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冰川思享号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淄博市场监管  ·  搭建认证合作交流平台 聚力淄博产业深层次发展 ·  昨天  
淄博市场监管  ·  搭建认证合作交流平台 聚力淄博产业深层次发展 ·  昨天  
幸福东台  ·  好多东台人都在用,超方便! ·  昨天  
幸福东台  ·  好多东台人都在用,超方便! ·  昨天  
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  ·  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筹备组征集公告 ·  2 天前  
8099999街头巷尾  ·  微信牵手DeepSeek?有人趁虚而入,这种 ... ·  2 天前  
8099999街头巷尾  ·  微信牵手DeepSeek?有人趁虚而入,这种 ... ·  2 天前  
MBAEMBA  ·  饿了么“老二”难当 ·  3 天前  
MBAEMBA  ·  饿了么“老二”难当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冰川思享号

还原真实的马保国:我不吹牛,就没法活下去

冰川思享号  · 公众号  ·  · 2020-12-01 19:02

正文

“在欢迎宴会上,马保国吃了很多肉,他尽挑肉吃”,陈明师父对我强调了这点。




撰稿 | 吾非羊


首先,需要解释下,这不是一篇娱乐作品,是一篇武术领域的严肃题材作品。


本文对标题主人公没有任何嘲讽和“娱乐”,是基于事实与分析之上的新闻人物分析特稿。 本文也是基于在2017年至2020年之间,作者与主人公以及其相关人士的几次接触、交流、了解后的事实描述。 也希望用此文,向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的马保国老人。



中国传统武术界常说:“功夫,是练出来的”。


但是, 由于近 三十年来,大量魔幻浪漫主义题材的武侠小说、电影等文艺作品的出现,导致大众对中国武术的理解产生了较大偏差,对现实中的中国武术训练、教学、比赛的认知严重失真。


也因此,近三十年来,大量游离在中国武术研究、训练、考核体制外的边缘化的传统武术拳师和武术爱好者,借机浑水摸鱼、收割“韭菜”。


他们巧妙地利用各级武术协会、武术院、武术组织社团等合法武术组织机构在武术训练、教学的标准、规则、系统、管理、上岗和考核制度上的漏洞(标准不规范、不统一,训练标准和效果无法量化等等),野蛮生长。 他们依靠大量的夸大、玄幻、颠倒黑白、抹黑武术管理机构和不同拳种的言论,自创缺乏现代体育运动基本常识的“拳种”、“门派”,招收武术初学者推广自己而获利。


这些人使得中国武术的形象和市场遭到了极大的伤害,也使得“功夫,是练出来的”这句话实际上变成了: “功夫,是吹出来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和马保国老人的第一次接触就基本确认了马保国老人是一位善于把“吹”武术的“能人”。 而今天马保国老人的现象,也暴露出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问题中愈发严重。



01

一个活在自我幻想世界中的人


“我的爸爸参加抗日战争,他就是用马家功夫打死了十几个日本人! ”(马保国)


第一次见到马保国老人时,他对我说。 那亢奋激动的嗓音充满“力道”,震的戴着耳机的我鼓膜发疼。


这是2017年4月底的一天,我受邀到上海东方卫视的一档新闻热点评论栏目担任嘉宾,评论当时的一场太极拳对现代搏击的擂台事件。


当时的中国武坛,大众对中国武术还处在崇拜、憧憬的阶段。 当太极拳突然被自由搏击打败后,大众一时无法接受自己想象中“天下无敌”的传统武术面对现代搏击竟然不堪一击的“残酷”现实。


为此,东方卫视一档新闻节目邀请了三位了解中国传统武术的嘉宾——一位是体育学院教授、一位是练习中国传统武术多年又是新闻评论员的我、一位是自称“混元太极馆”掌门的马保国老人,来向大众解释为何太极拳打不过自由搏击的问题。




当时,我戴着耳机,准备接受主持人的提问,另一头,我得看着节目现场。因为,这次节目是直播,我必须面对几千万的观众在第一时间回答主持人的问题。


第一位回答的是体育学院的教授,他从体育运动学和现代格斗的角度解释了太极拳与现代格斗从本质上是两种体育形态。太极拳是一种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软性保健体操,而现代格斗则是以击倒对方为目的的格斗搏击运动,把这两种不同形态,功能也完全不同的体育运动放在一起竞技,完全没有可比性。


