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聊聊架构
聊聊架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终于找到答案了!deepseek凭啥能给出这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聊聊架构

订阅了好多专栏,如何学习才能收益最大化?

聊聊架构  · 公众号  · 架构  · 2018-08-10 22:31

正文


你知道吗?订阅了专栏看不完,可能是学习的姿势不对。

这个夏天,我们为你准备了一打清凉的用户故事:

他们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北方某二线城市;

他们中有从传统行业转行 IT 的资深老兵,也有立志从普通工程师晋升架构师的青年开发;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极客时间 《从 0 开始学架构》 专栏的资深订阅用户,积极留言与作者华仔互动的优秀学习者。

为什么他们选择订阅极客时间?他们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学习专栏的?学习至今,又有什么收获和改变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1、云学:8 年通信老兵转行 IT 的故事

由于通信行业属于传统 IT 行业,发展比较平缓,现在的高薪行业都是互联网行业,所以我在向互联网转型。极客时间覆盖面很广,推出的专栏都很适合入门,正好满足了我现在的需求。

《从 0 开始学架构》这个专栏刚推出我就订阅了,之前我也订阅了极客时间的好几个专栏了,对这些专栏的整体质量比较满意,也确实学到了很多,而且我对这个专栏作者的实力是非常认可的(“资深技术专家”的头衔可不是吹的,你懂的)。每个程序员应该都想成为架构师,能够学习别人的经验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并且这个专栏的内容也非常好,非常适合我这种没有架构经验的人。当然,专栏价格比较亲民,50 期内容不到 100 块,不容错过。

平时我是利用上下班坐班车的时间来看专栏,吃饭排队的时候也看,周末也经常看。 这个专栏分享了很多实战经验,看起来不会很空洞,自然就很喜欢读。 因为我也一直在一线编码,也比较喜欢独立思考,所以留言有针对性。

我对各个专栏的质量是非常认可的,可以让我用最少的时间收获大量的技能。这些知识在我现在的工作中虽然还不能立马用上,但是对以后的职业发展非常有用,不再对繁杂的技术感到恐惧。我相信,只要坚持学习和实践高质量的文章,总有一天可以实现技术变现、职业自由。

最后,我想说,极客时间这个产品有深度有广度,很幸运在渴求知识的时候遇见这个产品,希望其他人也不要错过!

2、铃兰 Neko:从北京到家乡 6 年 Java 的故事

之前我在北京工作过几年,当时是在传统的 IT 企业(金蝶 / 用友)从事研发和定制化开发工作,那时主要讲的是“SOA”等概念,“忽悠”企业和政府客户。现在我回到了家乡,在一个北方海滨二线城市(互联网很不发达,相对好的公司也屈指可数)的互联网公司,进行一些基础服务的开发工作。

真正进行互联网应用的开发,其实短短三年吧。由于没有过 BAT 这种大型平台的经验,个人认为自己的技术和架构能力也就是能满足本地当前的需求,与一线互联网企业的员工相比,我认为还差的很多呢 (笑)。

说句实在话,以所在城市的 IT 规模 (其实除了北上广深南京杭州西安成都,我觉得其他的地方都没有互联网环境),我觉得即便掌了微服务 /Docker 甚至 Service Mesh 等技术,熟知各种架构,把 LeetCode 刷几遍等等,也未必有机会施展。要知道,本地就没有几个互联网公司,没有公司招聘大数据工程师,面试也不会问算法题,因为公司都没有到那个规模,自然缺少应用的环境。

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想了解一下当前的形势,至少自己不能甘于现状,趁着有意愿和精力,为未来做下准备,这也是我订阅《从 0 开始学架构》的最初动机。

其实,我是 InfoQ 的老用户了,InfoQ 网站上的内容质量我觉得几乎是最高的。我就是在看文章和演讲时,通过广告首次接触了极客时间。第一次订阅的专栏就是《从 0 开始学架构》。

