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你3、创造营4又来了。
前几个综艺出来的人都还没认全,这下又有200个哥哥弟弟风尘仆仆的冲进来了。
今年也是男团元年,有了去年的“教训
”
,桃和鹅今年选择了同一时间“开打”。
编辑两个节目都追了一下,整体下来就是五个字:谁也没记住。远没有3年前看偶练时的那股新鲜劲儿(也可能是我老了)。赛制倒是变化不大,唯一变的就是两个节目,都有被选手的实力给拉垮。
两档选秀,一个选9人,一个选11人。也就是说,今年夏天即将要有两个男团、20个男孩儿踏进娱乐圈。但是,还真不知道这究竟是件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2017年的偶像练习生开始,这几年国内的偶像综艺进行的一年比一年凶猛。前前后后上千个男孩儿女孩儿在节目上劲歌热舞,争取少许的几个出道位。连我妈这个50+从来都不看综艺的中年人,都开始了解偶像文化,还说:“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拼啊。”
何止是他们拼,粉丝也够拼的。为了捧心爱的idol顺利出道,可少不了粉丝们真金白银的打call。话说,这种套路也不陌生,就跟当年超女总决赛,编辑疯狂用短信给李宇春投票差不多。只不过现在玩法更复杂,一方面打call自己的爱豆,一方面要绑定平台。
在这个以流量来评判“红不红”(圈钱)的年代,只要是有热度有粉丝的都可以被统一称之为“当红偶像”。可是,总觉得“流水线偶像”更贴切一些。
舞台上
乍一看都好大的阵仗
,飙高音、来个节奏(再加上现场的学员互动)感觉是挺炸场、挺吸引人的。
可是节目看完,电视关上,什么也没留下。这就是今年选秀综艺普遍的“观后感”。
一大部分人才训练了数月就草草上场,五音不全,四肢不协调。甚至有几个凭颜值出圈的网红根本没经过专业的训练就被塞来充数。
现在就连“流水线
”
都这么不标准了,
好端端的舞台
被演成了幼儿园汇报演出。
这就会让人觉得,
除了看个乐呵这档节目没什么其他的价值,再多花字、主持人讲再多鸡汤,也拽不回来学员没有统一内核的这个事实。
而且,连实力的标杆都没够到,更别说还要求个性、特点了(耍宝、作怪不是偶像的个性和特点)。
所以我们不由得思考,什么时候开始,偶像的标准这么低了?
又或者说,是什么大环境驱使,导致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偶像标准”?
曾几何时,偶像是个挺神圣的词。而不像现在,那些真做到了我们认可的偶像标准的人,称他/她为“偶像”觉得有点贬低,
偶像之上、巨星未满,对于他们的称谓落入了尴尬境地。
反观之,也说明有不少人在拉低“偶像”这个词的含金量。
那么,曾经什么是偶像?
从80、90后一代的记忆开始,90年代的小虎队,是“元老级”的偶像团体。三只小虎,一个形象健康,一个才华出众,另一个聪明乖巧。三人组合里,他们都努力上进,个人特质鲜明,作品朗朗上口。
00年代,以《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为首的素人选秀节目兴起,成就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张杰为代表的“平民偶像
”
,
“科班出身”的神话在那时被打破了。
外人看起来他们是一夜成名,可是别忘了,他们是第一批大众实实在在投出来的。
10年代之后,韩娱为我们造就了一批以鹿晗、吴亦凡、黄子韬等人为首的偶像代表;
再到“偶像综艺
”
时代,选出来的新晋偶像:蔡徐坤、孟美岐、刘雨昕...他们的红都是实至名归。综艺展现的是完美的舞台,但是在这个背后你能找到这几位新晋偶像的共同点:站在这个舞台之前,他们都已经走过了“信心满满——被现实扇了耳光——重新选择——自我增量——再次曝光——一战成名
”
这一条路。
这条路不是单点对单点,而是十分曲折。
有过回头路,有过停止,甚至有些弯路。
本来,谁的成功也不会是从“开始”到“成功”的。
前一段《奇葩说
》
上晓桐说了一句话“什么人有自信,赢多了的人才有自信”,这句话没错,但是,苦多了,也是自信。
有句话说
“明星是现象,巨星是梦境”,
如果说走到“偶像”这一步靠的是个人的努力和拼劲,以及一点能被人们看到的幸运,那么成为巨星,则需要更多。
有颜有实力的优质偶像,足够光鲜亮丽,但是他们还不具备打破规则、创造传奇的能力。回顾
那种全世界几亿人共同仰望一位巨星的流金岁月,不禁让人怀念。那时候的
巨星,是什么样的?
