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本账号归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所有,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行业宏观发展,企业管理案例,管理真知灼见,个人心智提升等相关信息,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w.adfait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一流的下属,都善于让领导做选择题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管理学  · 2019-01-30 21:00

正文

作者:蔡冲

公众号:菜刀少爷(ID:mrcaidao)



1


故事还得从三国时期说起。

话说刘备连哄带骗拿下荆州,站稳了脚跟。又和西川的刘璋搭上了线,应邀进兵,击退了张鲁。


之后的去留问题,就变得有些尴尬了:刘备很想趁机拿下蜀中,扩大势力;可又犹豫纠结,难以决断。于是召见谋士们,询问看法。

若是你,怎么做?

你眉毛一挑,急吼吼地上前进言:


  • 老大啊,我们现在问题不小,东边孙权跟我们扯荆州的皮啊,北边曹操虎视眈眈准备占我们便宜啊,刚到这一片民心不稳啊。

  • 老大你英明神武,如同刺裂夜空的闪电,如同撕开乌云的阳光,没有什么是你摆不平的啊。

  • 问题就这么个问题,情况就这么个情况。老大你看怎么弄,你怎么说哥几个就怎么干啊。

刘备听了半天,脑子里一团浆糊。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你个龟孙,就知道溜须拍马,方案都要我来想,那养你小子何用?看这月绩效我不给你打 D!


本来想拍马屁,结果一巴掌呼到了老板脸上,鼻血都拍出来了。

拍马屁的精髓,在于含而不露、油而不腻。如此粗糙低劣的技术处理,自然为肉食者鄙。

作为刘备手下 TOP 2 的谋士,庞统是这么做的?

他不慌不忙,抛出上中下三个选项,“某有三条计策,请主公自择而行”:


  • 上策:暗选精兵,昼夜兼程,抛开沿途诸城不打,直捣成都。

  • 中策:先夺关隘,再取涪城,稳扎稳打,一个个攻城,最后拿下成都。

  • 下策:退还白帝,夜回荆州,然后徐图进取,从长计议。

论点的框架摆了出来,然后就要用论据填充血肉:陈述各个选项的利弊,提出落地需要的资源,设想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此这般,整个进言方案变得丰满而立体。乍一听起来,哇塞,真是用户体验棒棒哒。

这还没完。针对中策,庞统在执行层面,进行了延伸和补充:


  • 杨怀和高沛,都是刘璋手下的虎将,各带强兵,据守关隘。

  • 之前他们多次写信劝刘璋赶咱们回荆州,属于我们的反对派。

  • 老板你假装荆州出了突发情况,收拾行装,准备回去救援。趁他们来送您之际,一举抹掉二人,收编军队,拿下险隘……

刘备听完,思路清晰,舒服利落。那愉悦的心情,犹如沐浴着冬日温暖的阳光:哈哈哈哈,这个就简单了,那我转一下笔吧——转完一看,哦是选项 B。当即拍板:“上策太急促,下策太迟缓,中策不急不慢,那就是它了!”……

再看看你之前的拙劣演出。孰重孰轻,高下立判。


2


我们读历史,终究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庞统号称凤雏,能力才干自然是超卓逸群。看看上面这段话,不过百余字,但简直可以作为职场沟通的教学案例。

我们知道,当领导的,都有一个特性:忙。

无论是刘老总、杨主任还是张领导,他们每天要操心的事太多了,大大小小,焦虑烦躁:办公室门口,等候汇报的人排起了队;办公桌上的小白板,会见日程已经排得满满当当;打开办公邮箱,里面趴着几百封未读邮件……

领导很忙,所以领导的时间很宝贵——至少,比你这个下属的时间宝贵。这个特点决定了,面对下属,领导永远只爱做选择题,不爱做问答题。

一个典型的场景是这样的:你发现问题,你去做汇报,你说完了问题……然后,领导冷冷地问:那解决方案呢?

这个时候,往往是判断员工“给力与否”的分水岭:对于不太敏感的下属,往往会被问得一时语塞,前一秒还眉飞色舞的脸瞬间凝固了,然后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对于稍聪明些的下属,则是胸有成竹,拿出提前准备的腹案,不慌不忙,娓娓道来。

然后领导会说:“我听明白你的意思了。那选二( 或者:那把这两个方案结合一下 )。就这样吧。”

换位思考下,你喜欢哪样的员工?你会重用哪样的员工?

对于一个成熟的下属而言,当你去做汇报,在扔出问题后,一定早想好了后手:你做的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套事情。这是组合拳,它的完整逻辑链是这样的:

下属:我觉得,XXX是个问题……

领导:那么你的解决方案呢?

下属:我觉得有这么两种办法:1、XXX;2、XXX……

在你开口说问题的时候,你的心里面已经有了方案。提出问题一个引子,而真正的重点,在后面的解决方案上,“等的就是你问我这句话”……

养成这个职业习惯,会对职业生涯大有裨益。沟通成本是职场的重要成本,而任何人都喜欢给力、顺手的手下。好的习惯会大大提升领导给你点赞的机率,为你积累更好的职业口碑,同时也带给你更多的职场机会。


领导需要的,不是考试式的请示,而是一个可以直接说 yes 的提案。请多动动脑子,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作品一样,精心打磨后,再提交上级确认——如果能做到这点,你的职场评价会大不一样。


总让领导做问答题的员工,要么是蠢,要么是懒:懒得思考,懒得决策,懒得担风险。让领导来想办法,责任和风险自然全部转嫁了出去,出了事就一句话:领导让我干的啊——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如此没有存在感,得多少年才能出头?

提出问题,并附上可选的解决方案 ”——这是我学到的第一批职场经验,至今都受益匪浅。


3



一般写到这里,故事也讲了,道理也说了,文章也该结束了。这篇不太一样,还可以额外多扯几句。

“上中下策”式的选择题,当然不仅是庞统的独创,历史上的许多细节都出现过它的身影:

  • 秦末汉初,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问计于薛公。后者进献的,是上中下三策。

  • 西汉时期,黄河频繁决溢,贾让向汉哀帝献上了治水方案,是上中下三策。

  • 东汉猛人班超,出使西域,在鄯善国深陷危机。他向同行的 36 名武士陈述利害,用的是上中下三策。

  • 隋末唐初,群雄并起,杨玄感起兵造反,李密为其制定的战略路线,也是三策。

  • 八国联军进攻,西太后让李鸿章北上议和,幕僚为李定下的应对之策,亦是三策。

庞统的这番话,不同于普通的三策,可谓大有深意、值得玩味。窥一斑而见全豹,体现了一个顶级经理人的职场技术。

看看《三国志》的原文,里面庞统是这么说的:


  •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为上计也。

  •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这段话一共 179 个字,解析一下,看看其中的妙处:

首先, 陈述内容丰满而立体 。庞给出了三个选项,各自延展开来,就呈现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这样,既显得自己主意多,也让领导听起来爽。你们公司给甲方准备方案,不也是准备三套么?真是用户至上,逼格满满。

其次,庞是谋士,刘是主君,中间的关系要把握好: 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越俎代庖 。庞有建议权,却没有决断权。这种情况下,出选择题是最佳的方式:既能显示自己的能力,又不表露出自己比领导高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