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九龙微观
传递正能量,一起见证伟大的中国梦、复兴梦!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九龙微观

中国航天又一颗巨星陨落,他干的这些事把美国人吓得不轻

九龙微观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2-14 19:23

正文

来源:综合央视网与网络


沉痛!中国航天的又一颗巨星陨落了!


2月12日下午,中国著名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资深院士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2岁。他曾领导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和屠守锷、黄纬禄、梁守盘并称 “中国航天四老”。


作为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和功勋簿上,几乎都能找到他的名字。然而对于足以堪称辉煌的事业成就,他却总是看得很淡,说自己“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研制了几枚火箭,放了几颗卫星而已。


“我国导弹是被逼出来的”


1948年,美国布法罗大学第一次聘任了一位年轻的中国人为讲师,他就是任新民。


然而,执教不到一年,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震动了大洋彼岸。任新民辞去美国的大学教职,辗转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初衷。


1952年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封电报,通知他赶去北京。受命急忙北上,陈赓将军接见了他,希望他参与协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成立工作。


“我在美国学的是机械工程,并非导弹、火箭。”尽管任新民颇感意外,但他决定服从组织的安排,“就这样,一封电报让我和航天结缘。”哈军工成立后,他被任命为炮兵工程系教育副主任兼火箭教研室主任,主要讲授固体火箭课程。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提出发展火箭、原子弹等新兴技术,于当年10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的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作为该机构的组建负责人,钱学森将任新民招致麾下,让他担任总体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等职。


从此,任新民开启了自己与中国航天事业共生、共荣、共奋进的“航天人生”。由于“伯乐之遇”,任新民也与钱学森结下了一生“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第五研究院参与其中的人也多是外行,就钱老(钱学森)在美国从事过相关工作。”任新民到任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去接收从前苏联引进的P-1导弹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测绘仿制,探索导弹和火箭知识。


▲1956年任新民作为中方代表在苏联P-1导弹交接仪式上签字


在导弹研制冲刺阶段,因中苏关系紧张,1960年6月,苏联政府单方撕毁协定,苏联专家准备全部撤走,一些西方媒体宣布,中国的导弹计划夭折了,中国人的导弹梦碎了。此时对于任新民和他领导的发动机研制组来说,没有图纸,没有苏联专家的协助,工作异常艰难。


我国的导弹是被逼出来的。”任新民记得很清楚,就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83天,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准备发射的“东风一号”导弹


从“东风一号”、“东风二号”、“东风三号”、“东风四号”到“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和功勋簿上,几乎都能找到他的名字。


毛主席曾笑谈,中国的原子弹只是吓吓人的,可这一吓真把美国人吓得不轻,他们在整个60年代都生活在“火山口”上,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共和国不会忘记那些挺起国家和民族脊梁的人!


▲被誉为“中国航天四老”的黄纬禄(左一)、任新民(左二)、屠守锷(左三)、梁守盘(左四)


中华脊梁,国士无双:致那些逝去的“两弹一星”元勋


什么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取法的人,这些人构成了中国的脊梁。


一个人没有脊梁,就会站不起来。一个国家没有脊梁,就会永远被列强踩在脚下。


一、杨振宁:造出原子弹,国家给你多少钱?邓稼先:十元!


■1950年,邓稼先拒绝美国提供的优厚待遇,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他为祖国带回一脑袋原子核的知识,却只给父亲带了几双尼龙袜子。


■1958年,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邓稼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当晚辗转反侧,夫人许鹿希问“怎么了?”,“我要调动工作。”“调哪?”“不能说。”“干啥?”“不能说。”“我跟你通信?”“不行。”整整28年邓稼先不知去向…28年啊!!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有一次爆炸失败,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邓稼先一个人走进了那片辐射地区,把没有爆炸的核弹,用手抱了回来。他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核辐射,患了重病。


住院期间,老友杨振宁来看他,说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值得你把命都搭上?邓稼先说:原子弹十块钱,氢弹十块钱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发小,从初中,大学,留学都在一起...后来两人却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


杨振宁留在繁华的美国——邓稼先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



万众瞩目的诺贝尔——荒无人烟的戈壁滩



82岁不甘寂寞娶28岁美娇娘——28年后百病缠身晚年与妻重聚



■1986年,癌症晚期的邓稼先向祖国提了唯一一个要求:看看天安门。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他平静地走了,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杨振宁或许永远不会明白邓稼先为什么那么拼命!


二、郭永怀: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1956年,在回国的前夕,为了冲破外国的阻挠,避免有窃取军事机密的嫌疑,郭永怀亲自焚烧了自己全部的科研文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赤子回归的行旅。面对妻子的迷惑,郭永怀却微笑着说:放心吧!所有的科研数据,都深藏在我的心里......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郭永怀从优越舒适的城市来到荒漠戈壁:和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对亲人也严格保密,十几年,他隐姓埋名,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1968年12月5日,一架从青海返回北京的飞机在离地400米高空时突然失去平衡......飞机失事,他以身殉国。在清理现场时,他的遗骸竟然与警卫紧紧抱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最后发现,他们之间就是原子弹、氢弹的绝密图纸。


这需要什么样的责任心,才能在短短几秒钟内作出这样的义举?



▲郭永怀,人民的科学家永远都活在人民心里


三、王大珩:小平同志口中的“扫厕所专家”


当年,王大珩被打成“特务”。核专家变成了扫厕所大爷。当小平同志为其平反冤案以后,他丢下扫帚,第一时间冲进了图书馆,他说:功课丢下了太多。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天,王大珩邀请了几位同事一起庆祝。席间,他说了一句当时大家谁也没听懂的话:“要是再早半年就好了……”


原子弹成功爆炸前半年,他的父亲去世,而他却未在身旁。


四、吴自良:3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离开过实验室半步


那时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过年过节也不休息。3年多的时间里,他基本没有离开过实验室,每天检查各组的进展,随时解决各种问题。




晚年躺在病榻上,只要科研所领导去看望他,他就会用虚弱的声音要求继续进行住院前的科研……


五、钱学森:毛主席拿11名美国飞行员来交换回来的


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评价: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他却说:“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




还有“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的钱三强、“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朱亚光、省吃俭用为中国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的赵忠尧、“回祖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的“怪才”的彭桓武......他们的品格足以秒杀那些所谓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回到那个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时刻。这是被视为“东亚病夫” 的古老中华民族再也无须向强权跪拜的日子。


在这一天,在世界的东方,在亚洲的中部,在古老的罗布泊,那一团比日出更耀眼的蘑菇云,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是在向世界宣告:伟大的中华民族又回来了!




消息传到国内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万众欢腾,唱啊、跳啊、拥抱啊,如同庆祝盛大的节日。


上千万居住在海外的炎黄子孙,也感受到了这一天周围的人投来的尊敬目光以及心中腾起的无限自豪。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辉煌的名字:


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名单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中国脊梁们永垂不朽!


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朋友关注【九龙军事】查看更多精彩好文。长按下面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