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斐九频道
专注品牌定位、营销管理、营销培训、客户开发、销售客户心理学、经销商管理、渠道建设、员工潜能等培训。【品牌故事】【营销思维】【煮三国 知管理】精彩不断!我们只做能学、能会、能落地的营销培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廣告狂人  ·  《哪吒2》授权费900万,品牌扎堆疯抢! ·  昨天  
黑马营销  ·  开年,看品牌如何「哄」你上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马斐九频道

四方馆 | 酱酒热,到底还能热多久?

马斐九频道  · 公众号  · 营销  · 2020-10-14 22:59

正文


由茅台带动的酱酒热席卷南北,愈演愈烈,业界对酱酒市场的期许也越来越高。

较为保守的观点认为,未来数年,在白酒产业大盘中,酱酒将拥有约2000亿的份额,而更为乐观者则预测,未来酱酒将拥有万亿份额,成为独领风骚者。

特别是本届秋糖,酱酒的活动明显盖过了其它香型的活动。有识之士在疾呼:浓香老大你们在干吗?清香在哪里?其它香型来了吗?

老话常谈,常谈老话。

本期马斐九频道特约评论员蔡学飞、杨梦涵、杨承平、周山荣、陈海鱼齐聚“四方馆”畅所欲言,为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酱酒热,让子弹再飞会儿?


蔡学飞

资深酒庄研究、推动者

酱酒热的本质是中国消费者在酒类绝对消费量下降的趋势下,对于高品质白酒的需求剧增,酱酒在茅台的教育下具备更加健康、附加值更高等特征,因此受到市场的追捧,背后还存在着近几年年份酒、纪念酒等细分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酱酒品类的发展。

看来,烧火的人不断开始涌入了,你做好准备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白酒企业大量进入酱酒市场,开发酱酒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酱酒的市场消费氛围。

从目前各大会展酱酒企业的参展数量,以及国内酱酒企业的发展规模来看,酱酒已经完成全国化的品类普及工作,正在进入深度消费者教育阶段,随着酱香型白酒不断完善的产区概念,以及国内酱酒饮酒知识的不断普及,优势的酱酒企业借助品牌与品质优势,开始收割大量浓香型白酒市场。

客观的说,任何事物高速发展阶段必然会出现一些乱象,酱酒的产业标准,以及宣传等也存在着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但是酱酒的发展符合中国酒类消费升级的产业趋势,也是中国酒类消费量降价升消费习惯的直接体现。

对于广大经销商而言,从完善产品结构来看,酱酒是不可或缺的补充品类,但是由于酱酒目前存在过热趋势,并且货值高,资金占用量较大,并且优质品牌比较稀缺。

所以依然要理性看待酱酒的经销问题,还是要立足本地酒类饮用习惯,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寻找优势酱酒企业合作,加强消费者教育,做好长期布局酱酒产品的准备,维护酱酒的品类长期利益就是维护自身的利益,顺势而为,更要守正初心。

酱酒热,紧随带头大哥的步伐?


杨梦涵

酒业观察者、华夏酒报首席记者

茅台2016年后的全面复苏,带动了酱酒热的整体升温,从仁怀茅台镇大大小小数百、千家的酱酒企业,再到广西、湖南、山东板块的集体涉足,酱酒热到2019年即已经达到顶点。

在生产层面,许多白酒企业纷纷介入酱香,尤其山东板块,许多以其他香型见长的区域酒企,譬如景阳冈,古贝春等,也都投身其中。数量庞大的生产企业的加入,让酱香热持续升高。


那么未来,酱酒热还能热多久?

一窝蜂的做酱酒,未来市场在哪里?你知道吗!

首先是取决于茅台本身能够热多久?名酒的再度复苏,不止让茅台寻回本身的品牌价值,更基于民间认知的“国酒”地位,在经济下行、投资渠道收窄的当下、额外拥有了金融属性。使其在高端宴请、送礼用途之外,成为民间资本炒作、黄牛倒卖、老酒收藏的重要目标。

茅台的零售价格,也一路飙升,从前几年的不足1000元,到如今接近3000元。茅台对其他酱酒品牌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那么对酱酒群体来说,茅台这面“旗帜”能扛多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酱酒热的走向。

其次取决于新加入的企业对酱酒产业的投入程度与认真程度——酱酒宣讲所影响到的民间认知中,其分外严苛的工艺流程与动辄长达三五年的生产周期,让其在品质、口感上有了足够优势。

但是在“大上、快上”的产业投资背景下,新涉足的企业能否在追求短期利益与长期建设的投入中取得平衡?

各位经销商,做好赚钱的同时,你做好赔钱的准备了吗?

否则的话,批量快上的产品,不止不能为酱香热添一把火,还会反噬酱香口碑,对酱酒整体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酱酒热,要少走弯路,少踩大坑


周山荣

仁怀酱酒服务员、中国酱酒愚公

我们要搞清楚,酱酒热究竟是个事实,还是个观点?

