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的话:今天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对圈柚夫妇。两个年轻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结婚、在大城市携手打拼、太太从待了6年的体制内出走、他勇敢地跳出舒适区离开大公司、遇到了圈外。
在我看来,他们的感情是“因为对方而成为更好自己”的最佳状态。
文 | X太太
“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这是电影《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如果你也熟悉这段话,那么代表你已不太年轻。
你可能和我一样,当初怀着理想来到了这座城市,不觉已到而立之年,生活不再像未拆封的巧克力,让你期待着品尝下一个馅的惊喜。
活在深圳的我们,生活更多的是要面临未拆封的账单。
前些日子,一个消息在圈柚群里炸开了锅。据说一个才毕业几年的普通工程师,在参加圈外训练营之后,拿到了两家名企的offer,月薪从一万飙升到数倍。
这好像是位骨骼惊奇的少年、偶得秘籍修炼得道的故事。而我就是这个故事的源头,因为我和一位友人分享了家人进步的喜悦,少了些具体描述,通过转述之后其实也夸大了不少。
生活远不止传说,更多的是现实与真相,所以我希望更接地气地来分享一下:我先生和我的职业和感情历程,还有“圈外”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改变。也希望能有更多困顿在职场的羔羊,在“圈外”的指引下走出迷途。
考虑到做网红压力大,我就以X先生和X太太,来称呼我们这一对圈粉夫妻了。
X太太到深圳工作的第四年,与还在读研的穷学生X先生相识。X先生拿到毕业证后不久,就和X太太领了结婚证,我们过上了“没机会在宝马里哭,但可以骑自行车笑”的生活。
挤着30平米的出租房,骑行在科技园的林荫小道,载着小狗sugar。
在请朋友聚会的喜宴上,一句“我陪你从校园步入社会,你陪我从牛仔裤穿到婚纱”的表白,听哭了老友。
曾经有个嫁给40多岁潮州老板的女同事,语重心长地对X太太说:你现在坐自行车还能笑,过几年的生活会让你哭.....”
X先生毕业后,校招进入了某知名企业,在现有工作岗位积累与沉淀几年之后,对自身发展方向有了困惑。困惑的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觉得公司提供的现有岗位,已经发展不了太多的个人能力;二是现有收入也支撑不了家庭的未来需要。
所以X先生开始了一段纠结期:是继续在传统行业熬资历呢?还是投身于淘金大热的互联网行业呢?
公司的培训都积极参与,互联网行业的相关的信息也撩拨着“少年”的心,还有金融行业前辈们的豪宅香车辣眼睛。
然而,想从传统行业跳到互联网行业,并不是一件易事。行业的壁垒,知识和能力的差异都明显摆在眼前。
职场第四年,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有人说,生活的必然,其实由许多偶然事件相连,那么X太太无意间得到了一篇关于圈外的分享,就是一个关键的偶然事件。
推荐圈外的人是凤凰卫视的财经嘉宾,著名的港股投资人。再加之推荐人说了一句话:“如果微信只关注一个公众号,那我就关注圈外。”
当X太太拜读了圈外的一些文章后,里面很多关于个人成长、思维模式以及职业发展的干货,彻底把我这个刘姥姥带进了大观园。
于是,我把圈外推荐给了X先生。
X先生,是一个非常好学且有目标感的人,当他接触到圈外,就逐渐感受到了圈外的价值。
投身训练营的第一天起,他就在小黄贴纸上写下了“我要成为这期训练营优秀学员”的小目标。
通过在分析问题解决训练营和结构化思维训练营不断地学习,与各个行业的圈柚们不知疲倦的交流,他获得了优秀学员、优秀班长的荣誉,实现了与圈圈女神的面基。而将这会是唯一我不会吃醋的“约会”。
(圈圈注:话说我排版时候才发现,当时都2017年了,年份还是2016哎,看得出来,写的时候一定hin鸡冻……)
关于这次“约会”,X先生后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轨迹的谈话。
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过程中,其实圈圈没有过多地说“你应该如何”“你要怎样”,
而是更多地帮X先生去挖掘心中的想法,去引导他找到答案。
通过这次“约会”,X先生理清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在后续的学习中,他继续完成《战略性职业规划》、《求职背后的秘密》的自我学习小课程,同时加入了RISE,成名一名RISER,继续系统性地学习。尤其注重圈外所说的“可迁移能力”的提升。
有些能力,其实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公司,都是很重要很有价值的。比如:
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结构化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正是对于这些能力的提升,和对自己定位的准确,X先生在一家互联网名企终面中,面对两位总监侃侃而谈,印象最深的是某一位面试官随意问道:
“你如何理解沟通?”
“沟通,我可以简单比喻为我们的编程中的IPO(I=input,P=process,O=output),面对策划或者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我会利用分析问题中的思路来澄清这个问题,挖掘其内在真实的需求,通过一些有技巧的提问快速的get到其要点,并且消除我们之间的理解性偏差;在转达任务给程序员或者其他岗位同事时,我会利用结构化思维,让我的结论先行,表达得逻辑清晰,让人快速舒服地明白我的要求。”
“如果项目中,遇到一些矛盾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我会先平复大家的情绪,避免在情绪层面讨论问题。然后我会带领ta回到我们讨论的目的,同时理解ta和我的立场,最后提出可以共赢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