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企业家杂志
多年来持续关注企业家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打造最快捷高效的商业资讯交互平台,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燕就业  ·  招聘 | 北京中科腾越2025届春季校园招聘 ·  10 小时前  
人力葵花  ·  DeepSeek神级提示词(HR版).word ·  昨天  
HRTechChina  ·  【最后机会】2025HRTech年度大奖评选 ... ·  昨天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货拉拉2025全球拓展管培生春招正式启动 ·  3 天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杭州银行2025届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企业家杂志

他是映客、锤子和陌陌的投资人,两天前宣布要做“很刺激,也很危险”的项目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公众号  · 职场  · 2018-04-04 08:29

正文

来源:被访者提供

郑刚认为,造车很刺激,也很危险,“很符合我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

文| 《中国企业家》记者 马吉英


很长一段时间里,紫辉创投创始合伙人郑刚的名字经常跟三家创业公司联系在一起,这三家公司分别是映客、锤子和陌陌。这三家公司在不同时间段是所在行业的当红明星,也是郑刚作为投资人的成绩证明。


不过这一次让他备受关注的,是他要造车的消息。


在4月2日的一次公开活动中,郑刚宣布投身造车领域。有投资人看到消息后,在朋友圈跟他互动:“看来天使投资太难做了,逼得你都要再去创业了。”郑刚回复:“撒胡椒面的活还是比创业非成即败的活好干点啊。”在4月3日接受本刊采访时,他说自己all in造车。“如果我不带队,别人怎么相信?我也不认为我有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去做。”他在电话里说。


听得出来,他很兴奋。“以前有PPT造车,现在是微信造车。”他有些调侃地说。他透露从4月2日消息传出到3日晚上,这个估值3亿美元的造车项目已经基本敲定了7、8家投资机构。他觉得天使轮6亿元的融资额度可能不够用了。这6亿里,还包括紫辉创投自己要投的3亿。


尽管对商业模式、产品信息和团队情况仍持保密态度,不过郑刚透露,公司的产品设计是to C和to B通吃,“哪个项目先落地还不一定”。在业务布局上,“我们会有一个自己的出行平台”。


算起来,20年前的郑刚也是汽车行业人士。在1998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郑刚就曾在汽车行业工作过5年。当时他在美国加入通用汽车,后来零部件商德尔福从通用剥离,郑刚继续在德尔福从事投资并购和战略分析工作。


2003年回国后,他曾多次创业失败,但后来他在资本领域也有自己的代表作。7年前,紫辉创投成立,目前管理基金规模约20亿人民币。


这次加入造车大军,与其说是他作为投资人的一次转型,不如说是他开辟的一个新战场。


在采访时,他表示自己跟传统汽车行业和新造车公司并无交流,“不需要”,但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他突然关心起行业里对他造车的看法,“你有没有问一下汽车行业的人怎么看?”


“你在意吗?”我问他。


“一点都不在意,只是顺口问一下。”他说。


从昨天到现在,是不是有很多人联系你?


郑刚: 对。以前有PPT造车,现在是微信造车,我昨天就那么喊两句,到现在基本上就有7、8家投资机构已经敲定了。融资的事情一下就结束了,我也没想到。


为什么会有造车的想法呢?


郑刚: 我1998年在哥大毕业的时候,第一份工作就是到通用汽车里做投资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就是有几百页财务模型的东西。1999年底,德尔福从通用剥离,我在德尔福做同样的事情,投资并购和战略分析。


我总共在汽车行业做了5年。


那是快20年前了。当时做了5年后为什么没留在汽车行业?


郑刚: 当时我就想回国内,想成为投资人。后来我自己做了很多创业的事情,没成功,但都是很有趣的方向。所以我对很多商业模式、可行性会有很多想法,对社会民生也很关注。


你要做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和企业家,天生就应该有这种敏感度,不只是赚钱,要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你对汽车行业不是特别有感情?


郑刚: 其实男生天然对汽车有感情,我也有一些很好的车。但(是不是造车)这也是机会的问题,一个事情太大了,我也没办法参与,现在机会来了。


因为出现了互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对现在既有产业是颠覆性、破坏性的创新。既得利益者的损失是最大的,比如数字相机对传统相机的撼动,现在又发生了一模一样的事情。


你的这些想法跟汽车行业的人有交流吗?


郑刚: 不需要跟他们交流。


从投资到造车,你的优势是什么?挑战是什么?


郑刚: 其实也看得到的,我最大的挑战是我没管理过这么大的公司,这是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不知道我能不能handle这个东西。但有解决办法,我们用最牛的人来干最牛的事。


第二,这里面还会有很多门槛和未知因素,我现在无法预测。我认为这个行业所有人都有机会。很多人会死掉,很多人会更强大。


是不是做天使投资太难了,你才想到要造车?


