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和日丽
公关和娱乐的混搭,做人要修炼公关,而做人也要享受娱乐。微博@一直风和日丽的风和君~ 合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
51好读  ›  专栏  ›  风和日丽

这档豆瓣打分9.2的内地综艺,竟然做了一期“广告圈”话题!笑喷!

风和日丽  · 公众号  · 娱乐  · 2016-11-30 22:56

正文

终于发现了综艺圈的一股清流,《非正式会谈》已经播了一年,抱歉,我今早才开始看。(节目宣传确实有待提高......)




豆瓣打分9.2,实力高分。湖北&黑龙江卫视联手推出,我承认这两个卫视我基本不看,上次看黑龙江台还是因为《甄嬛》重播,不过这些都不重要,英雄不问出处。


这节目有点“联合国开会”的感觉:找了各国帅哥嘉宾,操着带口音的中文,调侃全球有趣有营养的文化话题。




和众多妖艳贱货不一样的是,每集有丰富的“全球创意素材”,包装成接地气的“大众文化”,形成了非常有趣的文化大爆炸。




先挑其中一期“调侃全球广告”的内容来看,80分钟内容聚焦全球广告+全球电竞游戏+VR, 能把这种“行业话题”磨成吃瓜群众都要看的生动娱乐,我是服气的。




阿根廷广告


先是各国代表调侃本国广告。


阿根廷广告走“写实风”,摒弃颜值控。



这节目的剪辑很紧凑,各国代表都是“行走的表情包”,插科打诨各种调戏,很能入味。



会把一些基本品牌信息作为“调侃的段子”放进口条里,让“品牌”的痕迹更柔和,这一点节目处理得很好,毕竟广告属于创意行业,也是大众文化娱乐。


接下来正式分享阿根廷的雪碧广告



原来请了一批老年人过来拍广告,从“纹身”等青春印记中彰显品牌的生命力。


让我想到了最近Tumblr上大火的86岁“时尚爷爷”,中老年网红真的是趋势。


日本广告


日本代表YOYO,操着大阪口音的京腔,把“可爱小贱贱”诠释得玲珑剔透。



他分享了一个日本冰激凌品牌的创意广告,因为成本问题而涨价(其实只涨了几毛钱而已......),品牌做了一个“领导层道歉”的广告。



前面都是一段关于“调侃涨价”的可爱歌词和BGM,最后集体“低头道歉”。
                   


看完这则广告,很容易实现路转粉,节目剪辑还蛮用心,把专业术语打成“字幕”,而嘉宾和主持人的交流侧重“分享”,照顾到吃瓜群众。这种寓教于乐的节目,市场很大,还记得“白话灵犀”组合么?



美国广告


说到美国广告的话,节目把篇幅也拉长了。


先调侃super bowl,“炒鸡碗”是什么鬼!!!(但是这种恶搞型名词解释对于大众而言,吸收性更好呀......)



还给春晚取了一个“碗节”的昵称。。。



接下来分享了士力架的“梦露广告”


美国广告果然是重头戏,再安排了一个美国大叔充当“专家人设”,从超级碗到文艺复兴,分享“广告创意”的心路历程。


鲜肉和大叔之间的串串烧互动,体现美国广告的幽默感。


埃及广告


埃及广告的特点是搞笑,往后看这种搞笑“有点毒”。



这是埃及的一个cheese广告。


讲述了傲娇的品牌“不接受否定答案”,不然就会各种捣乱。比如厨师说没有买cheese,职员也不吃cheese三明治......


这种“暴力型广告”也是自带笑点


一边看广告,一边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也是节目剪辑策略之一。我也是刚知道埃及是第一个领养猫的国家。


缅甸广告


是的,还有缅甸广告。


缅甸的这位“网红”很能自黑......而且小妖气那个冲天呀!!!



缅甸的传媒业比较落后,全国就两个电视台,广告特点是:歌曲和舞蹈。但是这对于当地人民而言,相当于娱乐节目。



你们好好体会下这种画风,这是缅甸的大明星哦。


缅甸的范冰冰



隔壁的国际友人白眼翻上天了



之后吐槽下我大天朝的广告



某可乐躺枪


夸张的特效,还要让大家cosplay一下


还有某方便面里的“牛肉”,广告里的牛肉都好大,而现实中的只是“肉沫”。


比利时广告


比利时这个广告比较有魔性,小孩逛超市要买糖果,爸爸不同意,于是小孩怒砸现场。


你猜到是什么品牌广告了么?


