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佛学
腾讯佛学频道以“传播正见,引导正信,缔结正缘”为宗旨,致力于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净化人心,解脱烦恼,共趣人生升华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完美Excel  ·  开始深入研究deepseek ·  昨天  
完美Excel  ·  AI-Excel:使用deepseek给Ex ... ·  3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几个常用Excel公式,简单高效又实用 ·  2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学会这个公式,中式排名不用愁 ·  昨天  
PChouse家居APP  ·  Deepseek怒怼ChatGPT,究竟谁更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佛学

学佛解脱,首先要“自毁三观”!

腾讯佛学  · 公众号  ·  · 2018-11-21 17:00

正文

文/耀行法师


痛苦,人人都有。

无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东西南北,过去未来。

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大写的“苦”字。

没有谁不想从痛苦中解脱,脱离痛苦的第一步,是先要承认苦的存在。

就好比看病,先得找到病症,才能进行医治。如果我们都无法觉知当下的苦,解脱也就无从谈起。

佛陀在初转四圣谛法轮时说:“此是苦,汝应知。”人生所要经历的事情千千万,所要承受的痛苦有万万千。

这万般苦楚简要来说可分为八种,即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当我们了解了人生苦的状况,接下来就是要去体悟苦的特性。

苦的特性是什么呢?

如上种种苦,都有一个共通的特性,就是让自己内心不得自在的逼迫感。佛陀在二转法轮的时候说:“此是苦,逼迫性。”

生是苦,不管对婴儿还是母亲,这痛苦都必须承受。

疾病是苦,身体衰老是苦,死时四大分离是苦。

任何人在经历痛苦时都是无可奈何,难以忍受又难以免脱。

这就是逼迫性。

相亲相爱却要生离死别。相互憎恶却又总能相聚。求而不得,避无可避,总是事与愿违。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内心永远不得自由。

种种的无奈,种种的不得已,种种的逼迫感,这就是苦。

当我们找到苦,并体悟到苦的特性,就应该进一步分析产生苦的原因。

痛苦源自身体和情感两部分,“痛”是身体上的感知,而“苦”则是内心对“逼迫”的觉知。

苦既然以“逼迫”为性,我们就来找产生“逼迫”的原因。

逼迫性,源于内心对外界的反应,也就是感知和认识。内心对外界的反应,源于我们本有的思想观念。

人千差万别,其思想观念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思想观念,一定是对当前所经历的觉受感到不认可、不顺心。

产生这一判断的原因,是我们早已为自己设立了一套自认为正确的观念,这就是佛教里所说的“我执”。

通俗讲就是我们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错误的三观,越是执着,就越是痛苦。

执着可以说是人生观。不管是对未来的执着还是对现在的执着,亦或对某事件某物质某情感的执着等等,这些人生观里的种种执着,都因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定。

因为对世界的认识角度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解生成不同的观念。错误的三观一旦确立并层层构筑,执着便生起并且无法放下。只有重新树立三观,才能破除我执,继而不被外境所转,解脱烦恼苦痛,获得自由。

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了他内心对外界的反应态度,所以应当树立什么样的观念很重要。如果我们深觉纠缠在烦恼苦痛中,无法摆脱。

那么,现在迫在眉睫要做的事,便是先自毁三观!

破而后立,树立正确的三观。这里所谓的正确性,是指能够避免我们继续痛苦和烦恼生起的三观。

所以学佛的道路上,第一步就是要先审视自己,舍弃执有烦恼的三观。进一步皈依佛法僧三宝,以圣者的言教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树立可以解脱烦恼,远离痛苦的三观。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直接点击,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你可能在信佛,但不见得真的相信因果!

这套“佛陀的涂鸦”,为什么治愈了无数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