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祝 | 来源:老祝说(id:laozhutalk)
根据网贷之家等第三方的数据,每月在P2P平台进行投资的人数,已经接近500万,这是一个不断扩大的群体,而且随着监管靴子的落地,行业走向规范,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但是根据老祝观察和实践,50%甚至更多的投资者,在P2P理财上,是缺乏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更别提完整的一套投资框架和策略。
下面是老祝在微信后台经常遇到的投资者问题:
帮我看看XXX平台安不安全?
能告诉我哪些平台是安全可靠的吗?
......
表1 投资者认为选择平台最重要的10条标准总结
尽管也有很多人发表过自己的投资心得、P2P平台的筛选标准,但总的来说,更偏重于个人的具体经验,缺乏抽象和提炼,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容易掌握,应用有局限,经常失灵。
类似的情况,在证券市场刚刚发展的时候,也是出现过的。但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先生划时代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自1949年首次出版以来,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便开始深入人心,使得普通的投资者,不再盲目买卖股票,有了一套正确的方法进行投资,减少了损失,能够更好地获得适度收益。
本文试着追随大师的价值投资法则,将其应用于P2P投资理财,期望对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有一点启示。
所谓的投资框架,是一种观念、一种标准,也是一系列的准则,帮助我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以做出选择。
如果网贷投资者没有建立这样的框架,就容易遇到如下的问题:
1、经常踩雷
如果是买股票,最怕的是买错股票,那么同样的,P2P理财,最怕的就是选错平台,尤其选了问题平台,血本无归!
踩雷,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正确的投资观,同时缺乏深入的分析。
例如最近的绿能宝,有人告诉我几年前他投了一下,发现不靠谱,就撤了(这是有投资策略的)。
一问为什么选绿能宝?
答案是他们家有上市公司背景、有郎朗代言,还有某些大牛作股东?
如果投资者仅仅以此表面的包装作为评估标准,那就会不断重复类似的错误。
2、无法最大化收益
人们往往认为,投资上,要会折腾,只有折腾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折腾,也满足了自己的能动欲望,获得了成就感。
表现出来就是:
50万的资金,在10个甚至30个平台来回倒腾,到处撸羊毛,参加活动;
尽量投短期标,怕投长期标;
资金进出频繁,转让频繁,做黄牛党;
大量投资以债权做支持的活期产品,觉得收益虽低但安全;
殊不知,这样的频繁操作,看似提高了收益,但长期来看,却未必。
几十个平台到处流窜的结果,可能是一个踩雷,全年白费;
短期标本质上与长期标并无安全高低的区别(除非投了就走,不复投),但中间等待和站岗的时间肯定更长;
不做好资金规划,急用钱靠转让来获得流动性,手续费支出不少。
3、投资效率不高
不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选平台也会很累,要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即使投下去,心中也会忐忑,疑神疑鬼。
很多投资者,通常的选择方法是:
-搜索出来一堆平台,然后逐个看过去,觉得合适,就下载
-再在下载了的几十个APP中,一一打开,观察、感受
-最终留下合意的少数几个
-继续深入观察,通过百度检索相关信息
-尝试新手标
-加大投入
在查资料的时候,其实投资者的脑海中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的,只是有模糊的一些主观的看法,不成体系。
做定量的、基于数据的分析的,那少之又少。
二、价值投资的基本法则
格雷厄姆先生提出的价值投资原则,首先是要求投资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策略。要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定量分析来确定企业的价值,并与股价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值得购买。
1、防御性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
这是《聪明的投资者》中,开篇就要求投资者对自己进行的定位,到底自己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
做好防御型投资,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自己的情绪、控制力。
做好积极型投资,最大的敌人是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判断力。
不同的定位,投资的方法也全然不同,如果不能正确地定位自己,就会犯大错。
例如,明明是防御型投资者,却要去短线炒股,那亏损是一定的。
2、建立投资组合,分散投资。
投资,要做到一定程度的分散,不能集中于少数几种证券,这样有助于平衡不同股票的涨跌导致的大幅波动。分散程度越高,风险是不断降低的,当然收益也越接近于市场的平均收益。
之所以要适度分散,是因为价值投资的要义之一,就是要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投资,集中少于几只股票,也许能够带来高收益,但也对本金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想想辉山乳业3.24日半小时股价狂泻90%!)
