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视频部分与爱奇艺合作,每周四推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马斯克宣布:免费!直到崩了 ·  昨天  
西部财经融媒  ·  2月LPR保持不变:1年期3.1%,5年期以 ... ·  昨天  
西部财经融媒  ·  2月LPR保持不变:1年期3.1%,5年期以 ... ·  昨天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商业就是这样》200期,我们想让你的声音出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晓波频道

印度全民抵制中国商品,其实是为了转移矛盾

吴晓波频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07-04 01:54

正文


立即购买▲收听音频

树欲静而风不止,龙象之间的新一场博弈俨然已经开始。


口述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历史的车轮在前进的途中总会出现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事件。中国也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从抵制外国商品到被它国抵制——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


而抵制我们商品的, 正是我们的老邻居印度。 自圣雄甘地在1921年发起印度史上最大规模抵制外国商品的运动后,它手捧盛满恒河水的酒杯,又开启 了一 场民族主义的盛大狂欢。



中国互联网出海:历史性重创


不久前,印度政府突然宣布了一项禁令,宣称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拉黑了59款和中国有关的互联网产品,其中包括我们非常熟知的海外版抖音TikTok、微信、茄子快传、快手,UC浏览器等应用,这可能意味着过去几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印度所有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目前印度市场上排名前10的手机应用中,有6款来自中国。 其中TikTok最受欢迎, 印度人每天把48%的休闲时间都花在了它上面,同时TikTok还是印度“网红经济”的缔造者之一。


另一款应用是 UC浏览器,拥有44%的印度市场份额, 超过了谷歌浏览器。再比如茄子快传,传输了印度80%以上的智能设备。


然而,这些应用很快会被印度消费者找到替代品。只要这些互联网产品在印度市场下架6个月后,中国互联网企业将彻底失去这个拥有6亿多智能手机用户的市场。



杀敌800,自损1000


更严重的事件几乎同时发生了。


除了抵制软件,印度国内很快卷起了一股全面抵制中国制造的运动。受到民族情绪感染的民众开始砸中国制造的手机、电视机,学校禁止学生购买任何中国制造的文具,媒体和工商协会也煽风点火,呼吁抵制中国商品直到2021年12月底。



如果印度人民真的抵制所有中国商品,中国将遭受730亿美元的损失。2019年中国全球出口总额达到2.5万亿美元,如此一算, 中国对印度的出口额占比不到3%, 从绝对值来说并不壮观,但是从长期看,印度市场的消失对中国制造是一次历史性的重大挫伤。


不过,印度对中国商品的痛下黑手, 实则是杀敌800,自损1000的行为。 因为印度制造业对中国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抵制中国商品的行为大概率只是逞民族情绪的一时之快。


除了互联网软件产品外,在印度市场畅销的中国商品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个大类是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包括化妆品、玩具、家居、鞋子、手表等等,它们为印度底层人民和印度社会提供了巨大的安全感。


第二个大类是印度产业经济发展所需的工业原料和机械设备。 涉及的行业有钢铁、电子、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等。目前,印度工业发展中60%~70%的原材料依赖中国进口。


再比如,印度每年要向中国进口超过730亿人民币的电信设备;印度30%的电力产能,是依靠中国建设的基础设施所带来的。尤其是太阳能面板,印度从中国进口的设备占比高达87%。


对于印度制造业而言,这些出口设备的中国企业是朋友而非敌人。


印度企业选择中国设备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 只有号称“发达国家的粉碎机”的中国才能提供同品类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如果购买欧美、日韩高昂的制造设备,需要花上两倍的价格。印度手里只攥着的那不到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真的不够花。


印度人民如果再有骨气一点,完全可以“脚踢雷小米,拳打任正非”,先把中国在印度的所有中国手机品牌给抵制了。


不过近三年来, 印度手机市场几乎被小米、OPPO、vivo和realme(OPPO子品牌)四家中国手机公司瓜分了70%多的市场份额, 而印度本土的手机品牌还是以贴牌和组装为主,大部分零件需要从中国进口。高端手机品牌苹果和三星,印度普通人又无力承担。所以,印度想发展自己的互联网生态,难度可想而知。




内忧外患,转移矛盾


这一次,印度国内对中国商品的全面抵制,包含很复杂的因素。最直接的诱因是中印边境的冲突,点燃了印度本土的民族情绪。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更长远的因素。


第一是 以美国为代表的守成大国对中国崛起的一次战略性遏制,印度和印度市场无疑是其重要的战略排头兵。


第二个因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印度经济下滑非常严重,特别是印度引以为傲、占GDP总量55%的服务业几乎停滞。数据显示, 4月印度服务业PMI指数暴跌至惊人的5.4 (注意不是54,是5.4),而工业PMI指数也仅仅只有27.4。



从基本面来看,印度喊了6年的振兴“印度制造”,依然受到中国的牵制,工业增加值仅仅占GDP的15%。 因此,印度暗地 里被不少媒体冠上了“香蕉经济国”的帽子(指经济体系单一、经济环境不稳定的国家)。


印度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它一直深陷美元债务的黑洞。


近几年来印度经济发展严重依靠美元债务的堆积。2019年底,印度国内公共债务增加到1.17万亿美元,这笔利滚利的巨额债务预计在未来几年将占到印度GDP的81%。


借钱度日的印度,早已被世界三大评级机构看衰。


标普把印度长期主权债信评级为“BBB-”,是投资级别最低的一级, 比欧债危机中整个国家破产的希腊还要低。


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国际信用评级下降,必然加速外资的撤离。


一个很直接的两个数据是,2020年印度债券市场资金已流失140亿美元,并且只有13.2%的印度创业公司在今年获得了海外投资。


印度抵制中国商品,和当年钓鱼岛事件、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所引发的中国全民抵制日韩商品不同的是, 它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


从印度电信部的禁令、印度贸易总商会的公开抵制,到莫迪退出新浪微博的种种行为来看, 印度政府必须要转移国内矛盾和振兴民族经济。 所以针对中国制造从互联网产品到日用商品的全面抵制,成为了印度经济自救的步骤之一。



龙象之争,新的博弈


在很多人看来,21世纪是一个亚洲世纪,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以及两国之间政治、经济的角逐,构成了一个世纪性现象。



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一直是一个被寄予希望的深耕市场,但是2020年的这场变局又打破了人们的许多预期。


中印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博弈和未来缓和的可能性,对各自国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树欲静而风不止,龙象之间的新一场博弈俨然已经开始。


不过就这次抵制运动,仔细想想,除了中国企业禁止向印度提供卡脖子的设备外, 我们还真没有什么印度商品可以抵制的。


今天这篇文章改编自《每天听见吴晓波》的音频。 【点击此处,立即收听】


吴老师还聊了聊以下几个话题

点击图片,就可抢先试听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