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开春,一个两平米的“盒子”,里面有两把高脚凳、两个连线麦克风、两部耳机、一个大屏幕、一个操控触屏,再加上三块玻璃,就组成了一个迷你 KTV ,借着共享经济的风,吹到了全国各地。如今,入局者已超过10家,友唱M-bar、咪哒miniK、WOW屋等均获得了资本融资,然而故事归故事,商业仍得回答商业的现实问题。
迷你KTV面上的几点“星光”,都是流星的征兆
迷你KTV一开始就绑着“共享娱乐”的名号,和自助健身屋、自助咖啡厅、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甚至共享汽车等一样,勾画出类似的商业逻辑。但这却掩盖不了,迷你KTV仍是资源分时租赁的事实,而且它比汽车、单车更加强调B端的资源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它是一个严重依赖线下场景,既不是高频又不是刚需的租赁服务。同时从用户角度来说,迷你KTV尽管有一定的用户群体,但这也并不是普遍存在的用户需求。
迷你KTV这种纯粹的线下买卖,就算加上了自助服务和扫码支付,也没有提高多少档次,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商业模式,因为它并没有形成线下和线上的联动,反而有点被资本强行催熟并披上共享项目的味道。
当然也有人表示自己的迷你KTV不是共享模式,而是对标着一本万利的娃娃机生意。但很明显,娃娃机长盛不衰的理由有且只有一个:每次都能带来刺激感和新鲜感,这显然不是迷你KTV的优势。
有人还认为迷你 KTV是“孤独经济”的红利,给它打上“kill time”的特别标签,这更是在严重误导市场。我们先说超过两个人的状态,这自然不是迷你KTV的市场,事实上KTV、歌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自嗨,而是一项多人的社交行为。歌唱本身就是个表演性活动,是需要听众和认同的,真正喜欢唱歌的麦霸自然不会频繁钻进这个小“牢笼”。
其次,我们再说一个人的状态。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全球趋势大师大前研一在2011年提出了“一个人的经济”理念,跟今天讲的“孤独经济”、“空巢经济”意思相近。然而正如在北上广年轻人中流传的那个段子一样,孤独分为十个等级,最低等级是一个人去超市,最高级别是一个人做手术,一个人去KTV则排在了第六级,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人而言,迷你KTV并没有治愈孤独,反而是加剧孤独。这样,迷你KTV自然不会成为这些“空巢青年”的疗伤之所。
这就意味着,迷你KTV只是给那些两个人的麦霸准备的(迷你KTV里确实设置的是两个座位),这市场的确足够细分,但是这样细分下来的碎片化市场,真的能支撑出一个商业帝国吗?这或许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严重依赖规模的圈地经济一开始就不是个好故事。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迷你KTV的成败关键在于“点位”,即便在同一个商场,点位好的位置月收入能超过两万元,而点位偏僻的机器就只能“门前冷落鞍马稀”,收入也相对少很多。
于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就在PK谁的点位多,谁的点位好,大家都只能笨重地通过线下铺货去建立规模。可惜,和商业地产一样,线下的好位置极其有限,而且这场“圈地运动”刚刚开始就已经要结束了。目前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的迷你KTV已经逼近饱和,大家都只能去押注三四线城市,不过三四线城市虽然场地租金便宜,但水涨船高,回本周期会相应地放缓,投资风险也就随之提高。
所以迷你KTV充其量只是个没有故事的小生意,所有的光环都只会是迷你KTV成为流星的点缀。
痛点不明显,缺点一大片的迷你KTV实在谈不上是一笔好生意
在目前的市场当中,迷你KTV不仅市场痛点不明显,而且有许多地方还不够完善。比如:
1、私密性并不强
在迷你KTV的空间里,房间内的帘子并不能覆盖全部玻璃窗,从外面看,仍能看到里面的情景。而且体验过程中也会发现,两台连在一起的迷你 KTV 并不能做到完全隔音,这样,就会有用户望而却步。迷你KTV对隐私保护不够好,唱起歌来肯定会有顾忌,就怕被外面的人围观。
2、条件有限的迷你空间,成了限制性KTV
比如,有用户反应迷你 KTV 的曲库歌曲较少,一些热门曲目更新较慢。也有用户反应智能语音搜索不智能,很多情况下都识别不了或者识别不正确,而打字搜索又会浪费时间,对于价格并不算便宜的迷你 KTV 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3、基本无服务体系,服务难以保证
相比传统KTV后期在人力上的大量支出,迷你KTV除了前期的设备投入,后期经营时在人力上的投入基本为零,这也导致迷你KTV的运营效率较低。之前有记者在调研时就遇到两批消费者因为排队顺序问题发生争执而无人协调的情况。
4、收费标准不统一
目前市面上迷你KTV并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具体的收费金额也由经营者自定,这种定价无统一标准也让迷你KTV暗藏消费陷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顾客的消费意愿和忠诚度。
此外还有音效设备体验差等问题,但最大的问题还是随着多家迷你KTV品牌入局,行业整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中,即便在音质、画质上可能会有一些稍微的区别,但除了专业人士能够感知外,其它玩家基本无感。整体而言,迷你KTV基本无准入门槛,这就容易陷入无序竞争当中,造成行业的不健康发展。
重构产业链,延伸增值服务才是出路
那么,迷你KTV要想更持续稳定的发展,应该走怎样的道路呢?迷你KTV势必要改变其现有的商业模型,不依靠用户唱歌换取高额回报才是正道。其实,迷你KTV本身具备一些优势元素,比如自助服务、用户交互中干扰少,同时砍掉了KTV服务里多数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差,而只保留最核心的点歌唱歌。为此,迷你KTV就可以增加其它的商业变现手段,比如说广告收入。这也意味着传统服务供应链里的部分职能被解体,并且可以被重构。
类似于现在市面上的照片打印机,它们并不是指望照片印刷、打印收钱,而是靠往后的一系列增值服务消化线下红利。迷你KTV也应该把唱歌当做一个用户入口,然后通过不断提供多种增量服务的场景,不断把商业价值往后迁移,才可能把故事讲好,而且过程中需要线上线下的多种联动,以延长用户生命周期,形成网络效应。
文/作家、资深媒体评论人 曾响铃
MORE | 更多精彩
本文刊载于《数字营销》杂志2017年8期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新浪微博“数字营销杂志”
进入“微博橱窗”,即可购买
7期:“虎啸国际高峰论坛特辑”
小编提示
购买方式一:通过桌面微信,点击本文“阅读原文”,进入“微博橱窗”,进行购买。
购买方式二:打开微博网页/客户端,搜索“数字营销杂志”官方微博,进入“微博橱窗”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