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同性交友哪家强?3月的某一天,我照例在晚上睡前打开了知乎(睡前读物app),看到了一条私信:
我揉了揉眼睛,这不是我前几天赞过的这个作者吗?
马特宏峰 (Matterhorn) 的攀登难度到底如何?
很快我们就加上微信好友,开始计划magic同学在美国的登山滑雪第一次。
二、Go Big
Shasta山高14179英尺(4322米),尽管海拔只排在美国本土群山的十几名,但若是论prominence(突出度),Shasta也只输给本土第一高峰惠特尼和大名鼎鼎的Rainier。开着车在加州通往俄勒冈的5号公路上,Shasta雄伟的身影会点缀你的天际线数个小时。
(Shasta from I5, source Nassem Rahka)
关于攀登Shasta山的资料,从天气到路况,路线到雪崩风险,几乎可以在http://shastaavalanche.org/ 这个网站一站搞定。因为我们两个对Shasta都不是很熟悉,因此选择了最基础的Avalanche Gulch路线(以下简称AG)。
从6880英尺的停车场到14179英尺的顶峰,这条路线的海拔爬升高达7200英尺(约2300米),在我这个登山菜鸟的有限的经验里还没有在一天之内爬升如此多的海拔,心里难免有些惴惴。
三、Work Hard
我住的城市海拔只有两位数,每次登山都是飞机+开车到山脚下,因此几乎从来没有适应海拔的机会,我经常会在11000英尺左右的高度出现头疼等轻微的高反症状。考虑到Shasta的海拔高达14000英尺,如何避免高反成了我最担心的问题。于是从三月底到四月底,我连续五个周末飞去了落基山区滑雪(四次科罗拉多一次犹他)。科罗拉多的Breckenridge滑雪场给我了最大的帮助,Breckenridge的最高吊椅海拔高达12,840 英尺(3900米),加上可以hike的部分超过了13000英尺海拔。十几天的Breckenridge爬山/滑雪帮助我提高了一些血液结合氧气的能力,在这次历时12个小时的Shasta攀登过程中我丝毫没有感觉到高反的症状。
高反之外的问题就是耐力,虽然以前爬山时我的体力还不坏,但毕竟快一年没有练习过,Shasta的海拔爬升又大的很,我还是准备了一个相对认真的训练计划:每周一是周末滑雪回来的休息日,周二攀岩,周三跑步,周四攀岩,周五晚坐飞机去山里,周六周日滑两天雪。如果周末没有去滑雪就和家里的小伙伴去跑个十几公里加攀岩。考虑到我的伤病情况,这个计划的强度定的比较低,尽管如此,相对严格的执行之后我还是感觉体能好了很多。
对于像我这样容易受伤的朋友我有个小贴士:一定要找到可以交叉训练的几项运动,跑步确实能显著的提高心肺功能,但是量大起来很容易诱发劳损,在我开始跑步+滑雪+攀岩三项运动交叉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受劳损类的伤了。
四、Let's go Champs!
出发前的两周甚是难熬,我和magic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交流一下天气预报的情况,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时间推移预报越来越乐观,晴天的概率越来越高,风相对小,温度相对宜人,已经成功一半了!
4月28日是个星期五,我早早的下班上了飞往湾区的飞机,从达拉斯到三藩的飞行时间长达4个小时,我看了一部电影,努力的睡了一个小时,知道漫长的24小时要开始了。
从湾区到Shasta的一路辛苦异常,赶上周五下班的晚高峰,我们在车流里堵了两个小时才逃离了湾区,平时不到5个小时的路我们花了7个小时才开到,因为magic刚搬来美国还没有驾照,一路都是我在开,停下来加油的时候我感觉非常的差,开始对几个小时之后的长途跋涉不是那么有信心了 。
到达山脚下停车场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1点半,我匆匆的收拾好了包,magic去领了爬山的许可证,一人两片褪黑素下肚,我们钻进睡袋,躺在车的后备箱里睡了过去。
(7座的道奇Journey,座椅放倒后睡两个人一点都不拥挤)
凌晨两点钟,闹钟还没响我就被不断翻身的magic吵醒了,山就在面前,他兴奋的一夜都没怎么睡。我赖了一会儿床,挣扎着爬了起来开始收拾上山的装备。
(在睡袋里赖床的我)
凌晨两点半,气温零摄氏度,海拔6880英尺,我们出发了。
低海拔白天的气温会高于零度,晚上又会低于零摄氏度,雪化了又会冻住,凌晨的时候硬的很,只靠板子上贴着的Skins(止滑带)很难抓住雪,我们都装上了ski crampon(雪橇冰爪):
(雪橇冰爪,固定在板上的金属片,靴子踏下的时候会插入雪里,提高在坚硬雪地的抓地力)
这是我第一次使用Ski crampon,和以前只使用止滑带的感觉不是很一样,这一段我走的非常慢,magic要间或停下来等我。