作为第二位回答的嘉宾,我从代表太极拳与现代格斗在擂台上比赛的两位选手的技术、战术、体能、反应能力、训练基础的角度出发,解释了太极拳为什么会被现代格斗打败的原因。



节目至此,输出的观点还是科学、理智、客观,且讲逻辑的。


到了第三位嘉宾,也就是“混元太极馆”掌门、民间武术家马保国老人出场后,评论直播现场本来规范、严肃、有条理的氛围,立刻被摧毁殆尽。 他评论的内容,与电视台编导、栏目主题和其他评论员完全不在同一个轨道中。


“中国传统武术有5000年的历史,我们打败了八国联军和一切反动派!”
“马家功夫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粹。”
“太极拳是最最厉害的武术。”
“拳击、自由搏击、空手道都是纸老虎!”(马保国)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马保国老人,他给我留下了强烈的感觉。这位老人有点偏执,抓住机会就不顾一切宣传自己,说话没有条理和逻辑,最大的特点是他喜欢反复夸大自己和他的“武功”,始终活在他自己的世界中。


“啊,马老师,请你不要再说下去了,回到我们节目的主题”。当马保国老人用尽全力说着那些重复的话时,我们的节目好像也无法再开展下去。主持人和导播只好无奈地打断了他的发言。



请我们记住这个时间,2017年4月。


虽然马保国老人的第一次在电视媒体露面被中断了发言,但这次经经历却让他看到了重启失败人生的机会, 他借着社会上兴起的质疑传统武术的热潮,利用公众媒体和网络,聪明地让自己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马保国老人前六十多年的人生,杀过猪、当过兵、做过工人、考上了大学。他迷恋传统武术,自学苦练武功。为了儿子留学而陪读英国,在英国工人阶级社区教授他自己瞎捉摸的“混元太极拳”。


由于在英国也赚不到钱,他回了国,到上海开设了“混元太极馆”,有了十几个和他一样天真有趣的学生,但是武馆的经营却不见起色。


终于,当太极拳被自由搏击打出软性体操的原形后,马保国老人遇到了人生起底“大反转”的机会——蹭热度,把自己包装起来,在大众质疑传统武术实战性的时候,突然反其道而“崛起”,主要技巧就是“吹牛”、“能打”、“吹口哨就能破裸绞”等吸引眼球的话语,让大众记住他。



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大悲哀现状。


如上海武术评论家李家琛所说:

“由于一些传统武术和民间武术长期缺乏实战对抗,又没有技术、经验和胆量进行实战,但是呢,他们又要以‘具有实战性’来招收学员和包装自己,所以就只有夸大实际功效、夸大自己和拳种、否定其他拳种和现代搏击,这也就使传统武术假大师只剩‘吹牛’这最后一条路。”



02

近一百年前的场景,如今似曾相识


随后,马保国老人邀请英国人皮特参演了他用自创的“混元太极”暴打柔道和MMA业余选手皮特的小电影。


马保国老人用足了中国传统武术民族主义的道德制高点,自导自演了一出黄皮肤的耄耋老人击败野蛮白种人的剧本,就像李小龙式的武打片一样,也完美地显示出马保国老人善于利用媒介炒作自己的大智慧。



接着就是他写书法、读国学,还声称要挑战一个大龄自由搏击选手。 结果对方真的和他签了合同协议,从北京南下找上门来挑战。


当然,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其实,马保国老人“遇比武就报警”的操作,在九十多年前就已经发生过。


▲万籁声先生


据老一代著名实战派武术家、自然门创始人万籁声先生在其回忆录《武林三谈》中回忆,在1928年冬天,他去挑战了当时一位著名的杨姓的太极拳师,结果这位教授太极拳操,但声称自己很能打的杨拳师,被练习搏击对抗的万籁声打倒在地。 最后,杨氏的学生叫来了北洋政府的旧警察,一场武林擂台纠纷终于化解。


万籁声先生的原文如下:


“翌日,即是星期五; 一清早,骑车到中央公园,则一人都没有……第二天……我一人又去了,则见学者甚众,我还没有见过杨某,四周一望,约六七十人,有四个青壮的分班教练。 他原来从厕中回来,大摇大摆的走着,我一看,知道准是他。 我问: 你是杨教练吗? 曰: ‘是’。 他问我: ‘你来干什么呀? ’我说: ‘来学太极拳’。 他说: ‘学太极拳很好,你去报名吧! ’我说: ‘好倒好,就是先要试试。 比得过我,我就同你学; 比不过我,你就要同我学。


