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在网上爆出。
这对情侣已是准夫妻,即将举行婚礼,就在仪式前一天,因为女方要求彩礼加码,导致男方愤怒至极,闹到不欢而散。
这则消息,个中真假,是非对错,真相如何,外人难以评判。
我们只从这段对话中的信息来谈。
明天即将上门娶媳妇,丈母娘临时加价3万,男方一听接受不了。
是男方太鸡贼太抠门?
不是。
如果如他所说,恋爱以来女友的各种花销,衣服包包化妆品他都大方付出,不至于是个金钱上的葛朗台。
就连一向备受争议的房产证加不加女方名,他也没敷衍,直接写上了女方的名字,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婚,他结得很有诚意。
凭心而论,8万块钱,比起某些地区的“天价彩礼”相比,也不算多。
如果只是女方父母要求给8万彩礼钱,也算不得多么过分。
最终的问题,出在
“坐地起价”
上。
女方称,父母担心“结婚之后婆家对自己不好”,所以才在原来彩礼的基础上,又加了三万。
这套说辞也是很醉人了。
合着这三万块钱是买保险,只要出了,就为女儿的终生幸福打保票了?
多要的这三万留给女儿,倘若结婚后,夫家果真对女儿不好了,女儿就能靠这三万过好了?
这个准新娘,言谈间也是典型的小女生心态:
“多花三万娶我,你不舍得吗?我不相信你不舍得”;
“我知道你对我好,不然我也不会把自己交给你啊”;
“我妈都说那是结婚以后,结婚以后又不一样,我又不懂,怕跟我妈说的一样”;
“姐妹都说让我听我妈的”;
“反正你那么疼我,就当给我买东西了好吗”;
......
她没意识到,这件事的核心根源,不在于金额是三万还是五万,还停留在向男人撒撒娇就能解决的认知上。
最方,男方也气急败坏了:
“我们的婚姻,死在这3万块钱上了。”
“这辈子都不可能给这三万块钱,也就五万块钱娶娶得了,实在不行随便找一个。”
看到这我不厚道地笑了。
说实话,我要是这男的,到这节骨眼上来这么一出,我也不想结了。
2
网上有句顺口溜:老辈结婚用半尺布,父辈结婚用半头猪,现在结婚要用半条命。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的标题赫然写着《甘肃乡村彩礼飞涨 争相卖个好价钱》。
在很多守旧落后的地区,常年重男轻女的风俗让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年轻小伙远远多于适龄姑娘,“一家有女百家求”也成了普遍现象,彩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彩礼成了一种“绑架”。
尤其在农村这种“熟人社会”,乡里乡亲之间格外熟悉,谁家要是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口耳相传、互相攀比,人尽皆知。
多少男人要想娶上媳妇,就得先过女方“彩礼”这一关。
曾经有个社会新闻:
结婚当天,新郎官都已经走到新娘门前了,突然,丈母娘笑眯眯地出现,张嘴就是“再加五万”。
新郎官急得满头大汗,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去哪儿找钱,试探着问,能不能宽限一下时间,等结婚这阵子忙完了,一定把钱拿给丈母娘。
丈母娘倒也不避讳,直接说“这五万就是用来给你小舅子还债的,今天必须拿出来,否则我女儿就不跟你走了。”老丈人也在一旁附和。
这婚结的,想想也够闹心。
即使结了,能过好吗?
这场讨价还价的芥蒂横在小两口之间,成为若干年后一吵架必提起的陈年老梗。
还有网友根据此类事件写了个段子:
自己哥们儿和女朋友谈婚论嫁了,女生相貌平平,老丈人开口要二十万,一分不少,关键这钱明摆着就是给小舅子做彩礼的,而小舅子的女朋友却是个大美女。
这人脑袋一热出了个主意:“你还不如拿这二十万直接娶你小舅子的女朋友呢!”
没想到,这事最后还真成了,只是前女友家一直不肯罢休。
有评论一针见血:“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3
自古以来,两相情好,缔结婚约,三媒六聘、三书六礼都是有讲究的。
流传到今天,彩礼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是个见仁见智的事。
我个人认为,彩礼不是不能有。
它的价值,不是用来衡量感情的斤两,不是用来抗衡婆家的对决,它只是一份心意,一份仪式感。
中国人过日子讲求热闹吉利,就像谁家老人生日、谁家孙子百岁、谁家孩子考上大学,包个红包,表个心意,钱多钱少,量力而为。
另外,女性在婚姻中的付出,且不说别的,单单就说生儿育女这件事,绝对比男性要付出得多。
如果即将两入婚姻的小两口能商量着来,想给父母一个安慰,或者对爱的人表达真心,都未尝不可。
如果一方或双方的父母有意愿、有能力,自愿赠予子女一笔新生家庭的“启动资金”,这对于重视代际关系的中国家庭,也无可厚非。
但为了结个婚,要明码标价、不见兔子不撒鹰,或逼着对方透支爹妈一辈子的积蓄,甚至砸锅卖铁四下举债,那就有点扯了。
之前有读者问我,你能做到结婚不要彩礼吗?
我自己来爆料吧:
我2007年结婚时,青岛的彩礼标准大概是68000(据说现在已经涨到了168000)。但我当时一无所知,双方父母也无人提及。
婚礼当天,婆婆给了我10001,意为万里挑一,我转手给了老公贴补当天的酒席费用。
到现在我经常吐槽老公:合着你们老刘家里外里就出了一块钱,就把我娶进门了。
我一直是个很爱钱的人,在这事上也绝不是故作无私大度。
我的观点始终是,钱很重要,但结婚终究是件你情我愿的事。
彩礼也一样。
你要也对,不要也对。
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心甘情愿,怎么都对。
但要达不成一致,一开始就别别扭扭闹得不可开交的,这婚趁早别结。
更不要说这种结婚当天现场加价,不拿钱就不让领人的,分明是磨刀霍霍。
我未来是要做婆婆的,我愿意在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用钱向我的儿媳妇、亲家,表达一份重视,一份诚意。
但如果我没有能力,对方又要求给不到多少价位就不放人,那我也不会榨干一把老骨头去奉献给儿子娶亲。他能娶啥样的媳妇,自己看着办去。
还有一种情况,不要彩礼的女方,被说成是“倒贴”,我觉得更扯。
一个真正有底气的女人,不稀罕用这点钱来考验真心。她始终明确,世间最贵的,是她自己这个人。
另外,我还发现一提彩礼,就有男人仗剑执戟,痛斥“独立女性”:“你们天天喊着独立,要彩礼的时候怎么不说独立了?”
我想说,一分彩礼不要的,也不代表一定就是独立女性。
成人世界没有非黑即白的价值观。
彩礼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个风俗和传统,如果非要用这个作为评判标准,那女人是否都要把孩子改随自己姓,才叫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