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江晚报
30年一贯靠谱! 在浙江,新闻最快,资讯最多,服务最全!还能聊情怀、侃八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钱江晚报

杭城中小学期末考时间定了!悠长假期就要来喽

钱江晚报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6-06 07: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每年6月,大家的朋友圈秒变“考试圈”,学生准备考试,家长和老师陪考。


除了马上要进行的高考 (6月7日-8日) 和中考 (6月17-18日) ,其他中小学生也将在这个月底迎来期末考试。今年, 全市中小学从7月5日开始统一放暑假,大部分城区期末质量监测时间安排在6月27日-28日两天 ,具体考试时间稍有不同。


小编整理了一份最全 “考试时间表” ,拿走不谢——



江干区


小学

考试时间

6月28日-29日

考试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初中

考试时间

6月28日-29日

考试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


西湖区


小学

考试时间

6月27日


初中

考试时间

6月27日-28日


上城区


小学

考试时间

6月27日-28日


初中

考试时间

6月27日-28日


下城区


小学

小学四到六年级使用区参考卷的学校安排在6月26日-27日,其他年级及科目的考查由学校自行开展多元化评价。


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安排在6月22日,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安排在6月27日-28日,其余科目的考查由学校自行安排。


拱墅区


小学

考试时间

6月27日-28日


初中

考试时间

6月27日-28日



滨江区


小学

考试时间

6月22日-23日


初中

考试时间

6月26日-27日




距离期末还有20多天的时间,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有计划地复习呢?


小编特意选取了特级教师 魏书生 龚正行 写的两篇关于提高复习效率和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的文章,赶紧学习——


魏书生:

怎样复习效率高?


怎样复习,方法很多。这里向大家介绍魏老师的 “三段复习法” ,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段 全部学科的总复习


1、 列出重要内容一览表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你要把重要内容列成一览表,将其纵横关系整理清楚,做到一目了然。一览表可以一张张分别做,也可以综合在一张大纸上。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互不连贯的内容,则可以使用卡片来记忆。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整理一览表和卡片,在以后的阶段复习中,只要不时地加以使用便可以了。


2、消除疑点


在完成了“整理”工作后,就应开始实质性的复习了。这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大多是有关考试的“关键性问题”。一定要理解深透,如果能以这类问题为中心开展相互讨论,必然大有好处。比如讨论中,你无法扼要说明问题,这就表明你对那个问题仍未彻底掌握。


第二段 学习薄弱的科目


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全力突破成绩不佳的科目,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科目可以丢开不管。


1、重点在于做练习


这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在做练习,以训练应用能力。像数学、物理等学科,可以使用习题集之类的书。所做的练习,要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有关,并参照有关的一览表。语文、英语等学科,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要以教科书为中心,反复练习读法、译法、语法等。这些学科的知识范围较宽,复习时应把思路放开些,把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练习。


2、征服较差学科的方法


基础不扎实,却猛看各类参考书,或是做各种很难的练习题,不但浪费了时间,效果还不会好。关键是应真正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复习这类学科,最好是与一位擅长这些学科的同学一起进行,这有利于你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面对一门学科,你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可以把了解的部分作一般的复习,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加强薄弱环节上。


第三段 各科重点复习


临近考试的冲刺阶段,心情比较紧张,这时怎样复习效率高呢?


1、把教科书的整个体系印在头脑中


你要把第一阶段整理的知识系统一览表拿出来,再专心地看一看,将内容按顺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记在脑子里。记忆的时候,光看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你至少要把重要的项目背出来,写在纸上。对总的线索有所了解后,其他内容顺藤摸瓜,按逻辑顺序充实,不必那么费劲就记牢了。


2、由近而远的复习策略


后学的知识,一般综合性比较强,常常牵涉到前面的知识,这样在复习后学的知识时,遇到以前学过的较模糊、拿不准的知识,再随时往前复习,容易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两者都加深了印象。


总之,临近考试的冲刺阶段,对重要内容,先复习最近学过的,然后再一步步向以前学过的知识延伸,这样复习,效率更高些。


龚正行:

怎样制定学习计划?