接着万籁声先生就开始了“砸场子”: “我的身长,仅平其胸; 他把我当个冒失小儿,看不起,但他也生气了。 他说: ‘好哇,试试吧! ’我说: ‘好哪! ’我把外边大褂一甩,置在石栏杆上。 我向他一伸手,他就用推四手的捋法; 我就用转环锤法。 再前一伸手,他向后一退,我抢前一步,用左脚捆他的右腿; 一个筋斗,如风车一般,转到后边大树下,没有倒。 此时,惊动了练习的群众,一哄而倒。只 见他一咬牙,相去约有两丈余的距离,一个箭步,来一个进步搬拦锤,向我胸部打来。 我即用下切掌,跟着右脚一个捆腿,正捆在他两脚面的脚腕上; 他立足不住,一个筋斗栽在石栏干上,肚子顶着栏干,四肢翘起来了。 说时迟,那时快,甫一回首,其四位高足已在我的身旁。 其中一个,猛向我背后腰间一拳,我一闪开,左手钩住其右腕,向后一带,底下一脚,一个筋斗跌出一丈多远。 忽一拳自面门飞来,我一侧头部,顺手一掌,打在其面颊上,登时红胀肿起。 跟着一位向我面部扑来,我不躲伸右手抓住他的右手,向后一夺,他的五指骨节都响了,我一蹲,正想打他下部,他抱手回身就走。 其他跟上来的六七十人,见不是头,一哄的把我团团围上,大呼: ‘你来干什么的? ’ ‘你为什么到这里来捣乱? ’我说: ‘武术交流,我是来同他比武的。 ’他们说: ‘你原来是同我们老师比武么? ’我答: ‘是的。 ’他们说: ‘好哇,刚才我们老师是不想打你呵,要想打你,早把你打死了。 ’我说: ‘不要废话! 刚才是我不想打他,我要打他,早把他打死了! ’他们说: ‘好! 大家闪开,请老师再同他比比,看看谁胜谁负。 ’大家望着他,他却站在人丛中,一句不吭。


万籁声一人打趴了杨姓太极拳师和他的两个徒弟,最终对方只有报警:


“他们看样子有些不好下场,适逢公园的警员拖着东洋刀片子走来了。 他们说: ‘警察,请你把这个胡闹的人抓出去! 问他为什么到这里来捣乱? ’ ……我即在石栏上拿起长衫,指着他们说: ‘喂! 咱们两人不算完,定期再比试,你等着吧! ’我即大踏步的出园骑车而去。


▲万籁声先生


以上是近一百年前的场景,似曾相识。 号称自己很厉害,被人砸了场子,无奈报警求救。这个剧情在很多年前的中国武术界,其实已经发生过,只是马保国老人自己并不知道而已。


马保国老人由于一辈子练习的是自己瞎捉摸和看拳谱以及蜻蜓点水从民间武师那里学到的点滴技术,自创了没有格斗含量的低层次健身拳种“混元太极拳”,但是又要突出“实战性”来招揽学生赚钱,当遇到喜欢格斗对抗的拳师来挑战时,确实只有报警一条路了。


当然,由于这次极具戏剧性的事件,公众舆论再次记住了马保国老人,这也让他进一步开始在网络舆情中闪光。



03

“双龙会”上的“五连鞭”和一场未遂的约架


2017年冬天,在上海武术界的著名迎新传统活动“中英双龙会”上(这是由英国在沪武术家黄玫瑰女士多年来为回报中国传统武术对她的帮助而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私人武术表演大会),我又见到了马保国老人。


能被“中英双龙会”邀请,说明马保国老人已经在上海武术界出名了,从默默无闻濒临倒闭的“混元太极馆”馆主升级为小有名气的名人。



当时的现场十分热闹,来自上海武术界、民间武术界、各个公园武术社团的人(以老年人为主),挤在上海普陀区兰溪路的一个表演场地里,按照拳种、社团、表演队伍分别上台表演,从太极拳、形意拳、八极拳等传统武术,再到群众健身体育运动的军体操、广场舞、街舞无奇不有。


当报幕员读到“现在邀请混元太极馆馆长马保国”时,全场鸦雀无声,静候马保国老人出场。


只见,马保国老人走到舞台中央,踏着无比自信的步伐,他随着背景音乐的节奏,扭起了混元太极拳的“五连鞭”。


据马保国老人称,“混元太极拳”主要是练出三维立体的“混元内力”。


这个“混元内力”按照中国传统武术的理论是这样解释的——


在传统武术内家拳理论中,人体的爆发力量是以“丹田”为中心的“内力”。 这个力量可大可小,以腹部为中心,可以扩散到人体躯干的上、下、左、右为直径的,形成一个力的扩张的“圆球”(就是所谓的“混元力”)。


