,所以关键是赶快冲出这个房子去逃生,这个房子就叫做轮回。
看上去一个简单的问题,背后却有一个普遍的问题:每个人对工作都有不满意。
有的人没工作,天天想着要工作;
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又嫌工资低;
好不容易工资高了,又觉得太忙;
好不容易找了个工资高又不忙的工作,但离家太远。。。。
有人毕业找了个工作,去了华为,是他理想中的工作,但发生了一些事,看下图: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sOJoh1q412Hx8WMNPxJOwSCg24LicsUOnGFEjSd0b6LpHNoXZ7jTQQRKmo6ibx3m3JtFZuhueuaB2TibichTNtA5w/640?wx_fmt=jpeg)
我只是说这是普遍现象。具体怎么选择,还是看你自己。
不忙的时候少看微信等,少喝鸡汤,少折腾就会好很多。
04.
面对妻子的贪婪与执着原有习性,我该如何处理?
既然是习气就不是那么好改变的。不能强求她改变,夫妻之间说对方的过失,只能是吵架。
观业忍受,同时激发点出离心吧,这样您就能往佛法上靠靠。任何时候,提升自己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大部分人都是被贪嗔痴所毒,所以,改变别人,不如去改变自己。通过自身的改变带动。比如增加自身的智慧。
月修法师,正解!
关于妻子贪婪,执著的问题,我不了解实际情况,只能根据你的简短提问说几点:
首先,你妻子一定有很多优点,例如勤劳、漂亮、有气质什么的。所以,你跟她结婚了。但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啊!你发现了你妻子的缺点,贪婪与执着。此时,你该怎么办?接受!不能只要一个人的优点,不要一个人的缺点!优点和缺点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次,你不要想着改变你妻子。你妻子她从成长至今,她爸妈,她的老师,她身边那么多长辈亲戚都没让她改了,凭什么你就能把她改变?你越想改变,她越会抗拒,会保护自己,最后你们一定会闹矛盾,而且越闹越大,导致你满眼都是她的缺点,而对她的优点视而不见..... 此时,如果出现一个男人,很欣赏她的优点,你就要小心了.....
最后,引导一个人的习性改变,最好的方式,是把她引导上修行之路,让她自己改变。
实际上,一个人只有自己想改变时才能被改变。修行之路,会让人开始向内看,开始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贪婪与执着......
每个人都有贪婪与执着,只不过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不同。
从因果角度,如果你妻子问题那么大,可能说明你自己业障缠身,智慧不足,或是当初价值观有缺陷,所以找了她。
05.
师父们好,我的困惑是儿子暑假以后就大四了,每天沉迷于电脑游戏,本来经过我的批评教育,打算考研究生了,可是终究敌不过游戏的诱惑,也无力战胜考研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磨练,现在又放弃考研究生了。每天在家里就是游戏,吃饭,睡觉。我试图引导他,但是收效甚微。想放弃教育他,顺其自然,又觉得没尽到家长的责任,请师父明示,我该怎么做才是智慧的,正确的呢?
关于游戏的问题。是个普遍现象。游戏已经成了现在年轻人最大的对手。好像不只是年轻人,很多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沉迷游戏.....
对儿子玩游戏,我觉得做父母的该劝还是要劝,就像你说的,做到尽家长的责任。如果没有效果,也只能如此了,不用担心。
儿子已经大学都快毕业了,学历估计不比你低。他内心早就知道孰轻孰重,而且也要自己承担责任了。再说,玩游戏,虽不是什么好事,但确实也不是特别坏的事。至少不会妨碍社会,走入歧途。
另外,现在他沉迷于游戏,肯定会失去一些东西,考不了研究生,找工作都会吃亏,在社会上遇到一些障碍,让他年轻时受些挫折,对整个人生,也并非坏事....
所以,总体建议是:该劝就劝,实在不行,就接受,不用担心。
这对自己也是个修心的机会,很多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子女,这本身也是执著....