应该是专栏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后,无意间发现了作者李运华,实际上他已经在 InfoQ 上发表过多篇文章了。我跟着点进去看了下,觉得写得确实有功底,心想“资深技术专家”确实有干货, 如果 50 期都是如此质量的独家内容,那么这个专栏的定价是被严重低估的 。并且极客时间又是 InfoQ 的编辑组织的 App,应该靠谱,就果断原价购入了,当时已经过了最开始 69 元的推广期。

最开始看专栏的时候,由于已经更新了有将近 10 期了吧 , 一开始看还蛮痛苦的。我自己花了一天时间,补上了前面的所有文章,并且 自己还整理了下笔记,画了些脑图,勉强消化了一些内容。后来就尽量跟上每次的更新,重复阅读,然后坚持做笔记

另外,工作任务上,确实会遇到一些内容是专栏有提过的,比如什么时候读写分离 ; 设计一个新公共服务,应该考虑什么?

这些内容可以从华仔的“定位复杂度”“先计算业务指标”“要多高的可用”等等一个个分析,一套流程下来,就清楚要做什么了,有了方向,再考虑具体用什么技术。

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 PPC/TPC/Reactor/Proactor 的这 2 篇,工作上某项目确实遇到了瓶颈 , 在考虑各种 BIO/NIO/AIO 的选型和使用,对连接池、线程池有些疑惑,所以我反复看了几遍。

另外,每篇文章的留言中不乏大神,每次的问题都还蛮有启发性的,至少要求阅读完了专栏,有个印象和总结,且答案有的在之前的文章也有过提示。我觉得还是 要多总结,跟上华仔的思路,温故知新

总之,《从 0 开始学架构》是我在极客时间上订阅的第一个专栏,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内容脉络清晰,很多内容都有独家的整理和分析。相比很多技术书籍,不管有没有内容,都要扯两句“CAP”“读写分离”“异地多活”不同,专栏十分有逻辑的对技术点进行了讲解。

每篇文章即便不是很长,但是覆盖面一定是有了,目前 40 多篇下来,内容足够出一本书了。且其中确实有好多内容,是我在其他技术书籍上从没有看过的,从来没有!

通过订阅这个专栏,个人觉得自己在架构广度和宽度上进步很大 , 开始有了轮廓 ; 某些具体的技术点深度也略有进步 , 当然还需要自己再花时间深入

最后,我给华仔编了一个广告语: 有干货有实践!独家!独家!独家!你值得拥有!

3、不吃番茄的西红柿:成都 PHP 高级工程师的故事

我了解“极客时间”是从 InfoQ 这个公众号开始接触到的,第一次注册的时候应该是华仔开课 5 篇左右的时候,第一个订阅的专栏就是《从 0 开始学架构》。

当时订阅的时候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整体的能力,也包括架构方面,因为我觉得当程序写代码差不多了,可能更多的考虑就是架构师这个职位了。订阅之后, 我会在每期华仔课程更新的时候利用晚上或者下班的时间去学习和思考华仔所讲的技术和经验,也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一画,想下架构师在这个方面和一个程序员的区别 。我认为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互动,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本身要对这个事业热爱和用心去学,也要多思考和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觉得在我学习之后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几点:第一点,“开箱即用”,很多理念和思路其实也是当下最新和最热的技术以及解决方案,可以直接使用;第二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循环渐进的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第三点,其实更多的是整合需求和技术,以及当前自己所具备的能力。

最后,作为一个专栏的学习者,我觉得在学习专栏的时候,应该仔细认真、模块化地去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然后在自己的大脑里理解和分析下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有助于理解和增加对文章的认知。

4、空档滑行:10 年架构设计师的故事

为了订阅华仔的《从 0 开始学架构》,18 年 5 月份,我第一次注册了极客时间。

在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一直在对公司老的系统做架构改造和升级,遇到了很多之前没想到的问题,所以一直在找系统介绍架构基础知识和基于实践的方法论的资料。看了专栏的介绍并试听过后,觉得正是我想要学习的东西。

