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太爷
高太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攻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学习可以很快乐,生活可以更美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金钱的匮乏来自于爱的匮乏 ·  3 天前  
京师心理大学堂  ·  【招生】基于脑科学的学习力指导师高级培训项目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太爷

5分钟吃透思维导图

高太爷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6-01 15:38

正文

思维导图这几年非常火,似乎各行各业都能通过思维导图提升效果,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也介绍了很多应用领域,比如记忆,创造性思维,决策,组织笔记,自我分析,日记,等等。

最近社群在学习思维导图,很多人对思维导图非常困惑,它似乎是全能的,全能到不知道它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下面2个思维导图是社群学员作业)

                                       社群成员-袁鹏


社群成员-鸦


思维导图,本质上是辅助思维的工具,通过它促进我们的思维过程,提升我们的思维质量,这是它的终极目标,形形色色的应用,都离不开这一点,把握这一点,也就把握了学习思维导图的脉搏。

为什么要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究竟是如何辅助思维过程的?

思维导图为什么能够提升思维质量?

很多人用了很多年的思维导图,但对这几个问题也是一知半解,没有深入思考过。没有理论支撑的工具,是没有生命力的,工具唯有理论的支撑,才会更加锋利,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这几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对思维导图的核心功能归纳成两部分:


一、思维可视化


思维导图的承载形式,就是通过文字、图片将思维过程可视化,这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但却解决了思考过程中的很多难题,思维导图一般形式如下:



1、工作记忆有限。


思考过程是发散的,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横向、纵向衍生出无数的思维节点,但工作记忆是有限的,有限的记忆容量与无限的思考就会冲突,这会带来两个结果:


一是遗忘,很多灵光一现的思维结果白白浪费;二是约束,我们会不自觉约束思维发散过程,遏制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思维导图能够完美解决这个冲突,可以说,它是我们工作记忆的延伸和扩展。


2、思维促进


根据思维形式,可将思维分为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专注思维是围绕某个点的深度“链式”思考,而发散思维是围绕某个点的辐射思考,思维导图既是围绕某个中心话题的发散思考,也能根据某个分支进行深度思考,思维导图特别适合头脑风暴,极大提升头脑风暴的强度。


“优质的思考是怎么产生的?”、“怎样才能深度思考?”、“有没有一种深度思考的方法”,类似的问题在我后台极为常见,就好像我提供一个方法论,就能让他开启深度思考之旅,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质变的前提是量变。


唯有多发散思考,才会有大概率产出好的Ideal。


3、思维创新。



思维的生理基础是神经回路,不同神经回路之间的联通会碰撞火花,引发创新,但神经回路之间联通并不容易,否则创新也不会这么难,然而,我们通过二级、三级分支不断记录思维过程,在记录的过程中,这些中间思维会通过我们的视觉建立联系,诞生一个个奇思妙想,这在做思维导图过程中非常普遍。


有了这个思维工具,好想法不一定是“憋”出来的,还可能还是看出来的。


4、专注思考。


思考问题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两个难题:一个是思绪跑偏,就是思考着思考着,突然发现,思绪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了;还有一个是转圈思考,就是看似大脑在转个不停,但实际上就是围绕某一个或几个点,在转圈、重复思考,思考没有效率。


思维记录可以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中心主题会紧紧抓住我们的注意力,而记录会清晰展示已有的思考结果,我们的思维就可以专注于探索未知。


其实,思维导图还能让我们摆脱焦虑、压力。认知心理学指出,焦虑、压力会阻碍思考,尤其是考试时,但通过出声思维,即在思考时自言自语,说出思考过程,可以让我们专注思考。思维记录与思维自述本质上是一样的,甚至更胜一筹。


5、格式塔效应。


大脑天生就有追求完整性的需求,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比如下图:



你的大脑很自然的就会将其补齐为“唯心”,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大脑这种傻傻的追求完整性的技巧,比如很多人找不到自身的优势,你可以设置一个中心主题“个人优势”,然后画出10根延长线,这就能“逼”大脑挖掘出你的10个优势,这个小技巧非常实用。


6、辅助记忆。


相比文字,人脑对图片的记忆能力更加优秀,而思维导图整合了文字、图片,会极大增加记忆效果。另外,人脑对逻辑、成体系的东西记忆效果更佳,而思维导图最终是要建立起体系的。


7、思维监控。


对思维的思维,这是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也是决定思维质量的关键,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只有偶尔的反思才有片刻对思维进行梳理、监控,且这种事后反思有延迟性,而思维导图可以对思维及时监控,对错误思维及时梳理。


作为我个人来讲,最喜欢的就是思维导图这个功能,当我遇到挫折、怀疑自我时,我会做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梳理混乱的思维,很容易就能查看哪个思维过程出了问题。


二、思维结构化


思维导图大致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思维发散和记录,是一个头脑风暴过程,竭尽所能去想,不管多偏、多奇、多不合逻辑,都要记录下来,思维导图就是要打破人为设置的思维局限;


第二步是对零散的思维进行整理,通过分类、合并、删减、补充,最终成为一颗成体系的“思维树”,下图来自网络,但很好地展示了思维结构化:



1、建立知识体系。


零碎的思维、知识通常是没用的,而且很容易被遗忘,知识唯有建立体系才有生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也论证了知识体系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主要依赖同化、顺应两个过程,而这两个过程,都是建立体系。


 同化是指将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认知体系的过程。对应思维导图的整理环节,将零碎的思维点、知识点通过删减、合并融入知识体系。仅仅思考了并没用,但思考了,并整理成体系了,这个思考才会真正留下痕迹。


 顺应是指打破旧的认知体系,重塑新的认知体系的过程。在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思维矛盾,打破已有的认知体系,重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我们的认知和思维,也就在“推倒-建设”中不断提高。


2、思维地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卷入一个事情越深,我们的思维和视角就越容易被局限,我们就越难做出正确、理性的选择,所以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思维导图就提供了“后退一步”以窥全貌的作用。


此外,思维导图在知识整理方面也极为出色,从小到大的学习可知,我们对某个知识点、某个章节的知识掌握的都非常牢固,但考试时就抓瞎,这就是因为,我们对知识没有建立宏观的体系,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一个宏观的角度,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用到这个知识,而思维导图最终是将思维成体系的展示,提供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宏观视角,这对于打破思维局限、知识的学以致用非常有用。


理论说了这么多,思维导图究竟要怎么做?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了这种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终身学习?不懂这个方法就是白学!


最后想强调一点,思维导图本身只是一个思维辅助工具,更狭隘的说,市面上的思维导图工具都非常傻瓜,掌握起来大约5分钟就可以(为避免广告嫌疑,这里不具体推荐,工具只是工具而已,没有什么复杂的),但之所以写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没有理论支撑的工具是没有生命力的,既然使用一个工具,就要了解工具的理论和适用范围,真正掌控这个工具。


就像我写的学习方法类文章,比如预习,保持专注,多主动测试,等等,很受欢迎,但实际上,这些方法并无新奇之处,有些甚至被老师、家长强调的都快起茧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就藏身于生活,为什么却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人是一个有“高级追求”的生物,我们不仅仅满足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虽然很折腾,但正是这种探究,我们才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吗?



关于作者



高太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理论的学以致用。学习可以很快乐,生活可以更幸福,推荐爱心理、爱学习的童鞋关注。微信公众号:高太爷(gaotaiye0504)


高太爷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心理社 | 学习社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