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旺材氢燃料电池
旺材氢燃料电池是国内专业氢电产业链信息交融平台,涵盖燃料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行业趋势,生产技术,知识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街声音乐2025招聘! ·  昨天  
金色旋风  ·  AI代写剧本,100块起步,卖了300万! ·  昨天  
金色旋风  ·  AI代写剧本,100块起步,卖了300万!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中国科大李木军团队 ACS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旺材氢燃料电池

【储氢】氢储能成本低至1.02元/Wh!

旺材氢燃料电池  · 公众号  ·  · 2023-02-21 13:55

正文

点击蓝字 / 关注 旺材氢燃料电池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 · ”,设置星标,实时关注原材料最新资讯
来源:氢能源与燃料电池


发展绿氢,人们经常听到关于其能效与成本两方面的质疑。

目前绿氢主要来自于绿电,由于电-氢转化能效降低,因此从能效的角度出发,应该坚持宜电先电、电氢融合。在业内一场氢能会议上,有研科技集团首席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蒋利军语惊四座。他指出:“如果按照燃料电池系统1万元/kW、制氢系统2万元/kW、固态储氢装置0.8万元/kg H2来进行计算,单位储能成本=1.02元/Wh。”


固态储氢创造不可能


蒋利军认为采用固态储氢是降低用氢成本,提高用氢安全性的最佳方式之一。

1.因为固态储氢具有最高的储氢密度,氢原子储存于晶体间隙中,储氢密度高于液氢。

2.提高了储氢的安全性,储氢材料可以在较低的恒定压力下大量吸放氢,因此低压储氢就容易密封,即便泄露储罐也可以自控式地降低氢气泄漏速度,可为采取安全措施赢得宝贵时间。

3.固态储氢可以降低用氢成本,因为低压储氢降低了加氢站的建站及运行成本,从而降低了氢价。



上图为低压加氢和高压加氢流程对比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低压加氢省去了高压加氢站中的高压压缩机和高压储罐,简化的流程、降低了配置,让建站成本从1000万可以降到300万元以下,同时低压设备的运营、维护成本也大大降低,氢气的成本从60元/每公斤降到40元/每公斤。

因此,采用固态储氢与绿氢结合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储氢时不需要另配压缩机,可以直接低压储氢,从而节省了装备的投资、降低了能耗; 其次 ,安全性好,即使枪击也不会爆炸,仅仅只有一个小火苗缓慢燃烧; 最后,储氢密度高、占地面积小,一个储罐可以顶三个同体积的高压储罐。

据悉,蒋利军团队也与相关单位合作进行了探索,例如已通过论证的张家口200MW/800MWh氢储能调峰电站,这也是全球最大的氢储能发电项目,每天制储氢58吨、发电80万度。


应用场景选择“重中之重”


我国氢能规划明确提出,在2025年前要坚持”就近利用为主“的原则,经过综合考虑,初期应该以源端电氢协同就地利用模式和受端电氢协同模式来发展氢能。因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源端的低电价及受端低价的谷电进行制氢,便于减少预期成本,从而有效降低绿氢成本。

蒋利军表示,电解水制氢成本主要取决于电价、装备折旧和运行时间这三大因素。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电解水成本预测数据显示,可以发现成本趋于平稳的拐点大约是在1500小时,这与光伏发电的年利用小时数基本相当,意味着我国光伏发电直接制氢,中间就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直流电与交流电互换、高低压调压和过网费,将在提供综合能效和降低制氢成本方面获得较大收益。因此,离网规模制氢技术值得去研究。

《氢能平价之路》研究报告曾指出,在众多应用中,有预测到2030年有22个应用场景,氢能应用成本可以与其它低碳的替代品相持平,然而这22个应用场景中,约占全球能耗15%,其中长途的重型运输和区域列车等9项应用最具竞争力,随后是化工原料、氢冶金和高品质热源等,但这些还需要与碳税结合才具备竞争力。

在这些应用中,目前已经有两个成功的商业化推广案例,一个是日本的户用热电联供,数据显示已有40多万户,售价也从最初的接近300万日元下降至100万日元以下;另外一个案例是美国的燃料电池叉车,目前已经推广了3万多台,实现了盈亏平衡。

规模应用也是降低绿氢成本的重要途径,以制氢为例,制氢装备的规模越大,综合成本也就越低,例如之前的几个规模制氢示范当中,均采用单槽1000m³/h的制氢设备,同时已开发出2000m³/h的制氢装备,而3000m³/h制氢装备也在开发中。某些企业还采用了多对一的技术方案,如采用多台电解槽对应1套后处理设备和1套纯化设备,通过这样一些规模应用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制氢成本和建设成本。

制氢仅仅是氢能供应链的第一环,其成本占整个氢能供应链当中的35%-40%。氢能的配送和加氢成本占比更高,可以达到终端用户的60%,其中配送占成本的15%-20%,而加氢站的成本占氢源成本的42%-49%。


绿氢应用发展仍需爬坡过坎


蒋利军认为当前绿氢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高成本和低效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