3、用10年以上的长度来看待投资。
价值投资不鼓励择时,不鼓励快进快出,而且投资的收益,要通过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才会体现出来。
要坚持价值投资,就不能太在意一天、一月、一年的盈亏,只要买股票的价格合理,早晚会获得回报。
接下来,就让我们借鉴价值投资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来构建P2P理财的一些基本投资原则和策略。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针对的,是切实期望通过投资P2P平台的借款标的获得收益的真正投资者,对以薅羊毛为主的人群,并不适用,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三、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在P2P理财领域,防御型的投资者,应符合以下特征:
“1、极度厌恶风险;
2、没有意愿或者没有条件做太多的平台分析;
3、无法得到良好的投资顾问服务和建议;
4、但期望获得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
对于防御型的P2P投资者,应该重点构建一个包含了安全级别极高的若干大型平台的投资组合,期望收益在4%-6%之间。这种策略,需要投入的精力很少,但安全度很高,可以轻松获得高于银行定存的收益。
具体说明如下:
1、建立一组投资组合,目标是获取平均收益。
对防御型投资而言,平台选择需要适度分散,但没必要过于分散,3个足以。
在具体的投资比例划分上,可以采取平均法,如果是3个平台,那就是各占33%左右。
2、进入组合的平台,需要满足如下特点:
年交易额在500亿以上、控股方为一个公认的强大的金融集团、平均年化收益率在3.5%~6.5%之间、允许进行产品转让或者变现、所有项目均有保险或者强有力的担保。
3、可选的平台,十分有限
基于以上标准,其实防御型投资者的选择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也意味着非常简单。
例如蚂蚁金服的招*宝、平安的陆*所,就是可以纳入组合的平台。招*宝的12个月产品的收益率在4.5%上下,项目均购买了履约保证险,不发生极端情况下,是有较好安全保障的。
4、首选长期标
对于防御型投资者来说,首选长期标的。通常标的时间越长,收益率越高;而且,避免了短期标投资时频繁到期、频繁投资所产生的浪费。
例如一次购买了24个月的标,与6个月的标相比,就要划算许多。后者,每6月到期,再进行下次投资之前,很可能会等待若干天,资金发生站岗损失。
从安全角度,24月标与6月标,并不本质区别。
5、合理控制欲望,在能力范围内投资
对防御型投资者来说,最大的风险不是选错平台、投错标,而是脱离自己应有的定位,期望获取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收益的冲动。
这就会导致投资组合中,出现一些高风险的平台,明明没有选择的能力,却硬要去投资,就可能发生重大的损失。
四、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在P2P理财领域,积极型的投资者,应符合以下特征:
1、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
2、有意愿且有条件进行平台的研究和分析;
3、有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不盲从;
4、对收益有较高要求,至少要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对于积极型的P2P投资者,重点是进行大量的深入的分析,选择一组优质的中小型平台,期望收益在6.5%-13%之间。这种策略,对投资者的要求较高,必须能够识别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平台,且对每个投资项目,也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包括项目的真假、风控措施的完备性等。
1、建立一个组合,目标是获得超出平均水平的收益。
对于积极型的投资者而言,5个平台是可以接受的,超过10个,则显得过多,会带来如下问题:
-带来操作的复杂度大幅提升,耗费精力过度
-无法有效地进行平台的后续跟踪、监控
-资金分散在过多的平台,无法充分利用
-选5个好平台,好过“9个好平台+1个问题平台”
2、进入组合的平台,首先需要满足如下特点:
-安全运营时间超过3年
-大股东需具有金融背景
-年交易额在10亿以上、待收5亿以上
-在第三方有开放的数据可查
-最近6个月,不存在资金净流出持续超过15天的情况
-平均借款周期在6个月以上
-平均年化收益率在6.5%~13%之间
-逾期率和坏账率指标优异(由于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数据来源,这个指标暂不纳入,待条件成熟时启用)
-盈利能力指标(由于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数据来源,这个指标暂不纳入,待条件成熟时启用)
3、列出负面检查清单,进行排除,最终确定投资平台。
通过量化的指标筛选出一个范围,然后用排除法,逐一去掉不符合的平台。这个环节,要求投资者对平台有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一些排除项:
A.缺乏专业能力
-核心管理人员,不是股东
-股东信息模糊,不可查
-核心管理团队,无专业金融背景
B.不可持续的营销模式
-高额的现金返利
-投资用户中,羊毛党占比超过30%
C.涉嫌自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