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齐俊杰看财经
齐俊杰老师的自媒体阵地,齐老师说财经其实就是这么点事,之前没听懂,是他们表达有问题!在这里您和财经之间再无障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多股涨停!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齐俊杰看财经

商业银行缩表 通缩时代来临

齐俊杰看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19 08:56

正文

 

作者:齐俊杰看财经【IDqijunjie82

 

前两天,21世纪报道的新闻显示,随着央行、银监会对于银行MPA考核逐步落地,金融业去杠杆不断加码,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和表外理财业务。有记者对25A股上市银行一季度资产负债表统计梳理发现,银行同业负债规模普遍下降且下滑明显,共下降1.54万亿元;而同业资产方面则表现不一,共下降0.56万亿元。另外一组数据显示,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余额分别为21.7万亿元和30.3万亿元,比年初分别下降1.4万亿元和1.9万亿元。换句话说,不管央行怎么想,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一季度已经是事实的收缩了。

 

之前我们说过,美联储要缩表,体现在美联储购买的国债可能到期不再续期上,相当于收回大量的美元然后注销。以支撑美元的强势地位。而美联储加息以及缩表,这就影响了我们央行的外汇,如果外汇占款下降,也就意味着央行的资产减少,资产减少作为负债项的货币必然收缩。所以我们看到了1-3月份,随着外汇流出加速,财政支出的加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出现了收缩,2-3两个月我们的资产负债表收缩了1.1万亿。4月份在外汇反弹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转向扩张。如果说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否收缩,主要看外汇占款的话,那么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收缩似乎更加坚决,而且并没有发生摇摆。

从去年10月我们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之后,首先转向的就是金融政策,经过了十几年的信用扩张之后,银行画风突变,开始大量的削减同业资产以及委外业务,要知道这在过去十几年可是货币创造的重灾区,甲银行把钱存到了乙银行,然后就增加了乙银行的同业存款,乙银行就能成倍的往外贷款,而乙银行再把一部分钱存到丙银行,钱就又被激活了一遍,然后丙银行再把钱存回到甲银行。银行间转着圈的搞同业资产,大量的货币就这么产生了,特别是小银行,他们拉不到多少储户,所以要想发展业务,主要都是要吸收同业存款,或者向大银行借钱,然后通过委外业务拿出去投资,这其中资金大部分都流向了房地产行业,慢慢的资金脱实向虚。全都进入了金融空转。说白了就是炒钱!

 

而自打我们提出了金融严格监管之后,把委外业务全部都管起来了,银行再也没有了自留地,大家都在近期整改,为了达到整改要求纷纷回收资金,这个跟我们最近的市场暴跌刚好吻合。10万亿的委外资金从股市和债市撤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炒钱滋生出来的货币,将被逐渐的注销。也就是说未来的情况其实就是通货紧缩,表现形式就是钱越来越少,钱越来越难赚。资金周转时间越来越长。利用效率越来越低。

 

大家理解的通胀就是物价上涨,但其实通胀和通缩都是货币现象,字面的意思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求,引发的物价上涨。可见物价上涨只是结果,而流通中的货币增加才是诱因,反过来也一样,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到实际需求之下,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双双下降。大家没看到去年PPI都涨成那样了,CPI都上不来?说明了什么问题,就是流通中的货币已经不够了。央行现在每次都是市场快挺不住的时候才给点粮食,避免大家饿死,已经不能再任性的宽松了。M2已经降到了20年低位,说明现在投放货币的通道和背景都已经不存在了,看看余额宝的收益你就知道了现在市场上的钱有多贵。而且这个收益还在不断的上涨,别忘了2013年的时候余额宝的收益到达过7%,而现在才是4%,如果这种低风险收益率进一步上涨,其实已经说明银行快弹尽粮绝了。没看到最近银行拉存款的意图越来越强烈了吗?各种银行类宝宝,也全都出来跟余额宝抢钱,抢人,抢地盘了。

 

资金紧张,最要命的就是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很多企业可能已经又到了生死抉择的时刻,而资产负债率最高的无疑是房地产企业,这时候掐死了中小开发商的融资渠道,海外发债基本暂停,楼市成交大幅下滑,这就是通过金融在倒逼开发商之间的兼并整合。规范楼市,这已经是在防范楼市下跌的风险了,开发贷只要不出大问题,能找到接盘侠的话,金融风险就总体可控,毕竟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那边已经基本清理的差不多了,等到把银行从泥潭里彻底拔出来,楼市估计也就不用护盘了。就好比说,击鼓传炸弹的游戏,我在的时候,先不能启动炸弹的倒计时,等我走了,你们再玩刺激的吧。


【请理性点击下方广告 不要反复点击 】

【点击下面链接 看近期精彩文章】


刚刚!美国出大事了!全球经济重回不确定


四连阳后 股市的机会来了吗?


几个领先指标显示  房价拐点已经接近


因城施策是楼市调控的亮点 而不是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