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杠杆游戏
“杠杆游戏”,资本精英的选择。由前媒体人和经济研究员主笔,致力于用数据读懂经济中的杠杆和泡沫。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恭喜!他们结婚了 ·  18 小时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黄金水道”再启繁忙新程 ·  20 小时前  
德州晚报  ·  东方红路一路段,今起封闭施工! ·  23 小时前  
鲁中晨报  ·  事关房地产,淄博最新要求 ·  昨天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特斯拉到访山东高速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杠杆游戏

开发商举报自己,业主败诉!谁占了房价的便宜?|房产

杠杆游戏  · 公众号  ·  · 2018-08-08 22:00

正文


撰文|蜜姐


前几天西安开发商举报自己的“怪事儿”,如今有了新消息:其中一名业主已经败诉!当初签订的内部认购合同被判无效。

说实话,刚开始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蜜姐也是很气愤。

“无奸不商”,破坏商业契约精神、讨伐无良开发商等等言论也自然刷屏。

但这事儿,也让蜜姐很纳闷,上百万的房子,为何签订了内部认购合同,业主全款购房两年之久,迟迟拿不到房产证不着急,反倒是开发商着急了?



01

出尔反尔的开发商

事情的缘由,还得从2016年说起。

2016年,西安闻天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部分消费者签订了内部认购合同。彼时消费者支付全款购买了该开发商一楼盘紫杉庄园所售房屋。

如今,该开发商以当时该楼盘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为由,将12名消费者告上了法庭,要求确认当初签订的内部认购合同无效。

其中一名消费者李女士,2016年4月与该开发商签订了《紫杉庄园内部认购合同》,当时认购的房源销售面积约200平米左右,总价为172万元,李女士全款购房,享受了7折优惠,实际支付120.4万元。

李女士被开发商起诉后,已拿到了法院下达的一审判决书,判决双方签订的内部认购合同无效。


李女士的说法,早已刷屏,相信蜜友都很熟悉了:当时购房的价格在六七千一平米左右,如今周边的楼盘均价在2万—2.5万元一平米,开发商看到房价上涨了三倍左右,就反悔了。

02

无辜的购房者,还是精明的投资客?

不管是开发商一开始的明知无证、违法销售,还是如今的自我举报起诉业主,无疑都是可耻的。

但在蜜姐看来这些业主们与其说是“无辜”,不如说是“精明”,当然得把时间点倒回到2016年,购房行为发生的时间节点才能看清楚事情的端倪。

据新浪乐居2017年1月发布的2016年西安楼市总结,涉案的紫杉庄园所在的高新区,是当年西安卖房最热的三个热点区域之一,均价在8973元/㎡。

李女士当时据开发商的内部认购合同,购买了200平米左右的房子,假设就是200平米,按她支付的120.4万元总价,每平米仅为6020元。

而根据当时媒体发布的开盘信息和看盘网友在房屋中介网站的留言等,李女士当时按内部认购合同买房,比开盘价便宜了59.6万—69.6万。

这在当时看来,恐怕不可谓不精明吧。


当初看起来搞内部认购的开发商有点傻,但如今李女士的遭遇却也再难用“精明”来形容。

能搞到内部认购的不仅是少数,多少还得有熟人,有关系,有内部消息等等。但为何最终都成了坑?

03

那些 “熟人” 告诉你的发财机会,有多坑?

如果,2016年李女士拿着120万左右买了该楼盘所在区域的合法销售的房子,到今年,就能无忧的享受房价上涨2-3倍的收益,或者是获得一处改善型住房。

蜜姐不知道,当初是哪位“熟人”告诉了李女士以及其他十多位业主这个内部认购的好消息,但无疑,想占60万左右房价便宜的业主们,如今都麻烦不断,官司缠身,已购的便宜房难以拿到手。

而要想以当初的房价买到同样面积的房子已无可能,还得搭进去很多时间成本和精力,以及错过当时可能的优质房源。

其实,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每一次,上当的人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很聪明,“熟人”很可靠。

这一点尤其在投资上特别明显,“我不一样”,“这次不一样”。

但其实每次掉进坑里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也难怪当初独角兽打新,都跑到菜市场给大妈发传单,“小道消息”“内部消息”“熟人介绍”总是对一部分人有莫大的吸引力。


曾经风靡全球的投资入门书《穷爸爸富爸爸》系列里面,有一段话让蜜姐一直引以为戒:


“大部分人在打高尔夫球之前,总要上一些高尔夫训练课学会一些基本技巧,但遗憾的是,在拿血汗钱进行投资之前,很少有人愿意学习投资的基本原则。”

悖论的是,我们买一个东西,会花上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在不同的网站、商家对比。而一个“熟人”的消息,却能让一些人毫不犹豫地拿着大几十万、上百万进行所谓的“投资”。

蜜姐之前讲过e租宝的例子,一个维权群里面,投资几十万、上百万的大有人在。但真正去了解过e租宝到底是做什么的、赚钱的逻辑是什么的,却少之又少。甚至到出事儿了,都还只是想找当初介绍的熟人算账……


时常有朋友问蜜姐买什么保险好,买哪儿的房子好,但其实很难有最适合你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首先得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再花时间了解、学习你想买的是什么,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哪些、能否承受……

哪怕不想学习,当你面对一个“好投资”的时候,问问这位或这些“好心的熟人”为啥有发财的机会,不自己致富,非要做活雷锋,苦口婆心劝你发财?!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几百上千年的共识,今天依然适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