对的,就是套套。



整场广告的八卦时段大概半小时,从观众最基本的触点切入,调侃的解读方式,融入风土人情,这种吃瓜观众看广告的节奏还蛮不错。



广告时段有个剪辑版视频,可以看一遍☟☟☟




说完整个内容呢,最后复盘下这档综艺的“娱乐小心机”




要不是吃了宣传的亏,我觉得这节目能小火一下。综艺能深入人心,还是看实打实的内容。《非正式会谈》每一期节目设定独立的“文化娱乐”话题,比单纯的“娱乐搞笑”多了“营养和深度”,所以段子做起来就会有“差异性”。


装疯卖傻的综艺太多了,咱也需要内涵型综艺。


几个主持人节奏把控很好,大左的“控场”很有自己特点,他把主持人的“串联”工作做好了:不抢戏,不出格,不浮夸。



现在的综艺就怕主持人太抢戏,整个节奏完全失衡。


所有外国嘉宾是最大看点:每个人都有自己“人设”,大家的普通话和反应能力超强,异国风情的“搞笑担当”也是很有新鲜感。



比如后面在讨论各国经典游戏的时候,大左发话,其实他的语速不紧不慢得很好,让节目流程很顺,不会太过,也不会冷场。



调侃缅甸有没有“电玩”的时候,大家的“吐槽流程”是这样:主持人补刀,当事人冷艳回应,其他国家代表再补刀。


因为老外的吐槽画风很有梗,整个画面感很强,也能让话题一直串下去。


这种多人谈话类室内综艺的难点就在于嘉宾和主持人的反应和串场,不得不说这群外国友人真的很抢镜,颜值各有千秋,“接话”很顺,而且会“玩梗”,重点还“很自然”。


一集80分钟,大概有三个大话题,每个版块都有特别互动设计。


当讨论“游戏产业”的时候,大家会围绕“打游戏到底是浪费时间还是赚钱门道”而争论。


这种辩论没有站队,完全是开放式议题,大家各抒己见。



你会发现“游戏产业”是全球热门行业



而且从打游戏可以无缝切换到“读书”的问题



随时都可以拉到同盟军的观点支持



看似七嘴八舌,但是整个节奏和逻辑都是完整的,话题的完整和扩散,能让观众的兴趣点一直聚焦。再加上大家的“个人特色”,话题串联很容易实现共鸣。


谈话之外,互动也会及时补位。玩VR的时候,多屏切换,让大家从“话题讨论”中解脱出来,观众视觉也是实时切换,这种“调和度”把控挺好。


还有一集是说“体验分娩痛苦”,整个互动也是入木三分。


时不时补充一些国外的“创意画面”,比如下面这个餐厅里提供的“VR小厨师烹饪”画面,让整个节目的信息量很饱满,但不会显得太有“饱腹感”。


我是整整看完了一集,感受很多,普通观众其实是喜欢这种“知识文化型”综艺节目,可以拓展信息量。综艺的画面感很强,加上嘉宾互动,这种碎片化吸收知识是很好的平台。其实“有趣+有营养”的综艺是现在的流行趋势,为啥“娱乐技术贴”越来越流行,一个道理。(对不起,我想到了知乎......)


而对于一些专业观众而言,比如很多广告/公关/创意行业的观众(对,就是说你们),这种节目其实也是一种专业知识储备,比如这期说“广告”,顺便把VR和电竞都说全了,感觉编导也是在这个圈子混过的,懂得把几个行业打通来分享,对于普通观众是做娱乐普及,行业人士其实也是吸收和学习国外的经验。


我一直建议做公关和广告的童鞋多看综艺,多看有质量的剧集,因为你们能get到以下技能:


1,直播脚本怎么写(这里面有太多节奏,布局,控场的基本功了),成熟的综艺节目是最好的范本。

2,如何避免尴尬和“自我拯救”,现在的嘉宾/主持人的高情商就体现了“玩梗”,节目很多时候会制造各种尴尬,腹黑,而“神反转”就是聚焦点,也是我们可以运用在工作中的,比如活动现场某环节突然卡住了,作为PR,你这时候该如何救场,多看看综艺,相信会有帮助。

3,文案灵感,很多时候要跟上时代抓取“各种金句”,综艺节目是最好的资源库,综艺节目的语言是最in的。

4,挑明星,选主持人,现在很多品牌项目都要利用名人效应,多看看综艺,看看他们的节目表现,你也能抓住“各种契合度”。

5,各种镜头语言切换,特效制作,这些都是广告,病毒视频需要知道的。

6,品牌冠名赞助,还有各种花式植入,这是一个固定版块了。

7,性格调节,看综艺会让你性格更活泼,娱乐八卦本身也是一种“工作正能量”,你才有动力探索更多未知呀......




新浪微博/美拍:@一直风和日丽的风和君!

新浪娱乐专栏风和日丽

网易新闻客户端风和日丽

今日头条风和日丽

腾讯新闻客户端:风和日丽

--按下去,扫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