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所有的公司都在大喊缺人。
当然缺的肯定不是人手,而是人才。
缺人怎么办,能直接想到的招数就是招聘新的人才以及保留现有的人才。
企业之间在招聘端和保留端的竞争异常激烈。
尤其是那些需要靠挖人续命的公司,它们会开出状态良好的企业难以想象的条件。
这些条件虽然经常不能兑现,但是他们肯定可以加剧人才竞争,状态良好的企业也不得不加入这个“逐次竞争”中(Race to the Bottom)。
于是,在很多行业,招聘和保留端的人才竞争已经逐渐变为零和游戏。
而且,还是价格高昂的零和游戏。
直接的体现就是人才价格飙升。
人才成本绝对不是个小事情。
说“人才是无价的”表达的是重视人才的意愿。
如果陷入到这种政治正确的论调中,那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你招了100个年薪二百万的人,每年直接成本二亿六千万,但是这些人才一年能挣回来两亿六千万吗?
商业竞争不是儿戏,成本是生死问题。
怎么办?
招聘和保留这两件事,依然很重要,而且说永远都很重要。
这件事干不好,公司肯定不行,只能被动挨打。
所以,你还得明修栈道,把招聘和保留的各个基础动作都做好:
-
与好的资源和渠道合作,
-
把人才标准定义得更加精准,
-
把中高层的面试技巧训练的炉火纯青,
-
让高层领导们充满热情地参与,
-
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
创建独特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的体验。
......
但是,你要清醒。
你必须在“育”和“用”上暗渡陈仓。
只重视招聘和保留这两个环节,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了。
靠挖到几个人就能撑起一片天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深水区。
昔日那种靠人口红利、资本代偿、后发优势、低环境权益等因素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人才选育用留系统里面,“选”和“留”已经变成了基本功,“育”、“用”变得更重要。
换句话说,企业必须建立强大的“教育和培训”功能,尤其对于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来说。
从重视“选”、“留”到重视“育”、“用”,就是一个公司从团伙进化为组织的关键,也是一个公司从经济利益共同体进化为一个社会共同体的过程。
一个企业可以没有医院(医疗体系)、养老院(养老体系)、托儿所和幼儿园(幼儿护理体系),这些服务都应该从企业之外的社会购买。
一个好的社会也应该为企业提供这些服务。
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规避“教育和培训”功能,无法长期通过“购买”来代偿“教育和培训”的功能。
企业的“教育和培训”功能就是企业是个小社会的重要体现。
培训偏技能,教育偏理念和价值观,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一个企业想做强做长,那么CEO就要成为首席教育官,CTO就要成为首席培训官。
“教育和培训”与“选”和“留”加在一起,就成了“人才选育用留系统”。
与“人才选育用留系统”直接相关的另外一个系统是“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系统”。
很难想象一个连“教育和培训”功能都不健全的公司,会建立有竞争力的“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系统”。
这两个系统加在一起,要实现哪些功能呢?
核心有三点:
-
有竞争力的中层、高层人才能够源源不断的产生;
-
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层出不穷;
-
人才、能力、知识、价值观相互制衡和促进。
想一想,这是不是你想要的竞争力?
这是不是中国企业想要在世界舞台上有一席之地所必须的能力?
没有这些功能的企业,不会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那些在高歌猛进的发展中暗渡陈仓地建立了“人才选育用留系统”以及“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系统”的公司将在下一轮的发展中胜出。
这些公司需要能够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产出人才和知识。
你要花50万就可以培养一个合格的算法工程师,别人却需要200万,你说他怎么跟你竞争?
“人才选育用留系统”、“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也可以用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上。
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这两个系统合起来就是“教育和科技系统”。
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教育和科技是何等重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7年邓小平同志正式恢复工作以后就主动要求分管教育和科技工作。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高考。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知道,教育和科技才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竞争力的根本。
教育和科技才是企业实现发展的根本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