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二字,是要用自己的血去写的。有的时候甚至不仅是自己的血,还有所爱者的血与眼泪。
说英雄,谁是英雄?温瑞安有本小说《刀从里的小诗》,书中有人诧异于英雄对苦痛的坚忍无语,一个反面人物就说:“什么是英雄?英雄正是生来给我们折腾的。”其实还是鲁迅看得透,他在《太平歌诀》里说:“叫人叫不着,自己顶石坟”,这就是英雄们的出路。周祥千就是这样,在众人的眼里由英雄而路人,由路人而祸害,只好自己顶了石坟见段光清,自己一死百了,留给家人无尽的黑暗。
有的时候,英雄也是不得不做英雄。若不做,旁人也不肯答应的。就像南宋的文天祥。大家都知道文天祥被元兵俘虏后,坚持不屈,最后被杀。但是大家未必知道,当时有多少友人在盼着他死。文天祥刚一被俘,他的朋友王幼孙就写了一篇《生祭文丞相信国公文》:“呜呼!人皆贪生,公死如归。人为公悲,我为公祈……昭昭青史,垂法将来。彼徒生者,尚何为哉!”他还亲自把这篇文章一字一字读给文天祥听。不知道文天祥听这篇祭文的时候,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一位叫王炎午的,更是写了上千字的《生祭文丞相文》,力劝文天祥快死,“谨采西山之薇,酌汩罗之水,哭祭于文山先生未死之灵,言日:呜呼,大丞相可死矣!”文天祥迟迟没有死,王炎午则表示出了极大的不满,唯恐他一念之差,坏了天地间的大义,坏了一份英雄的传奇:“涉月逾时,就义寂寥,闻者惊惜。岂丞相尚欲脱去耶?”当时文天祥正被元兵押解北上,王炎午生怕文天祥看不到这篇催死文,用大纸抄写了许多份,每一份都“字大如掌”。在文天祥的必经之地,王炎午一路贴将过去,驿站、码头、山墙、店壁都贴上了,“以速文丞相死节”。等文天祥在南昌码头一上岸,王炎午就冲上去,用祭拜死者的礼节拜他。但文天祥偏偏让他等得心焦,一直拖了近四年才死。
等文天祥面对南方慷慨就义的消息传来,王炎午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嚎啕大哭,写文章夸赞这位英雄,“今夕何夕,斗转河斜,中有光芒,非公也耶!”他在天上看到文英雄发出的星光。我并不怀疑王炎午的爱国热忱,他后来也确实没有投靠元朝,坚持清贫生活,日食饘粥。我也确实理解文天祥和王炎午所处位置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指出一点,王炎午在文天祥死后又活了四十多年,到了七十三岁才去世。
英雄二字,是要用自己的血去写的。有的时候甚至不仅是自己的血,还有所爱者的血与眼泪。而在英雄身旁,往往有王炎午的催促,有鄞县乡亲的漠然,当然,也会有尊崇者的喟叹感怀。但这份喟叹,也终究会渐渐淡去,即便英雄盛名如秋瑾者,也像鲁迅说的,“轩亭口离绍兴中学并不远,就是秋瑾小姐就义之处,他们常走,然而忘却了。”更多的,还是像周祥千那样的无名者,生如星火,死如秋草。当然,周祥千出首之时,也许要的只是一份心安。但是等他无头之身长眠地底,村民陋规已除,疯妻在坟前狂走,周祥千到底心安与否,外人也不得而知了。
刊于财新网文化频道。
特别声明 财新文化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文化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