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头条
倾力打造博物馆行业第一新媒体集群,是“中博热搜榜”系列榜单首发平台。拥有博物馆头条(视频号)及“文博头条”“美术馆头条”“文博发展大会”“馆长圈”“中华文博共享平台”等专业发布矩阵,每日速递文博艺术行业前沿动态、权威数据、独家访谈等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突发!“对无人机车间,发起集群攻击” ·  昨天  
德州晚报  ·  明天,德州有招聘会!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突然,又爆了!鲍威尔,最新发声! ·  2 天前  
银行螺丝钉  ·  年终奖投资指南(精品课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头条

走进大海深处的“文物天地”

博物馆头条  · 公众号  ·  · 2024-10-25 07:57

正文

“深蓝宝藏”特展今日开幕 442+文物揭秘南海考古最新大发现



近日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深蓝宝藏——

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

备受关注

诸多央视、地方以及网络主流媒体

对此展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与宣传。

“沉睡海底500多年

就这么‘水灵灵地’亮相了!”

“海底打捞出的罐子惊艳了”

“探秘南海深蓝宝藏”

“重生吧 文物”等等

宣传话题吸引了

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

国庆期间

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


媒体宣传(部分)


专家导赏观众了解展览


走进南海馆5号展厅“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进入“另外一片蓝”,去了解水下考古成就的背后,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历经三十余年来腾飞发展的过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

5号厅序厅



砥砺前行

中国水下考古的诞生与发展



水下考古,是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以人类水下文化遗存为研究对象,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海域尤其是南海相关海域部分水下文化遗产遭到破坏,面临水下文化遗产紧迫的保护压力,我国开始创建专门从事水下考古学研究的机构,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1987年3月,国家文物局牵头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同年8月,广州救捞局联合英国商业打捞公司发现“南海I号”沉船;11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创建。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填补了学科空白,推动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展。




善事利器

水下考古的主要方法与重要装备



30余年发展以来,中国培养了近200名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和近100名出水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水下文物调查、发掘和保护项目。他们的工作区域遍及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正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


水下考古的一般流程


随着水下考古学的发展,遥感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技术逐渐被引入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的实际工作中。通过引进相关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水下考古的勘探速度和工作效率,已逐渐成为开展水下考古工作的重要手段。


多波束声呐和浅地层剖面仪水下场景、旁侧声呐水下拖拽场景


多波束可以测出沿航线一定宽度水下目标的大小、形状和高低变化,从而较为可靠地描绘出海底地形地貌的精细特征。


左下:多波束工作示意图  右:旁测声纳成像图


旁侧声呐通过发射声波三维影像信号,并接受海底反射的回波信号来形成声学图像,以反应海底状况,包括目标物的位置、现状、高度等信息。形象直观、分辨率高、覆盖范围大。


潜服等全套潜水装备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提供


侧扫声呐拖鱼、侧扫声呐控制台、流速计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提供


水下照相机、水下摄影机操作台、空气压缩机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提供


“中国考古01”船是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工作船只,2014年9月首航,采用全电力推动动力方式,续航力1000海里,自持力30天。船上集成多种科考设备,其中A字架打捞吊和折臂吊可伸出船尾3米左右,挖掘、打捞水下3吨以内的文物。此船满足了水下文化遗产调查、水下考古发掘、出水文物现场初步保护等基本需求。该船的建成使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能力,确保水下考古工作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还使中国水下考古专业技术装备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考古01”船模




扬帆起航

中国海域内的水下考古调查



中国海域辽阔,保存着众多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如古代港口遗址、沉船遗迹、贸易商品遗存等。它们见证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非洲的海上贸易往来。其中,南海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里发现的沉船遗址和遗存为研究古代海上贸易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展览互动区


自1974年至2023年,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考古调查工作中,国家文物局先后对海南岛海岸线、西沙群岛区域、南沙群岛区域、东沙群岛海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在考古发掘的主要沉船遗址中,打捞出水有自汉代至清代的众多陶瓷器、铜钱、石雕器物等文物。此外,考古调查中还发现有人为活动居住遗址,出土罐、瓶、碗、碟、盒等陶瓷器及生产生活用具。


展览展品


30余年的调查既填补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调查的学科和区域空白,是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特别是水下考古工作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突破、新收获。




海藏古迹

中国海域主要沉船遗址的保护性考古发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