要想制定学习计划,龚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以下7个问题:


1、计划要全面


学习计划,就要考虑学习的具体安排。为了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应当对学习和生活做出全面的考虑和安排。


有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时只考虑三件事:吃饭、睡觉和学习,对集体活动、锻炼身体不予考虑,娱乐和休息,计划内也没有它们的位置。这种“单打一”的学习计划,使得学习生活单调,乏味,从而容易引起疲劳,既影响学习效果,也影响全面发展。


2、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我们可以把除上课以外的学习时间分为两大部分:


(1)常规学习时间


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在常规学习时间内的学习有几个特点:①学习内容是最基本的,在这部分时间内,学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的质量;②学习的任务是具体的,主要是由老师安排的,不必自己去安排;③带点强制性,就是学习任务完成与否,完成得好不好,是要接受老师检查的。由于上述三个特点,所以一般在常规学习时间内,学习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2)自由学习时间


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这正是学习计划中要做出具体安排的时间。在这期间一般可以做两件事:一补课,二提高。


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中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总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例如,集中一个月或一周的自由学习时间专攻一个专题,解决一个专题后,再集中一段时间专攻第二个专题,这样学习比较容易见效。


3、长计划和短安排要结合好


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究竟学些什么,应当有个大致的计划。下个月在学习上应该解决哪几个主要问题,心中是应当有数的。本月的第一个星期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个星期每天干什么,应当制定得具体些。把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分到每周、每天。这样,心中就会明白当天的学习任务在学习全局中的地位。


有了具体的短安排计划,长远计划中的任务就可以逐步得到实现,有了长远计划,又可以在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时,心中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4、要从学习实际出发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情况。什么是学习的实际情况呢?


  • 一是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例如,在这个月的学习计划中要接受和“消化”多少知识?要着重培养哪些能力?


  • 二是学习时间的多少。在每个学习阶段,能有多少确实可用的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可以安排多少?自由学习时间可以安排多少?


  • 三是学习上的缺欠和漏洞。自己在学习上欠的“债”是哪些?在某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中可以偿还多少“欠债”?


  • 四是老师教学的实际进度。如果自己的学习计划能和老师的教学进度有机地配合好,就可以对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5、要留有余地


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是在学习之前拟定的,是设想,毕竟还不是现实。在学习时间和学习的内容安排上要有一定的伸缩性,就可以适应临时变化的情况,完成计划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这也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


当然,计划中留的余地也不能太多,太多了会使自己执行计划时松松垮垮,缺乏争取完成计划的奋斗精神。


6、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早晨或晚上,或者说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以安排侧重记忆的科目,如:外语。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比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做习题或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


学习活动和适当的文体活动交替安排,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交替进行,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安排在一起,等等。由于学习安排的不同,在同样的学习时间内就会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如果按照上面说的原则安排,学习的效果和时间的利用率将会大大增强和提高。


7、注重效果,及时调整


在计划执行到一定阶段以后,就应当检查一下学习效果如何,以便及时调整计划,使计划更加切实可行。要检查以下内容:自己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做了,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检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调整计划或排除干扰。可以结合写日记,不断记录计划的执行情况,使自己感受到不断进取的喜悦,这样做还有利于总结和改进。不写日记的同学,心理学专业大学排名,起码应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回忆一下当天的学习生活,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小编希望,不管是参加中高考,还是准备期末考试,大家都能调整好状态,从容自信地面对考试,加油!


来源:钱江晚报记者 沈蒙和 通讯员 王毅( 部分内容综合自西湖教育

值班编辑:郑司琪

猜你喜欢

1.朋友心情不好来家中做客,转身洗了个水果,对方就跳楼了……最后被判赔8万!

2.你还敢这样吃杨梅?24岁小伙肠子被割破!还有人因此身亡!

3.42名儿童被轻易"拐走"!这两个小孩却躲过3个绑架犯,妈妈的教育太重要!

4.厉害了!浙江90后萌妹子,成为中国最年轻马拉松大满贯!颜值简直爆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