已经是上大四的学生了。也应该20多岁了。有了自己的思考。不知道您们母子是否有过一次促膝长谈。平等,和谐的交流。
您知道他要什么嘛,您知道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吗?
您知道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从您的事件,可以给大家很多反思,在孩子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作为家长给孩子的人生怎样的引导了。
说明孩子的成长,不只是成绩,还有人生。可能说孩子人生才是更重要。
06.
我经常会陷入“我”的情绪当中,明明知道不应该,还是很难从那个状态中出离。
陷入我的状态,不必紧张。有佛法就有办法。我执就是安住我的状态。而是我执的破除。佛陀最后遗教,以四念处为安住。
好好修修四念住,可以慢慢破我执。
所有众生都是一直陷在“我”之中,修行就是一步步减轻直到消灭我执的过程。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跟随一个真正的成就者修行佛法,假以时日,问题自然减轻甚至解决。
而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秒钟就能见效的“速效无我丸”。
情绪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不懂道理,有的是业障重,有的是生理原因,所以任何方法都未必是万灵丹,只有找到一个真正的成就者,才能慢慢带你化解情绪的根源。
关于经常会陷入“我”情绪之中,几乎所有人都是如此。
例如,几乎每个人都失恋过,失恋时觉得整个世界都没意思,觉得活着没乐趣,觉得伤心的要命,觉得自己永远会如此......但往往没过多久,就遇到了新的恋人,又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所以,没关系,有情绪来没关系,让它们来。它们自己来了,自己也会离开。你要做的就是看着他们好了。不要着急,不要刻意驱赶情绪。
当你驱赶情绪,“驱赶”本身会给予情绪能量,让情绪会保留更长的时间。所以,你越觉得情绪不应该,越想出离,会发现自己越不容易出离情绪。
你就是个客栈,让各种情绪自己来自己去.......
一首鲁米的诗《客栈》,送给你:
人就像一所客栈,
每个早晨都有新的客旅光临。
“欢愉”、“沮丧”、“卑鄙”
这些不速之客,
随时都有可能会登门。
欢迎并且礼遇他们!
即使他们是一群惹人厌的家伙,
即使他们
横扫过你的客栈,
搬光你的家具,
仍然,仍然要善待他们。
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有可能为你除旧布新,
带进新的欢乐。
不管来者是“恶毒”、“羞惭”还是“怨怼”,
你都当站在门口,
笑脸相迎,邀他们入内。
对任何来客都要心存感念,
因为他们每一个,
都是另一世界
派来指引你的向导。
07.
请问师父,对自己讨厌的人,看不顺眼的人、敌人、甚至是坏人,怎么样不起嗔恨心,而生起慈悲心?
先不要想着对别人升起慈悲心。
先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有讨厌?会有嗔恨?会有愤怒?
你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有人阻碍你的欲望了。
你讨厌老板,因为他不让你升职!(你想升职)
你讨厌邻居,因为他总是不让你安静!(你想安静)
你恨某同事,因为他背后说了你的缺点!(你想人赞美你)
每一个愤怒背后,一定有某个欲望!
所以,不是别人的错,而是你有欲望。不想升职的人,不恨那个老板;喜欢热闹的人,不讨厌邻居;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不会恨那个同事.....