订阅后每天都会上来看一下是否有更新,很多期的内容都讲到了我工作中需要的知识。我觉得每期华仔留的思考题,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只要针对问题深入思考,就很容易得到更大的收获。对于能和工作关联上的问题,我会去思考自己原来的解决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有改进空间。对于之前不了解的东西,也会趁这个机会去学习一下,给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在跟华仔的互动中得到验证。

学习到现在三个月了, 最大的收获就是思想上的转变:要做出好的架构,不仅仅是解决眼下面临的问题,还需要有系统的方法论,对整个互联网架构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认知,这样自身能力才能持续提升

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我主要还是关注解决具体问题,后面越来越注重方法论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像《CAP 理论》、《微服务架构最佳实践》等文章对于认知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想说,无论是处于哪个阶段的学习者,对于每期内容,一定要结合自己日常实践来学习其中的知识并认真思考课后习题。不要担心给出的答案是否准确,认真思考才能印象深刻,也会更加期待后续的内容。

5、凡凡:从国企到创业,再到互联网公司的故事

我是凡凡,研究生毕业,6 年开发经验。毕业之后我进了国企,然后是创业公司,之后是大型的互联网公司。所以总体上来说,我的技术比较全面,但是相对于毕业就早早进大型互联网的朋友,在各方面又慢了一拍,所以一直在努力追赶。

在追赶的路上有幸遇到实力很强的博主,有幸遇到极客时间,在追赶的路上从来也不孤单。最初选择 Java 语言也是对的,和曾经的想法一致:Java 的世界,有太多的牛人在分享,并愿意分享,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也会发现自己长进很快。

第一次知道极客时间印象是大辉的公众号(小道消息)里吧,陆陆续续听了 6 个课程,有算法、架构、网络、测试、运维几个方向的课程。

《从 0 开始学架构》是我订阅的第 4 个课程。刚看到课程的时候,最吸引自己的是大纲和“资深技术专家”。把课程大纲仔细看了一遍以后先没有订购,因为不太确定这么偏向理论的课程,能不能有现实的价值。

触动我后来订购《从 0 开始学架构》是因为, 我在项目方案设计的时候发现按照大纲的思路去思考,可以发现自己设计的很多缺失和疏漏,写出来的设计方案会完整很多

有两个可以和《从 0 开始学架构》类比的东西,一个是《易筋经》、《洗髓经》这样的武侠经典秘籍,一个是盖茨的《Java 并发编程实践》。都是特别基础的东西,有些又比较抽象,但是细细品来,会有特别大的收益,时间越长,带来的收益和发现就越大。

我认为极客时间的课有一个特别方便的地方就是有录音,平时上下班地铁上,戴上耳机就能听,时间一点也不浪费。有时候在家健身、在厨房做饭,都会打开跟一下课程的进度。

课程里有些带图和公式的,只听也不够,有时候也得看文字版,有时候也得拿出笔来在纸上画画,才能真的明白。这些在碎片时间大多就可以完成了。

我想,如果能够找到自己未来技术方向的定位,找到自己领域内的课程,真的有必要好好研究研究,很多课程都是 物超所值 ,这些老兵都已经形成了自有风格的方法论和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所以会慢慢发现有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后,思考问题更有思路、更有方向,对自己做的东西更有信心。

课程作者都是行业一线的老兵,经验和实力具备绝对的碾压力,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要浪费呢?况且作者都会认真的回复文末留言,如果看懂了,为什么不评论一下?如果没看懂,为什么不提问提问?如果有机会坐到一起聊聊,是不是会心花怒放?(笑)

6、narry:10 年电信行业架构师的故事

今年 4 月底极客时间推出《从 0 开始学架构》时,我第一时间订阅了,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微课市场上,针对架构设计方面的特别少;另一方面,我曾经关注过华仔写的文章,启发良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