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募格学术
募格学术提供科研工作者关心的各类学术与生活相关资讯与信息,帮助科研工作者更好的发表英文学术文章,助力于中国学术之崛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aperWeekly  ·  新加坡内推 | ... ·  昨天  
PaperWeekly  ·  ICML 2024 | ... ·  1 周前  
募格学术  ·  【国庆特惠】Python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实 ... ·  1 周前  
实验万事屋  ·  博士就发27.7分的SCI,这中山大学的文章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募格学术

这可能是被误解最深的211大学,因为校名惨遭嫌弃?

募格学术  · 公众号  · 科研  · 2024-10-07 11:55

正文

来源:新东方 北楼8层女同事


在知乎“上一个末流211是什么感受?”的回答下

有一位朋友回答了自己在四川农业大学(简称“川农”)的就读体验后,

下面的评论是这样的:


明明是第一轮211工程大学评比就入选的学校,却没有人知道?

川农:我心里苦,我说不出啊!
01

川农,网红圣体

你可能对川农的名没什么印象,但它的事可是传得沸沸扬扬。

四川农业大学自带网红属性,隔三差五地就登上热搜,360度展示真·别人家的大学

最出圈的是有两位学生曾用一首rap为学校师生换来了空调。

“你安个空调嘛,四川农大,遭不住呀!真的是热呀热呀热呀!你没看到汗水在滴答滴答滴答,你是个211呀,你咋就不安个空调呐……”

《四川农大你安个空调嘛》在网上火了起来,许多网友听见了,学校领导们也听见了。

真正的勇士都是直面恐惧的,川农的领导不怕事儿,还邀请同学们在迎新晚会演唱这首歌。

唱完后校长即刻宣布:“同学们,以后我们都有空调了!”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招生

或许是校方高效的办事效率给了学生很多信心,在2010年,刚建好的新校区成都校区的学生在网上发帖吐槽各种还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不足、食堂拥挤、信号差等问题。

对此,学校领导迅速采取行动,通过贴吧收集了大家的意见,并着手解决了这些问题。

党委书记张强也意识到网络沟通的重要性和便捷性,于是在2011年便开通了个人微博@川农大张强,以此作为与师生沟通的渠道。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招生

由此,一个名叫“回音壁”的角落,在学校官网悄然诞生了,旨在收集和回应学生诉求。

而后又发展出了微观川农“我要吐槽”,现今又升级为“校园百事通”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招生

学生提出了许多倡议,学校也积极响应,校园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习室配备了遮光窗帘并24小时供电,校内增设了电瓶车专用停车区,宿舍也安装了刷卡式门禁系统……

除了造福本校学生,川农还想着全国的学生。

这份火遍全网的毕业生就业指南,荣获网友的一致好评。人气爆棚到官网提供的免费电子版被疯狂下载,网站都被直接挤崩溃了。


这份指南不仅为学生们量身定制了就业时间表,还解答了各种就业方面的“疑难杂症”,并且提供了获取就业信息的多种渠道,在帮助学生就业的每个细节上都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


这些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川农大成为了一个温馨又舒适的家园,使许多毕业生想起学校时都觉得内心暖暖的。

不仅有内在美,这所学校的外在更是不容忽略。四川农业大学以雅安、都江堰和成都三个校区的美丽环境而闻名,被称为“花园式学校”

雅安校区的梧桐大道两旁种植着数百株历史悠久的法国梧桐,每株树木的价值超过一万元,因此这条大道也被称为“百万大道”。它不仅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学校发展历史的见证。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

桂花在四川农业大学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校花,而且每年九月桂花盛开之时,恰逢新生入学之际,校歌《相聚在桂花飘香的季节》伴随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开始他们的大学生活。

都江堰校区内的银杏森林是四川农业大学的另一标志性景观,师生们对银杏的喜爱之情与对桂花的钟爱不相上下,银杏树下常常是师生们聚集交流的好地方。


在成都校区,图书馆前的水稻田是校园的一道独特风景。打谷子一事曾登上热搜,学校也因此被称为“打谷子大学”和中国的“早稻田大学”


这里还伫立着“西南杂交水稻之父”周开达院士的铜像,周院士的夫人每天都会来到图书馆门口来看他,深情地抚摸铜像。


川农大里的雕塑也是人气不可小觑的网红。这些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拓荒牛”已经成为学校的吉祥物。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

这些雕塑是由著名雕塑家陈萧汀创作的,代表了川农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精神,作为百年校庆的纪念被安置在雅安校本部的草坪上。

最初,这些雕塑被设计成一条直线排列在草坪上,但很快,有一群很有想法的学生改变了它们的命运,牛开始出现在宿舍楼下、草坪、教室,只有你想不到的地方,没有学生搬不到的地方。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

搬牛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甚至成立了“搬牛协会”,还有媒体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

图源:微博@人民网

学校里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搬川农牛,枉做川农人。

这种学生自发的活动得到了川农大的大力支持,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给许多学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02

默默努力的211

四川农业大学属于少数不在省会城市的211大学,它位于四川省雅安市。

雅安的位置较为偏远,因此川农在招生时并不被许多考生所青睐,录取分数也受到一些影响。

而近些年,四川省的几个高校更是都将主校区从地级市搬到了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从乐山市的峨眉校区将学校全部迁到了成都,西南石油大学也把重心从南充搬到了成都。

川农也有相应的动作,在2010年正式启用成都校区,并将农学、动物医学等优势学科搬到了成都。

这所学校在历史上曾从成都搬迁至雅安,如今成都校区的宣传板上写着“我们回来了”。在成都校区第一年的开学典礼上,学校党委书记张强在致辞中这样说道:

