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周国平
介绍信息 一、首发周国平的新作品或者其部分内容; 二、摘编周国平以前作品中的文字; 三、转载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对周国平的评论; 四、周国平与网友们互动,对评论和留言予以回应; 五、报道周国平的社会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NE文艺生活  ·  95后为了啃老,开始假装考公 ·  5 天前  
读书有范  ·  这个世界,正在偷偷奖励早起的人 ·  5 天前  
青年文摘  ·  听到孩子说脏话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周国平

把它放在物质生活之上,你的人生会更有格调

周国平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1-20 20:00

正文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
主题:宋朝是审美的时代
欢迎您关注留言哟~

真的有灵魂吗


问:我有一个关于灵魂的问题请教。您知道在不同哲学体系里,关于灵魂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也可以说是基本对立的。灵魂是不是存在?灵魂是不是不灭?人作为一个个体有没有前生,今生肯定有,是不是有来世,灵魂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灵魂和人本身是一种什么关系?


周国平:你想得很深。关于灵魂的问题,我也困惑。其实全部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灵魂和肉体的关系。唯物主义说,人的所有精神属性都是肉体的一部分即大脑的功能,随着肉体的死亡不复存在。实际上它是否认灵魂的存在的。我们谈灵魂,一定是把灵魂看作和肉体不同的东西,在一定意义上是高于肉体,独立于肉体,不会随同肉体死亡的。这基本上是宗教的看法。
在这方面有一些现成的答案,比如基督教认为灵魂不死,来自天国也归于天国。佛教不说灵魂,但认为生命不随同肉体死亡而死亡,会在相当长时间里转世轮回,这个转世轮回的生命当然不是肉体,也应该是类似于灵魂的精神性的东西。我承认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不可能通过思考来得出答案的,同时我又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帮助我做出判断。据说有的人有相关的经验,比如说可以看见自己的前世,或者看见死去亲人的鬼魂,但是我没有这样的经验。
所以,我的立场只能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我要特别强调不要否定,你没有对某个事情的经验,不等于那个事情不存在。我们长期受唯物主义教育,只承认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轻易否定我们没有经验到的东西,这样一种思想方式是很成问题的。


问:您经常提到灵魂,您对灵魂的看法是什么?是指精神中一种高尚的情操吗?

周国平:我的确经常谈论灵魂,人们在谈论灵魂的时候,那个概念是很不一样的。我的概念很接近你说的精神中一种高尚的情操,或者说是发动人的精神追求的一个内在核心。困难在于怎样阐明人的这个内在核心的来源,它和肉体是什么关系。
基督教或者哲学中的某一派,比如说柏拉图唯心主义那一派,都认为灵魂和肉体是两码事,灵魂是超越于肉体的,它另有来源,肉体是自然的产物,灵魂是一个更高的存在的产物,这个更高的存在,柏拉图把它叫做理念世界,基督教把它叫做上帝。
我对这个意义上的灵魂是不是相信呢?我只能说我不知道,所以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不过,我的态度是宁信其有,宁愿相信灵魂是超越肉体而存在的,这可以让我对人生有基本的信心,不至于太虚无了,还可以使我在活着的时候更加关注灵魂。肉体肯定是要死的,灵魂有可能不死,那就好好照料它,让一个优秀的灵魂去见上帝或者进入轮回。佛教讲业报和六道轮回,基督教讲灵魂要受最后的审判,我认为这都是比喻和象征的说法,作用就是让你在活着的时候好好关注灵魂,让你的灵魂是一个好的灵魂,起到这个作用就可以了。

问:请教周老师三个问题。一、灵魂是不是人和动物都拥有的?二、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灵魂?三、灵魂的哲学解释和通俗解释有什么不同?