张国荣,是巨星。
那风光无限的八、九十年代香港娱乐
圈,直到现在都在我们的记忆里闪着光
。1983年,以《风继续吹》获得关注,1984年,凭借《Monica》声名大噪。两年后,借助《英雄本色》转型演员成功。
1990年,王家卫的电影《阿飞正传》中,张国荣演多情浪荡的旭仔
,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一定要追着养母问生母,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雀仔要一直飞,它的目标便不可以登场。这怎么演?这么复杂的过去和现在几段故事的纠缠,怎么演?张国荣演出来了。
彼时还算是新人演员的哥哥,彻底将这个角色的“无根”状态演活了,他当时的戏份并不多,但是因为演得太好,导演王家卫一直在给他加戏,最后成了主角。
1993年他主演的《霸王别姬》
,
张国荣成为
妩媚柔
婉
的花旦程蝶衣。
李碧华在《霸王别姬》原著里说,“程蝶衣美到能杀死人
”
,而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美艳不可方物。后来陈凯歌再拍《梅兰芳》时,李碧华还是编剧,她当时就说了一句,“需要找到一个男人样好看,扮了女人样更好看的男演员,可惜张国荣不在了。
”
戏里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
在片场的张国荣也是“疯魔”了,如疯魔一般的燃烧
“生命”,你的思绪就也不自主地跟随着他的脚步,一步步走到深渊里去。这是巨星,他能牵着你的思绪走。
2000年,《热情》演唱会,张国荣把人们“吓了一跳”。因为及腰的长发、搭配Jean Paul Gaultier设计的妖娆造型,一改往日翩翩君子的风格。
在娱
乐圈多年,他也很
清楚粉丝想要他如何来
进行表演。
遵从着之前的路子一直往下走,
他
依然会
是
众星捧
月,不会引起丝毫的非议
和指指点点
。
但是,他不是一般的明星。
无论是公开性取向、还是大胆尝试前卫的造
型
、
他都有一个
“
敢”
字。
他有美貌与才华,但从来都谦卑有礼;
他取得无数成绩,却永远想着超越自我,
他背着“明星”的名号,却也没放弃过告诉大家“真正的张国荣到底是谁”。
这是巨星。
词作人林夕曾说过:“我觉得还会有巨星, 但不是像张国荣的那种巨星。就算红。也不会像张国荣当年那样红得铺天盖地”。
2010年,CNN曾举办”过去五十年闻名全球的五大指标音乐人,张国荣排名第三,是唯一上榜的亚洲歌手。
而上榜排名第一位的,是迈克尔·杰克逊。
流行之王Michael Jackson直到现在,他的影响力都没有因为他的离世而消失。
1982年发行了专辑《Thriller》,首首都是重磅炸弹。世界流行音乐,自此进入一个传奇天王的年代。
标志性的手套白袜黑皮鞋再加上独特的机械舞和太空步,是他开创的,
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带有剧情的MTV,
是他的创意;
在表演中
融入唱和跳的流行歌手,也是他开创的先河,给流行乐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处女地。
MJ的歌曲混合了Rock、R&B、Soul以及不同的元素,从《Beat It》、《Dangerous》、《You Are Not Alone》...哪一首,不是听名字就能哼出调调来?