“为了这一天,太多太多的人们期盼了很久很久;为了这一天,太多太多的人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

民间也一直传言川农要整体搬迁到成都,但目前学校的总部依然在雅安市。

甚至还有人想让川农回归四川大学的怀抱。

因为川农在历史上曾两次并入四川大学。在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后,对农学学科给予了高度评价:“川大最强的学科是农学。”

国立四川大学时期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

这也是由于川农的农学有着悠久的办学传统,底蕴深厚。

早在戊戌变法时期,为了振兴四川农业,四川布政使许涵度就提议设立了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并设立了农业、蚕业、林业的预科和本科课程。

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创办人许涵度

四川农业大学的前身,正是这所学堂,自成立之初就肩负着推动四川省农业发展的使命,许多师生也怀揣着以农业报国、救国、强国的梦想。

随后在20世纪5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众多高校被迁移到边远地区以促进当地发展。恰逢西康省被撤销并入四川省之际,川农也从原址独立建校并搬迁至雅安,开始了在艰苦环境中的建设与发展。


在雅安这片土地上还孕育了“川农大精神”,它被概括为“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这种精神在川农大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得到体现和传承。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

学校初迁至雅安时,整个学校只有原西康省政府的几栋办公楼房,各种基础设施都不完善。川农大人就在这样一个条件艰苦的地方凭借自己的双手,从零开始,建立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首任院长(四川农学院时期)杨开渠在建校初期,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在四川各地的农村四处收集材料。面对实验条件的艰苦,也自己想办法克服,用盆子和布巧妙地控制光照。

周开达院士最初在雅安从事水稻研究时,一切都需要自力更生。他亲自下田耕作、挑运肥料、播种、观察生长情况以及收获,同时兼顾科研工作和农耕生活。

他们都是川农大精神的塑造者,更是川农大精神的引领者、传承者。

所以说,川农大的成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在田野里走出来的,是一寸一寸在山林里摸索出来的。这一切,都是川农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一点一滴拼出来的。

这里还曾经历过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汶川地震期间,由于都江堰校区靠近震源,校园内的许多建筑和设施遭受了严重破坏。面对灾难,全校师生团结一心,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更有学生志愿者勇敢地前往其他受灾地区提供援助。

经历地震后,学校做出了异地重建的决定,开始了成都校区的建设。如今,成都校区不仅承载着学校的未来,也铭记着那段难忘的历史,让“川农大精神”在这片新的土地上继续传承。

03

专注于农,而不止于农


就是这样一个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名校,还是有很多人被它“农业”的属性误导了:

四川农业大学还有法学?


川农你真的……我都要心疼了!

从名字来看,这所学校是以农业为专长的,但它并不局限于农业。

实际上,这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涵盖了非常全面的学科领域。学校设有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招生

专业建设上,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包含培育学科),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以及25个省级一流专业。

其中一流专业占比极高,因此这里的每一个本科招生专业都有硕士点,对于想要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同学非常友好。

在2024年川农招生的77个专业里,农林类专业是16个,占20.78%。其中农业科学进入2024年ESI全球前1‰。

而非农专业的发展也不容小觑。临床医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社会科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动物医学方面实力也非常强劲,曾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大熊猫截肢手术,挽救了一只在野外严重受伤的大熊猫的生命。在2024年,学院还成功救治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鹈鹕和亚洲象。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

农学是川农大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可以说是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下设有水稻研究所、小麦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和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一院三所一室”的融合办学格局。

学校仅有的院士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都是农学院的教师。周开达教授是四川省第一个农业科技界的院士,也是四川一个省属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院士。继周开达院士后,荣廷昭教授也当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

与此同时,周开达院士、荣廷昭院士和颜济教授分别在水稻、玉米和小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农作物的育种与生产。

周开达院士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

川农能申请到211工程大学正是得益于农学科研领域的成就。在上世纪90年代农学院就已经拥有了2个国家发明一等奖和1个国家发明二等奖,也被大家开玩笑说211的实际意义是这三个奖项。

在校农学生也十分引人注目。在2019年,大二学生刘淏林成功种植杂交水稻的事情就登上了热搜,而他之所以选择农学,也是因为看了一则关于袁隆平水稻亩产增产的报道,激发了他对农业的敬仰和向往。


川农大还有专属于自己的《种地吧》。学校开设了一门非常受欢迎的选修课《农学概论》,学生们可以在农场亲自种植西瓜和草莓,并在结课时采摘属于自己的果实。

图源: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

在这里农业的根脉与现代教育的枝叶交织,不仅让师生们扎根于大地,汲取知识的养分,更激励他们仰望星空,探索无限的可能。

农业一直滋养着四川农业大学的发展,但它能够依据牢固的根系,长出“综合性大学”这片茂密的森林,相信将来培育出的人才,又能各凭本事会在社会各个领域扎下根。

从辉煌中走入谷底,再从谷底爬上高峰。四川农业大学一直在用亲身经历告诉莘莘学子:这辈子还很长,你有足够的时间重新出发。

我们也相信,秉承着“川农大精神”的川农人,一定会在四川这片开放包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他们校歌中所唱的那样——

“行囊里装满父辈的期望,脚步中踏着年轻的向往。”

参考资料:
1、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招生公众号
2、四川农业大学官网
3、四川农业大学新闻网
4、光明日报《奇迹是怎样产生的》


商务合作、广告投放
请联系微信号:mogobd

募格编辑提供专业的英文论文修改、润色服务及科研学术论文翻译服务拥有超2000名各学科编辑,以英语为母语,具有丰富的文稿修改编辑经验,让您的论文语言更加准确、地道和优美。

↓详情咨询客服微信,并领取优惠↓

好文章需要您的点赞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