周国平: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三个问题是一致的,就算一个问题了。灵魂这个概念的确有不同的用法。佛教讲轮回,轮回的主体不一定是灵魂,但也和灵魂差不多。六道轮回,主要在人和动物之间轮回,在这个意义上,动物也是有灵魂的,所以佛教主张善待动物,不可杀生。我从哲学角度讲的灵魂,是指精神追求,人不但要生存,而且要生存得有意义,是一种对意义的追求。这个意义上的灵魂,动物是没有的,动物只有生命的知觉,对环境的简单认知,没有达到精神的层次。
基督教讲的灵魂,是指来自天国又回到天国的一种不死的精神实体,这个意义上的灵魂也是动物没有的。有没有不死的灵魂,我不知道,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否定,有这个可能性。我的态度是宁信其有,相信它存在对人生是有好处的。按照灵魂不死这样的假设来生活,你就会更加看重灵魂的修炼和提高,把它放在物质生活之上,你的人生会更有格调。

问:真的有灵魂吗?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周国平:在基督教看来,肉体会死,灵魂不会死,它的来源和归宿是上帝。我不知道这个意义上的灵魂是否真的存在。我的文章常常用灵魂这个词,含义有所不同。人是有精神追求的,人身上应该有一个发动这种精神追求的核心,我用灵魂一词表示这个核心。换一种说法,自古以来,人类是有一个精神生活传统的,我用灵魂一词表示这个传统在个人身上的存在。虽然我不能肯定人有不死的灵魂,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能够用自己的精神追求延续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这就是他的存在的最大价值。

由死看生


问:我最近看了于娟写的《此生未完成》,序是您写的,这本书是她得了晚期乳腺癌的最后一年写的。里面谈到,她觉得自己拼死拼活争职称和名利,生命走到尽头才认清活着的意义。您在序里好像很赞扬她热爱生活的态度,可是,她的这种态度不就是在追寻职称或者更好的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吗?她又说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不会去这样做,那你觉得看穿了好呢,还是看不穿好?


周国平:我不认识于娟,在这本书马上就要下厂之前,出版社找到我,希望我写个序,我看完书稿后很感动,就写了这篇序。于娟是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我们都知道,现在青年教师在学校里面临的职称竞争的压力很大,她当时也比较看重,为这费了不少力气,但心里比较郁闷。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有一个反省,看穿了这种名利的东西的无价值。你问看穿好还是看不穿好,问题是应该看穿什么,是那些浅薄的功利的东西,比如于娟说的职称、津贴这些东西,不要太在乎。至于生活中真正的乐趣,比如爱情和亲情,不是看不看穿的问题,而是应该珍惜。于娟临死时最舍不得的是孩子和丈夫,对此我完全理解。真正热爱生活,恰恰就是要看淡名利,珍惜生命中本质的东西。我觉得你没有看懂我的序,把这个关系搞颠倒了。

问:您在《失去的岁月》中对时间有一种很好的阐述,现在我很想近距离听您阐述对时间的认识。


周国平:关于对时间的认识,你提到的那篇文章可能是我能说出的最好的话了,再多我说不出来了。从哲学的角度谈时间,其实是和人生的有限性密切相关的,如果人不会死,就无所谓时间的流逝,就不会有时间的概念。时间的流逝使人悲伤、迷茫和困惑,其实那篇文章表达的也是迷茫,不要说我,你去看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那么大的哲学家、神学家,他也感到迷茫。

问:请问如果人可以不死,会有人主动寻求死亡吗?


周国平:你的问题很有意思。人之所以自杀,当然有各种不同的原因,但一个总体情况是,深深陷在人生的苦难和困境中,看不到出路和希望。这个情况的一个前提是人生有限,根据有限的人生时间来判断有没有改变的希望。那么,如果人可以不死,人生有无限的时间,我相信大多数自杀者会选择不自杀,宁愿等待境况改变的机会。不过,如果人真的可以不死,人生的许多魅力也会失去。法国作家波伏瓦写过一部小说,题目是《人总是要死的》,就是写一个不死的人因为人生的单调而绝望,但欲死不能。


好课推荐!


爱智书院2025年度私塾课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咨询课程价格

(报名课程需要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