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债市单边下跌的情形得到了缓解,勉强有点双向波动的味道了,虽然幅度都不大。长端收益率往上走怕踏空,往下走怕接盘,这一点,倒和这段时间的A股出现了共情。
有一些投资者可能在期待降准降息,来让国债收益率进一步往下走,营造出欢快祥和的“适度宽松”的过年氛围。不过,降准降息没等到,倒是等来一个降薪的消息。
既然媒体上早就传的沸沸扬扬,路人皆知了,那咱就大大方方地讨论一下。
上周先是传闻监管部门要降,这周又传闻扩展到整个行业。
金融监管的薪酬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他们比财政、发改等部门的公务员工资高,所以这次要拉平。具体的工资水平嘛,说出来可能都不好意思,基本属于文人相轻,穷人互厌。这和此次金融机构的降薪完全是两码事,不是一个体系和逻辑,先搞监管再搞业界的传闻不靠谱。
其实,中央层面的公务员,薪酬一直是比较低的,因为中央的公务员领的是全国公务员的平均收入,远低于东南沿海,在北京是谈不上性价比的,绝大部分都是干活糊口的普通人。很多投行的朋友想国考上岸监管的要三思。一是机构再低也不会比监管低,二是进来容易出去难。也可以和你说得更具体些,进来后,十年内你的收入都会是1开头,不是月薪,是年薪。
以后见到监管老师,不管他批评你多严厉,要求多么严格,你就默默得听,千万别问他下个月房贷和孩子补课费有着落了吗?否则他八成得破防。这里没有讽刺的意思,只是客观阐述,监管老师的生活远和风光搭不上边。
而金融机构的降薪,其实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有一些,的确是这几年业务收缩难做导致的,不管一级还是二级,典型的如投行,ipo收紧,业务都快没了,不降薪的话,那公司是养不起团队的。
而另一个原因,我感觉可能就是行业这几年出了太多的瓜,尤其是炫富的,给各方面的观感很不好,很可能高层也一直在关注着。从当年中金交易员八万月薪的炫富引发的地震一直到建投实习生引发的海啸,一波又一波,大家当时吃瓜吃的开心,完全没意识到,有把刀悬在行业头上。现在终于体会到了,吃瓜也有买单的一天。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这次金融机构全面规范薪酬,似乎是要坚定执行的。方向主要是限制高薪酬以及规范之前的倒挂等问题。听说一些机构也都在做方案,可能还需要报批的程序,所以,我判断可能最终方案不一定会有一些自媒体上说的那么快和粗暴简单。当然,在幅度确定的情况下,降固薪还是降奖金,其实都是一回事,重要吗?薪酬的小道消息总是最牵动打工人的心的,也最容易传播。
话说回来,不管是任何行业,拿顶级高薪的终究是少数,金融也不例外。行业里大部分都是小镇做题家出身,在干着脑力、体力混合型工作。说自己苦,那是矫情了,小康水平不难实现。但要谈社会地位,财富自由,那就是太看得起自己了。一流券商干投行,去了五六线县城,都要对城投客客气气的,金融早已经是供给高度过剩的年代了。对于大部分不是领导的牛马员工,尤其是偏一线和市场的员工,该激励的还是要激励。越是年轻人,养家糊口的压力越重,情怀和理想不能当饭吃,干事创业和合规合情也并不是天然矛盾的。
既然牌照都是上头给的,生意也是上头准许做的,上头让你少拿点,你就少拿点呗,吃饭的家伙都是别人给的,你能怎么办呢?
尤其是,别哭诉,除了同行,没人会可怜你。
国家太大了,行业太多了,咱都没那么重要。你哭诉的理由,总有人会给你怼回去:
“前几年贷款在北京高位买了房,现在房子跌了,降薪又还不起房贷了”
———“买得起还哭穷,多少人在北京都租着房呢”
“一路清北读上来,没关系没背景,靠自己做了基金经理,好日子没过几天,就限薪了”
———“得了吧,大家买的基金被套那么多,也没见你少发钱”
所以,既然之前做不到“闷声发大财”,现在就“闷声吃黄莲”吧。
不哭不闹,还有尊严。又哭又闹,只有冷眼。
看得清不如看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