在太极拳的所有动作中都是以这个“抱圆球”为中心的各种肢体、腰胯、移动的动作。


同时,当人练出这个马保国老人所说的“三维立体的混元力”后,在对抗搏击中,练习太极拳的人可以用这个“浑元力”将对手进攻自己的拳力堵截住(也就是所谓的“接”),再把对方的力量用自己身体“四两拨千金”的人力运动力学化解(也就是所谓的“化”),最后就是用“混元力”将对手推、击、摔、打出去(就是所谓的“发”)。


这是一套逻辑上几乎完美的理论。


事实上,太极拳的这套技击理论与近代摔跤运动类似,主要是在两人贴身接触时,在对方也需要遵守这一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彼此用灵巧的力量破坏对方重心,再将对手摔倒。


但是,如果两者不是用这种贴身摔跤和角力的游戏规则,用快拳、快腿重拳出击的格斗搏击打法来较量,太极拳就只有挨揍的份。


于是, 深谙太极拳理论的马保国老人,在几十年时间中自己瞎捉摸,在以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虚拟实战的幻觉中按照文人化的太极拳“实战”理论,发明了这套“混元太极”的“接”、“化”、“发”的“马家五连鞭”的体操动作。


也就是,他经常表演的被大家熟知的动作,胸口怀抱一个“大球”浑身颤抖,想象自己用“三维浑元力”在上、下、左、右的“攻击范围”内“接住”了想象中的对手的攻击来拳,然后一抖一抖的将虚拟的对手用“化劲”化掉,再最后打出连续的五次甩手动作也就是所谓的“五连鞭”。


当在表演现场欣赏完马保国老人的“混元太极五连鞭”后,我基本了解了马保国老人自创拳法的内涵。


他的传统武术基本功停留在初级阶段和虚幻想象中,没有经历过科班的、系统的、严肃的现代体育格斗运动的训练,所有的拳法的练习和实操其实都是建立在他自己的虚拟的想象中。


所以就出现了,大家看到他的表演和展示时,他自己认为很认真和很有效,但是在稍有常识的人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不久之后, 我对马保国老人自创的“混元太极”武术系统是否具有实战意义提出了公开的质疑,不想却引来了一次小小的风波。


在一个讨论上海武术内家拳的微信群里,我公开质疑了马保国老人的武术。 这引起了群里一位马保国老人的徒弟的不满意。


对方提出,如果我不相信他的老师和“混元太极”的威力,可以和他“会一会”,让我“品尝”下“马家功夫”的“味道”。


作为一个接受过基本系统武术训练和具备现代格斗常识的人,我对对方的挑战欣然接受。


我提出,对方可以戴上拳套和护具,也可以不戴拳套和护具用裸拳打斗。 我请他在某月某日某时到上海鲁迅公园的小山上,公开比试比试。 届时由我的师兄弟做裁判,进行公开公正的比武。


▲马保国接受王志安的采访(图/视频截屏)


然,结局和很多传统武术的“嘴炮”和“约架”的结果一样,马保国老人的这位学生放弃了这次和我的比试。 主要是因为我不讲武德,现在是法治社会,打架约架是违法的。 但是对我不尊重马保国老人的言论,他表示非常非常的不满。


事后,我打电话给我的大成拳老师——山东临清意拳搏击俱乐部的陈明师父、洛阳大成拳研究会的杨振杰老师等谈论此事。


陈明师父笑着说: “你怕他啥呀,上海这里有谁欺负你,要和你约架,我们马上从山东下来给你助威。 再说了,你是练大成拳搏击的,根本就不用怕!



04

“我不吹牛就没法活下去”


我第三次和马保国老人接触。 实际上是马保国老人与我的师父陈明老师发生的事情。


2018年后,马保国老人经历了数次网络武术热点“浪潮”的洗礼,几次站在了舆情的“顶峰”收获了社会辩识度。马保国老人用其夸张的言论和怪异的拳法,深受网友的关注和喜爱。


这次,马保国老师要做的事情,是要用“混元太极”挑战现代格斗搏击,“进军”中国格斗界。


他的这个想法,获得了格斗界的支持,通过“网络红人”马保国老人,也能吸引更多网友关注冷冷清清的中国格斗搏击界。


“马保国来山东参加比赛了”。 2018年5月,陈明老师在微信上和我说。 在马保国老人到达山东临清的当晚,他就和我临清的师兄弟们“试了试”。 陈明老师发了一段视频给我。


在宾馆昏暗的灯光下,马保国老人一如既往地、滔滔不绝地向大家介绍他的“混元太极”“接、化、发”是多么的厉害。


我的师兄搏击运动员李刚提出是否可以和马保国老人“推手”试一试。 “推手”——这是种在太极拳和大成拳中,在不伤害对方的基础上,以“摸劲”为主的模拟对抗的练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