想要不愤怒,就要看见自己的欲望。
实际上,当任何一个负面情绪产生,只要你向内看,都能发现自己某个执著。
如果知道是自己的欲望和执著在作怪,自然不会去恨别人。
所以,六祖说:
当你心中没有嗔恨,你自然就没有敌人。当你心中没有敌人,天下都没有敌人。
这就是: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
先从亲人开始吧,再到关系不熟的人,慢慢来。。。最后所谓的敌人坏人都能接受了。
和大家分享一段寒山拾得禅师的对话。希望能给您以帮助。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世人爱荣华,我不争场面;名利总成空,贪心无足厌。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古今多少人,那个活几千。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发白,年年容颜变, 日月像抛梭,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 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马上放下手,回头未为晚;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 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觉,问着如哑汉, 打着也不理,推着混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 几年儿女债,抛开不再见。好个争名利,转眼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段;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
常思己过,不论他非。
首先要明因果,比如,为什么这个人不针对别人只针对你,有些情况下也许是前世的业果,简单说就是你前世欠他的。
佛陀时代,两个比丘先后去同一人家乞食,这个人对前面那个比丘态度极其恶劣,而对后来那个态度很好。后来问佛陀,佛陀讲了他们的前世因缘,简单说就是前一个比丘前世得罪过那个人,而后一个比丘却帮助过她。
其次,要把一切外境当作练心的机会,不要把内心的决定权交给别人。
佛陀当年带着比丘们四处弘法,托钵乞食。有一天,比丘们来到一个村庄托钵乞食,没想到这个村中的人们对他们百般侮辱,说他们个个年纪轻轻就出来讨饭,根本不懂对社会造福,更有人讽刺他们:“这有什么,人家不干活,不照样有吃有喝。”还有的人干脆让他们赶快离开村庄,以后再也不要来了。村民们不断地侮辱着前来乞食的比丘们。比丘们无法忍耐这样的侮辱,垂头丧气地离开村庄,回到了佛陀的身边。
佛陀看到他们手中的空钵,问道:“村民们不愿意布施给你们食物,是吗?一位比丘说:“佛陀,是的。我们能否到别的地方去乞食呢?”佛陀说:“当然可以,可让你到别的地方去乞食的理由,也跟你现在到每一家每一户乞食的理由是一样的。”这时另外一位比丘告诉佛陀说:“佛陀,您有所不知,那里的人总是在辱骂、嘲笑、侮辱我们。”佛陀问道:“所以你就生气了?如果他们用鲜花来迎接你,你就会满心欢喜,是吗?”比丘们听后沉默不语。这时佛陀继续慈悲地说道:“你们不要将内心的平静交给别人。外在的环境能动摇你们,也能愉悦你们。”这时候,心有抱怨的比丘们顿时因为佛陀的教诲而醒悟。他们对佛陀说:“佛陀,我们错了,如果外界能让我们心中产生痛苦和愤怒,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领会您的教诲。”
“外在的环境发生都是一种缘分,如果你的心随着外在的环境而变化,产生喜怒哀乐,你的心已经被外界所控制了。
如果你们怀有瞋恨心,那你们离证悟真相还相距甚远。我希望你们记住一件事:人们从来不会轻易接受新的事物,你们是在打破他们先前的信仰,他们必然不会生起爱意,起初他们嘲笑你们,然后他们再驱赶你们,而后躲避你们,无视你们,但你们坚持,他们会逐渐地接受你们,你们必须经历这些转变,保持谦虚和安忍。”听了佛陀的开示,比丘们心生欢喜,跪在佛陀面前合十礼拜。
第三,要发真正的菩提心。要把作恶众生当成生了重病的父母看待。
其实这个世间没有坏人,只有病人。他们生病了,我们要去帮助他们,至少也要回向他们,愿他们早日走出嗔恨,而不能反过来恨他们。
08.
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从我的认知知道亲人好友的选择并不不是最适合他的现在与未来的时候,我如何给予他帮助?
这里涉及到价值判断,这需要极高的智慧才能真正看透。
你觉得他的选择不好,是用你目前的标准,很难说一定是正确的。我以前觉得自己挺聪明,老给人出主意,后来证明一半以上都错了。只有依止一个真正的成就者,才能保证从长远来看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其实你已经给自己答案了。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
给予帮助,也是您的认知角度的帮助。世间法是有漏的,哪有绝对的东西呢。
比如一个小偷偷钱为救一个人,在被救的那个人眼里,小偷就是好人。但是在被偷的人眼里,小偷就是坏人。(声明:我这里不是鼓励做小偷。)
从佛教的角度理解,每个人的业力,所感召的业报是不同的。不是一个建议就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