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吴先生发现妻子王女士利用婚内财产打赏主播大额款项,在不到两年内,通过网络电子消费平台购买甲公司运营的短视频平台虚拟货币“A币”(“A币”购买价格为每个0.1元)用于购买虚拟礼物打赏主播。其中仅打赏游戏主播方
某一人的消费次数就达到9349次,共消耗虚拟礼物“A币”1415125个,花费141512.5元。遂将妻子王女士、主播方某和平台运营商甲公司一并诉至法院,主张王女士与方某之间系赠与合同关系,王女士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且非日常共同生活必要,该赠与行为无效。同时,方某与王女士存在不正当关系,违背公序良俗。另因甲公司在该赠与过程中获益,故诉至法院,要求确认王女士与方某的赠与行为无效,并要求甲公司与方某连带返还141512.5元。
主播方某辩称,王女士向其的“打赏”行为属于王女士基于短视频平台提供的网络技术服务形成的消费行为,在王女士“打赏”行为产生的同时,方某亦提供了直播表演服务,因此,整个“打赏”行为体现了即时、双务、对价性,并非王女士与被告方某之间的个人赠与行为,而是王女士在短视频
平台的正常消费行为。故不同意吴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
平台运营方甲公司则辩称,不同意吴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一是王女士在短视频平台充值、购买、打赏的行为系属文化娱乐、网络消费行为范畴,甲公司已经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了相应的网络服务内容,吴先生主张返还消费款项无任何事实和法律依据,同时也违反了合同的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且王女士在与甲公司签订服务协议时,甲公司已作了充分的提示说明。王女士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签订上述协议时对于甲公司平台向包括其自身在内的用户提供视频直播服务、虚拟币服务,这一服务事项是明知的。二是双方应为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并非赠与合同纠纷。用户、主播和平台之间均是基于各自的网络服务合同而产生相对应的权利义务,系属于双务、有偿的法律关系。三是本案没有证据证明王女士与主播方某之间存在暧昧、违背公序良俗关系。
法
院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为:
第一,王女士与方某之间的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根据查明的事实,方某系游戏主播,王女士观看方某提供的游戏直播服务。王女士花费“A 币” 购买虚拟礼物,打赏方某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精神利益,该打赏行为属于一种非强制性对价支付,因此王女士花费“A 币”打赏方某的行为不属于赠与合同关系,而是网络服务合同关系。
第二,王女士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打赏,是否无效。吴先生主张王女士超出日常生活必要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但王女士的打赏行为具有长期、小额、高频的特点,是否超出日常生活必要不能累积评价,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除物质需求外,正当途径的娱乐活动追求的精神愉悦也属于日常生活的部分,在合理限度内精神需求消费产生的支出并未超出家事代理的范畴。故王女士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打赏,虽累积数额较大,但单次打赏行为并未超出正常日常生活消费范畴。
第三,是否存在其他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原告吴先生主张王女士和方某存在不正当关系,但并未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予以证实,且该项意见亦不是导致合同无效的当然事由。故本案亦不存在其他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
综上所述,依据《民法典》第8条、第113条、第143条、第1060条,
《民事诉讼法》第
67条之规定,
法院判决驳
回原告吴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
该判决作出后,各方均服判息诉。
法官提示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0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68.2%,直播的商业价值持续释放。其中,网红直播收入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主播通过“带货”获得相应的佣金报酬;二是主播通过自身的表演而获得观众的打赏作为自己的收入。但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主播群体的不断扩大,直播打赏中的法律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案中涉及的就是网络直播打赏这样一种特殊用户增值服务的法律性质的界定。
关于网络直播打赏的法律定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赠与合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服务合同,二者最为主要的区别在于,该法律关系是否存在对价。从网络打赏的模式上看,“打赏”行为通常发生在主播表演服务时,是用户向主播提供的表演和互动服务的接受和酬谢,是双务和有偿的,即用户以购买的虚拟礼物进行打赏,平台主播则通过直播表演等方式获取虚拟礼物,这也是主播正当获取报酬方式之一,此种合同的性质是区别于法律规定的无偿、单务的赠与合同性质。另,作为网络平台为用户和主播在互动过程中提供了相应的网络服务。用户在使用虚拟币购买虚拟礼物进行打赏后,不仅观看了表演,还可获得平台所提供的个性化的体验,包括使用虚拟礼物时产生的特效体验、提升账户等级并享受等级特权等。用户实质上是通过消费而获得精神文化产品,系属文化娱乐消费范畴。故用户打赏行为背后是其用财产购买了精神类的服务产品,属于典型服务合同的要件。在双方都已经履行完毕服务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后,要求退还赏金在实践中通常难以得到支持。当然,在审理该类案件过程中,法官还会综合考虑打赏人的年龄和行为能力,打赏的金额、频次、打赏是否附条件、是否存在重大误解以及是否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直播很精彩,打赏需理性。在此,法官提示消费者,一定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量力而行,切莫激情打赏,盲目消费,避免给家人和家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