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渐渐换上
轻便的春装时,
三月便悄然而至。
早上还在睡梦中,
从窗帘里透出的一丝阳光
就和我们打了个招呼,
“嘿,春分快到啦。”
春分之后的大地像一座蒸汽机,开足马力,喷出一小股一小股的热气,春风暖和地刮起来,家里的花草也早已迫不及待地探头;从窗外望去,树干上已经有星星点点的绿色。看到这些,有很新鲜的思绪从心底像小芽一样钻出来。🌱
在不能出门的时候,就拿上一本诗集,找一个阳光充沛的角落安静地坐下来读读诗吧,放上一首柴可夫斯基的《三月》,让压抑的心情随着轻柔的音乐得到舒缓。
在心绪不安的时刻,诗歌最抚慰人心。
云雀的肖像
柴可夫斯基
的《四季组曲》里,三月是属于云雀的月份。
在遥远的俄罗斯,春天来得尤其的迟,厚厚的积雪下大地面貌如何是个未知的迷;只要当听到云雀在叫的时候,人们就收到讯息,明白春天到来,是准备耕种的时候了。
俄罗斯诗人
阿波罗·马科夫
在诗中如此写道:
田野里花朵在闪烁,
星辰是天空中的漩涡,
云雀的歌,
把深渊填满。
与春天到来相伴的是雨水。在这个时候,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打在干燥的地面上,雨水敲打地面时像鼓点,又像琵琶,叮叮咚咚,和诗歌有着类似的韵律和节奏感。
水和大地的声音,这也是刚刚结束的一个展览的主题。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厅里,这个多媒体项目一直此起彼伏地发声,响动。这个项目叫
《园音》
,项目组邀请了三十九位音乐人,在苏州庭园中进行表演和录制。水流声、电吉他、古筝,合成音乐,汇聚成一场奇妙的音乐体验。
在前几天,《园音》项目与快手一起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线上音乐会
《良药》
。“
‘宅’是眼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也直指人孤独的精神宿命——人在病毒蔓延的日子沦陷为一个个孤岛,但以互联网传输和即时通讯为桥梁,我们仍然可以尝试建立人类的精神共同体,用音乐连接起人与人,治愈人心。
繁体字‘藥’中可见,樂(乐)与藥(药)本同源,五音对五味,音乐与药物原本就有着天然的联系。”
这是《良药》的介绍。音乐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疗愈,在声音的鼓动下,我们才得以和大地,和每个人联系起来。
人之五感,形、声、色、味、触。每一个感官都折射了世界的一个面,靠着不同的感觉,立体的世界才出现在我们面前。
《黄帝内经》
中提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到了阳春三月,万物生长,生机勃勃,人也应该跟着自然的脚步,多多伸展肢体,吃一些新长的蔬菜。
发散一下的话,豆芽、春笋、菠菜都是和三月适配性不错的蔬菜。发一点豆芽,做一碟菠菜炒蛋,三月就从舌尖上发散开来啦。
吴冠中《枝头朋友》
谈到春天,就不得不提到江南的春天了。春天有各式各样的风味,有塞上“春风不度玉门关”式萧肃的春天,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之春,但最让人有春天感的,可能就是江南一带的春天了吧。
在画家
吴冠中
的笔下,江南水乡的春天被细线勾勒着,在黑与白之间点缀着彩色的小点,就像生命力正在画中跳动。鸟儿们也回来了,站在枝头唧唧喳喳,商量接下来要做的事。在画外也会让人感到喧闹又宁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诗人
翁森
在
《四时读书乐》
里如此写道。停在枝头的鸟儿,是伴我一起读诗的好朋友。
悄悄地在这里放个网址https://baike.baidu.com/museum/
心被窗外的绿意勾得痒痒的时候,可以假装家里是公园,厨房是喷发的火山,客厅是一小块平原,洗手间是湿地,卧室是露营的帐篷。
如果计策失败,可以打开这个
百科博物馆计划
的网址假装无事发生。几百座在线博物馆等待被发现,还有不定时的讲座直播,嗖嗖吸走小孩注意力;博物馆配有讲解,跟着慢慢听慢慢玩,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
与春暖花开同时进行的还有小虫的孵化。
呀,小虫,听着就有点吓人啊。但别担心,在大自然里有这各种各样的小生命,小虫也是生态系统循环中重要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昆虫学家常年在野外,搜索和纪录小虫们的日常生活。有时,不止是科学家,就连文学家也会被小虫迷住走不动路。
纳博科夫的蝴蝶笔记
这说的就是
纳博科夫
。虽然以文学作品闻名于世界,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个蝴蝶爱好者。纳博科夫整理了一本厚厚的蝴蝶笔记,详细记载了它们的栖息地,种类和习性,坚持记载了几十年,不愧是蝴蝶迷的狂热精神。
不想做昆虫学家的作家不是好画家
据纳博科夫本人说,写小说在他的个人爱好里只能排到第五位,看来,他真的很喜欢捉蝴蝶。
如果提到
《父与子》
,我们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绘本里经典的父亲和儿子的形象,一个顶着圆乎乎的光头,留一撇小胡子的圆滚滚老爸,和他淘气的三岁小儿子亦敌亦友,偶尔和儿子一起背着妈妈干点坏事,偶尔又和儿子闹掰,独自在书房生气。
德国漫画家
埃·奥·卜劳恩
把自己和儿子克里斯蒂安画进故事里,这些动人的小日常想必读到时都会使我们会心一笑,想起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光是翻开书,就会感到欢乐从纸张里走出来。
在绘本最后一页,父亲和儿子走向太阳,消失在阳光里,这也是卜劳恩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封信。
这位自由激进的漫画家不堪纳粹的迫害,于1944年在狱中自尽,轻松的父与子背后是沉重的斗争和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在走向太阳那一页中,寄托了父亲最美好的祝愿:明天会有光明。
最近,一部名叫
《法兰西特派》
的预告片闯进了我们视野:柔和如马卡龙的色调,在浪漫得不可思议的世界里发生的小故事,治愈强迫症的对称构图,熟悉这种风格的话,就会大喊一句,“原来又是你”,锵锵,欢迎来到
韦斯·安德森
的童话世界。
这位导演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月升王国》和《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奇妙电影人现在又要带着新片来给我们惊喜啦。
在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世界里,一切故事都被巧妙地联系起来,就像齿轮一样有条不紊,但却上错了发条,总是在意料之外的时刻出现小错误。电影中的角色时而身处险境,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化险为夷。
想要舒缓心情,又不想让心情太舒缓的时候,就来看看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吧。总之请期待六月的新电影~👇
在家里实在憋得太久,没有机会出去。浑身充满干劲的时候,可以来试试制作风筝。
风筝,又叫
纸鸢
;
传说第一枚风筝由鲁班制成,称为“木鸢”,也就是木头材质的,后来在演变过程中为了轻便,发展出了牛皮以及纸等等不同材质的风筝。
三月春风起,要不要试着下单材料,做一做属于自己的那只风筝?然后等待着出门的日子,在一个阳光明媚有风的日子,把它放飞给所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