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和萝卜的关系就好比孩子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兔子可以不受萝卜的影响专门享受奔跑的乐趣,那么,孩子可以不受学习成绩的影响来专门享受学习的乐趣吗?
有人曾经用胡萝卜和兔子来比喻孩子的学习。当人伸手将手中的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的时候,兔子就会不断地向前跑。
这也就好比父母对孩子说,“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进重点学校,将来才会有好的工作和好的收入。”可是兔子在没有胡萝卜的情况下,仍会往前跑。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兔子热爱奔跑!它认为在奔跑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的成就感,无论是否存在胡萝卜或其他外界的诱因,兔子都会自动自发地向前奔跑。这可以说是最佳的境界了。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将孩子培养成即使么有胡萝卜这些外因也依旧喜欢学习呢?
专家对家长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焦点。
一般情况下,父母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也经常会听到“考试考了几分?班上排名多少?”家长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在潜意识里告诉孩子,你现在努力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换句话说,这种做法同培养为胡萝卜而奔跑的兔子的道理是一样的。加入父母能成功的引导孩子,使他们把学习的焦点放在自己所获得的成就感上,那样就会完全不一样。这其中的区差别主要是,孩子不再同别人比较,他们只和以前的自己比,当孩子今天多学了一些知识后,就会感到自己有所进步,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时间长了,孩子不仅获得了很多的知识,还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家长只要这么做,就会使自己的孩子像那些热爱奔跑的兔子一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如果孩子拿了一个69分的数学成绩单回来,那些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很重的家长就会暴跳如雷地说:“你怎么考的这么烂?你太丢我们家的脸了!”而那些看中孩子学习成就感的家长就会这么说:“你这次考了69分,说明还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你还没有掌握的,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坐下来,看看三分之一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可以帮助你把不懂的地方搞懂。”很显然,后面家长的这种做法会使孩子持续热爱学习,并且会继续努力,从而培养了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枕,使孩子乐在学习,不断发挥潜力,最终取得好的成绩。
其次,培养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考试成绩好才是未来有出息的保证,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是在扼杀孩子的学习动机。所以家长过分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会造成过多的压力。在1983年的时候,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力因素理论”。他主张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应该从八大能力来做分析。前三项分别是数学逻辑能力、音乐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别人的能力和理解自然环境的能力从这五项新的能力指标,用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如今,加德纳博士提倡的“多元化价值观”教育理论,已经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教育体系。比如,一个体能非常好的孩子,如果他的数学成绩比如其他的孩子,用传统的眼光来看,这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所以也就不会得到重视。然而依据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力因素理论”,孩子拥有极佳的体育素质,也同样被认为是一大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绝对值得家长好好栽培。因此,如果家长能够用多元化价值观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果,就会很自然的发现,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家长的职责就是去发现孩子的这些闪光点,让它耀耀生辉。
再次,培养孩子的学习弹性。
要想让孩子永保学习的热情,家长除了让孩子真心喜欢上学习外,还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弹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谓“学习弹性”实际上就是指一个人处理压力,面对挫折和接受挑战的能力。
孩子只要具有学习弹性,他们就能有效地处理学习上的挫折、不良成绩、负面评价以及学习压力。
1.帮助孩子做正面的归因。
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弹性,首先应让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负面消极的想法,从而增加自己的压力,很容易半途而废;反之,当孩子产生正面积极的念头的时候,他们就会拥有极佳的抗压及抗挫能力。所以,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做乐观正面的归因,例如,有的孩子考试没有考好,负面消极的归因是“我很笨。”,而正面积极的归因是“我这次虽然没考好,下次一定可以考好的。”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绩没有其他同学好时,他们的负面消极的归因会是“其他小孩都比我聪明。”而正面积极的归因则是“我还没有找到最有效学习这门知识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归因,辅导孩子做正面和积极的思考,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弹性。
2.帮助孩子切割他的功课。
当孩子面对念不完的课本,做不安的习题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迷茫,不知该先做哪一科的作业,因而倍感压力。在这个时候,家长最好可以给孩子一些协助,帮助孩子将内容切割,把大目标切割成为小目标,比如,一天背十个英语单词或是做二十个数学题等等。孩子只要按照这个计划,就能按部就班地学会这门知识。同样的道理,家长在这里的注意力还是要放在孩子的学习成就上,而不是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家长只要掌握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技巧,就可以让孩子从心出发,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