茅台镇夏天气温高达40摄氏度,我说热,你说不热,那究竟热还是不热?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再聊下去就不是动嘴,只能动手了!

啥叫热呢?热嘛,就是温度高喽。温度高,自然引申为喧闹、热闹、很受人关注或欢迎,等等。

茅台镇夏天气温40摄氏度,相对重庆,不热;相对贵阳,很热。可见,40摄氏度是个事实,热不热,是感受、更是观点。

同理,酱酒近来很喧闹、很热闹、很受人们关注,这是事实。酱酒究竟热不热,是观点。

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这在逻辑上叫错误归因。

某些鼓吹酱酒热的专家,说的其实是“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所以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

中国酒业协会宋书玉理事长曾经说过,中国“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的时代。真正的好酒非常少,一直没有突破1%的量。”

请问,中国白酒99%是啥酒?

酱酒并不全是那1%。但是,飞天茅台酒肯定是那1%、坚守传统工艺的钓鱼台酒肯定是那1%。

酱酒工艺的坚守、品质的比较优势、消费的选择成本,以及茅台构建的壁垒,茅台及其系列酒的引领,成就了酱酒热。

这是酱酒热的内因——某些人某些品牌某些机构,劝君切莫贪天之功。

酱酒不是热,酱酒只是价值回归!

经济社会的变化,才能带来消费升级。建国之后30年喝清香,改革开放30年喝浓香。消费升级,要喝更好的酒。酱酒,必然成为未来中国白酒的主旋律!

这是酱酒热的外因——偏离了这个外因,可能是错误归因。

那么,问题来了:酱酒热到底热到了什么程度?

大概可能差不多,没有90度,也有80度。总之,热到煮不火巴(pā)肥肉,也可以泡绿茶了。

酱酒很喧闹、很热闹、很受人关注,这个“热法”,不同的人感受到的不一样。

中医上有个说法叫“四肢厥逆”,翻译成白话就是“手脚冰凉”。用到酱酒身上,也大约是这么一个症状。

具体点讲,就是“头热脑不疼”。头部品牌热,比如茅台、习酒、金沙、钓鱼台、国台等等。这些品牌的老板们、领导们,在洗桑拿,脑子不疼。

腰部以下的、四肢的这些品牌,有的在洗温泉,有的在冲凉……冷暖自知就是了。

有识之士、大老板、大资本、大企业家、精英人才,看中了酱酒产业;兄弟省市的酒厂也积极转身,投资布局酱酒,又是为什么呢?

要问我对经销商有啥建议?简单粗暴三句话:

一是抓紧。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风口总会过去,热起来了,就会冷下去。

二是眼毒。 比如一寡头(茅台)、二巨头(郎酒、习酒)、五明星(国台、金沙、钓鱼台、珍酒和酣客),大有大的优点。

既然洗牌尚未结束、酱酒下半场还没开始,那么,小虾小蟹们,小有小的潜力。

仁怀产区外,潭酒、丹泉,仁怀产区内,夜郎古、金酱、君丰、无忧、黔酒、远明、怀庄……各有千秋!

三是手狠。 不是铁手无情、也不是冷血追命,而是要么认钱不认人,要么认人不认钱!

茅台镇山路多、窖坑多,去茅台镇的弯路多、坑更多!

而我,周山荣,愿做仁怀酱酒的服务员、中国酱酒的愚公,用这支笔,为传播中国酱酒文化搞好服务:

酱香,只是部分人的酱香


杨承平

营销策划专家、卖酒狼圈子创始人

第一个因素是对于至高无上的权利崇拜的缘故。也就是说国酒茅台这个身份一旦被确定之后,它就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产品的属性,追求精神属性,这是第二个因素。

所有的企业只分为两种,一种叫茅台酒,一种叫不是茅台酒,由此可以看出来大家对于茅台酒这种尊崇身份的推崇,第二人们在追求健康,而茅台在不断的重复强调就是说自己是健康的,迎合了消费者需求。

并且,还给出了12987的酿造工艺,其实这个都是后来加上的,消费者是不知道12987到底是什么的。

茅台镇,你仍然是茅台,而不是其他的酱酒,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其他的酱酒,这说明很多人把酱香酒等同了茅台。

在国内还没有能够脱颖而出,包括郎酒、习酒等,都还不得不在茅台的阴影之下生存。

茅台酒能火多久,酱香酒就能火多久。

在我的理解上,两种人是已经完全接受了茅台酒,一种是实实在在的高消费人群,比如说官员;另外就是大的商人,他们有这个消费能力,所以他们已经完完全全就接受了,不是说这个口感上的接受,而是心理层面已经完全接受了。

茅台彰显身份,一些人在尝试着接受,那这部分人是虚荣心比较强的人,虽然自己不一定有这个消费能力,但是还在装腔作势的去适应,这样才有面子。

对于大部分的消费群体来讲,是不能接受茅台的。当然也不应该接受茅台,原因就是各个市场各个品牌各个香型都还有自己的市场,所以在消费端是一部分人接受茅台,而酱香只能是部分人接受。

没有品质,凭啥混江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