作品已经听了不少,或许有人认真看过歌词吗? 他呼吁世界和
平、保护环境,于是,就把这些诉求
都唱进了歌曲里。
What have we done to the world 我们对地球做了些什么
Look what we've done 看看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What about all the peace 所有的和平呢
——《Earth Song》
除了在创作、唱功、舞蹈、MV制作等各方面表现出
的
惊世才华
,他也是个慈善家。2000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里认证他资助过39个慈善机构,以个人名义向慈善机构的捐款超过3亿美元。
冷冰冰的艺术只可让人远观,肤浅的工业化产物只够取悦大众。但是,他的作品却永远能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丝波澜。
因为,这些都是那个冰冷的巨星光环下,用一等一的真情实感换来的。
女性艺人里,Madonna同样也是巨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43首冠军舞曲,20世纪最高销量女歌手、全世界卖出3亿张唱片...和MJ一样,麦姐也是站在金字塔尖的灵魂人物。
她的作品,也不仅是悦耳的歌曲而已。
《Like A Prayer》中就唱到:“人生是一个谜,每个人都必须独立,我听到你呼唤我的名字,我仿佛找到了归宿”。她在以身作则的告诉我们,做一个独立又自主的大女人,是真的很酷。
永远也忘不了她在演唱会上内衣外穿, Jean Paul Gautier为她量身定制的锥形胸衣,再加上奔放大胆的舞台表现,颠覆了传统。放在今天是不足为奇。可是要知道,那可是封闭又保守的80年代啊!
在上世纪80年代,她还曾积极发起“香烟女权运动
”
,涂抹着大红唇、含着点燃的香烟,就是为了一改女性就应该是优雅淑女的刻板印象。
当时的麦当娜离经叛道、属实吸引人眼球,也引起过不少争议。
但本质上,她却是在积极改变女性总是被“物化”的现状,推动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平等,并同时,挑战着男人的霸权。
那么多明星在镜头前小心翼翼的伪装自己,
不敢跨越雷池一步,生怕对事业有所损伤。
可是,真正的巨星,怎会这样唯唯诺诺。
有人说她一辈子都在反叛的边缘。但在这张叛逆的面孔之下,
巨星
就应当有
麦当娜
这般的底气,
努力表达、尽力改变,不遵守规则又怎样,老娘这是要去创造规则!
那些被我们称为“
巨星
”
的人,不仅是在各自领域中做出过成绩斐然的作品;
他们也经受过千锤百炼的磨练,经得住诋毁和不解,他们不浪费自己的巨大影响力,而是
利用这个影响力去传递个人观点和价值。
甚至,他们都还有能力透过作品输出观点,来改变一些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而现在,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红的门槛实在太低了。
可以凭借一条15s的视频出圈,也可以凭一张漂亮的脸蛋就去做练习生,用短短几个月的练习去挑战别人苦练几年的吃饭本事。短时间内,赚赚“一夜暴红”的快钱。
如果内娱按照现在的水准,几乎连优质偶像都很难选拔。那么在某种程度,也就丧失了成为巨星的入场券。
反观娱乐圈刻苦出道的优质偶像们,很多人拥有实力,也具备成为巨星的潜力。
但是却在走上这条路的那一刻,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
亲自扼杀成为巨星的可能。
整个行业在诱惑力的驱使下,大多数偶像艺人的时间被综艺和商业活动给填满,高强度的劳动让偶像们根本没心思去顾其他,能完成这些眼前的工作就不错了,还哪有时间沉下心来打磨和创作。即便有,也被身后蠢蠢欲动的资本推着不停向前。
有多少艺人出道时的作品就是他/她的职业巅峰?
出道后的作品,除了肤浅的好听和取悦大众,再也品不出其他。
更有他人,凭借歌手身份出道,不珍惜才华和机会,转头又去做了(来钱更快
)
的演员行当,演演偶像剧,卖卖人设,然后拿些奇奇怪怪的代言。
在这个时代,成为巨星的代价太高了,不光是偶像们耗不起,偶像背后的资本更是等不起。
娱乐公司将偶像们打造成高速运转的“机器",大家是也都是看好了“粉丝经济”这块大蛋糕,顶着梦想的高帽来分一杯羹。
没有实力和作品做依托,即使红,也红不了太久。
缺少了灵魂的“速食化
偶像”们,孜孜不倦地在这个巨大的名利场里奔跑着,做着一夜成名的美梦。
依然期待着优质偶像们的下一个十年是否能给内娱带来惊喜。只是,如果明星和观众都在这个怪圈里继续下沉,想要塑造出像张国荣、MJ、麦当娜一样的巨星,恐怕只会是越来越难了吧。
图片来源:
社交网站/视觉中国/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