郑刚:天使投资从一开始就很难,但造车更难,因为需要调动的资源太多了。你的公关能力、政府能力、客户关系、品牌……挑战是全方位的,很刺激,也很危险。这也很符合我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听上去造车这件事,你应该是酝酿很久了?


郑刚: 对,真的是这样。我最早是要投资一个电池电机电控的团队而已。这件事本身最早我也不认可的,他们找了我9个月我都没理他们。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不是互联网的事情,以前我也在传统汽车行业待过,负责过应收账款催收,特别痛苦!


作为供应商,哪怕是一级供应商,汽车厂商也赖着钱不还给你。上游成本在往上涨,下游不给你钱,这样导致供应链体系的估值总是不高。做互联网项目估值很高,我为什么要投一个to B的公司呢?所以我当时对这个项目有很大的抵触。


后来随着团队越来越完整,我想做整车也许是个机会。我就非常痛苦地思考了两个月,2017年11、12月份,两个月里几乎没睡好觉,每天很焦虑。


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想进去。但是我也知道我们的钱比别人少,资源比别人少,也没有什么先发优势,不知道有没有能力驾驭这件事,未来太多不确定性。


随着更多的思考,更加完整的战略,以及合作伙伴和更多资源冒出来,让我觉得真的这件事情可以做。


投资一个项目和自己做,还是挺不一样的吧?


郑刚: 对,我做天使投资还是很舒服,当然我天天也很忙。但我做(造车)这个事情,可能一天20小时都没时间睡觉,所以我非常犹豫。我已经不年轻了,年轻的时候想创业,搏一搏,但现在我没那么幼稚了。造车这个事情你往里面投十个亿,打个水漂都出不来的。


对于我们天使投资来说,积累财富也挺不容易的。所以父母家人朋友都很紧张,跟我说要小心啊,水很深啊。所有人都会质疑。


我也理解,所以我也没有找太多人去聊这个事情。我觉得更多是自己做决策,要有自己的初衷。


除了创业冲动,更主要的是整个行业里有巨大的问题,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国家鼓励的方向,中国市场是没有好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的。首先是消费者还没有意识说要买一辆纯电动汽车,第二,现在的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国家之前出台补贴政策,但补贴在慢慢减少。国家今年也在推行双积分政策,倒逼行业发生改变。


但是对传统汽车行业来说,即使他们匆匆忙忙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他们还是想卖车而已。卖车这件事是错的。我们在无人驾驶和智能网联时代,是不需要这么多车的。


当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开始超过传统车的时候,雪崩就会发生,传统汽车会大规模减少。有一个预测,2040-2050年,路上跑的车会减少70%,知道吗?当然这有个过程。可是大部分人现在还在卖车。


你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希望改变一些东西?


郑刚: 对。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真正的纯电动很少,全球范围也很少。这里有巨大发展空间。


我认为,不能只纯粹为了新能源而新能源,应该提供用户所需要的。


现在团队搭齐了吗?


郑刚: 没有,现在只是一个雏形,后面还会有重量级人物进来。


会自建工厂吗?


郑刚: 对,我们一定是自己的工厂。不会去搞代工,这是别人交过的学费。


你是大股东?


郑刚: 当然是。作为领头羊,必须把自己的命放在刀口上,必须冲在最前面,显示你的领导力,你的担当,让别人相信你。


有人说干嘛自己投,为什么不让别人投?其实他们是雾里看花。


投资人突然宣布造车,大家确实需要时间来消化一下……


郑刚: 其实我不只是造车,我是想创造一个未来世界。


感觉有点虚了……


郑刚: Elon Musk要把人类送上火星,我们做的比这个要实在多了。这需要过程,我不认为我们一定能实现,我只是认为我们的可能性比别人大很多。我们是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去看这个世界。


之前的好几次创业经历,对这次造车领域的创业有什么帮助吗?


郑刚: 我觉得心态上有帮助。因为那时候创业是很惨的过程,用人要用对,分享机制设计好,公司在管理上要有非常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要有milestone。


人才吸引方面,必须给非常好的待遇和条件,才能有最好的人才跟你合作。最重要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给大家提供最好的条件,让大家能少走弯路。有人加入我们,是因为他们之前的公司在走弯路。哪些公司在走弯路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我为什么干这件事,就是因为你分析一下会发现,我跟他们(其他新造车公司)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时机非常重要,要是别人已经把所有坑都占了,你也没机会。但现在还有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