大约两个小时之后我们穿越了树线,来到了开阔的地带,天空开始泛起了鱼肚白,Shasta也向我们敞开了胸怀。
(日出之前,magic同学在回望我,山看起来还是很遥远,但我们已经在她的怀抱中了)
(天色在渐渐的变亮,晨昏线变得越来越鲜艳,随着海拔的升高我们也穿上了冲锋衣)
(太阳渐渐升起,西方的群山被镀上了一层金色,Shasta巨大的身形被阳光刻在了无边的森林画布上)
接近一万英尺的时候天几乎已经大亮,风也渐渐大了起来,脚下的雪一点都没有变软,坡却偷偷的变陡了起来。我的雪橇冰爪开始有点抓不住雪,经常出现下滑的情况,我也开始有了疲倦的感觉。Magic的冰爪构造比我的科学,抓地力更强,我们之间渐渐拉开了一些距离。
我们在10400英尺左右的海伦湖休息了一下,early season当然是没有湖的,这里只是一段相对平坦的雪原,如果准备两天完成AG路线的话这里一般是一个相对安全宁静的扎营点。
(我和magic坐在一块石头边休息,风卷起雪狠狠的打在我们的冲锋衣上)
但今天明显不是这样,10000英尺之后风突然大了起来,突然出现的gust会把人吹的晃晃悠悠,再加上ski crampon的不给力,我被迫不断的走Z字形才能爬升,而每当gust乍起我都不得不停止向前的步伐怕自己被吹倒。
(10000英尺后雪况变成了软硬不均匀的Sastrugi, ski crampon上升越发艰难)
又坚持了大约1000英尺,我终于无法忍受ski crampon的抓地力了,于是我坐了下来,把两只ski装在了包上,换上了登山冰爪。按照原计划,我是准备坚持到12000英尺再做这件事情的,背包可能已经接近30磅了,再加上两块ski,skin和ski crampon,背上的重量会超过40磅,对于体重只有130磅的我来说实在不是个小负担。
(我在12000左右背着板休息)
换上登山冰爪后抓地力再也不是问题,经过两次休息我也很好的适应了海拔,长力渐升,唯一讨厌的是gust越来越强,背起板后着风面积几乎大了一倍,每一阵gust都吹的我晃来晃去,这显然是天气预报没有提醒我们的。
(突起的一簇簇岩石叫红岸,海拔大约12500英尺,翻上红岸会有一个避风的休息平台)
毕竟还是登山冰爪用的更熟练,虽然上升的速度变慢了,但节奏舒适的多,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翻过了红岸,距离顶峰只剩下不到两千英尺。
不幸的是magic开始出现了高反症状,我们吃了”午饭“他也没有好转,犹豫了很久我们还是决定分开,他原地休息,我继续冲顶(Big no no, shouldn't have seperated)。
(在红岸停下来休息的magic)
虽然距离顶峰只有不到两千英尺,但在红岸甚至看不到峰顶...面前还有一座13000多英尺的苦痛岭(Misery Hill)要翻越,该苦痛岭的坡度很大,应该超过30度,上面的雪况也不好,布慢了rime ice,几乎没有可能用skins和ski crampon上升,没办法,吃上一块能量棒,背起板来慢慢走吧。
大概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才翻过了苦痛岭,这时候的我已经有点疲倦了,大腿已经有点乳酸堆积的感觉,包里剩下的能量棒也不多了,看看表上的海拔计,有13000多了!然而面前出现了一个下坡......
请感受我的绝望。
(翻过Misery Hill,Summit Block终于能看到了,可是为什么这么远....)
为了节省体力,我把板子拆了下来,拆掉了skins,开始了今天第一次,非常短暂的downhill skiing....
到了Summit block脚下,我看了看雪况,嗯超过35度的坡+rime ice,滑这个简直是找罪受。最后几百英尺,干脆轻装上阵吧,于是我把背包和板都留在了Summit Block底,只拿了冰镐和一根登山杖出发。
(近看summit block,覆盖率相当的好,没有什么冰岩混合的区域,但几乎全部面积都是rime ice,ski descent不会很享受的)
(正好赶上另外一组登山者,拉住他们给我拍登顶纪念照啦)
丢下背包和skis之后简直神清气爽,不负重没有高反的我简直能小跑啦。
(纪念照)
终于登顶,此时已经是下午2点30分,离出发整整12小时。
五、The turns。
说实话如果只是为了来滑雪,真的没必要再上12000英尺以上的部分,高海拔充满了坚硬的Sastrugi和Rime ice,如果你只是个滑雪场黑道的水平你将非常的挣扎。我对自己的滑雪技术本来很自信,inbound根本没有我不能流畅的滑的区域,但因为jump turn掌握的还不熟练,高海拔的下降部分也很吃力。
(感受一下这高海拔坚硬如石的雪质)
然而到了10000英尺以下,在阳光的作用下,雪质就变成了完美的corn(松软的春雪),从这里一直滑到停车场应该是个享受。
(春雪贵如金)
下山后已经接近下午四点,24小时前我还在达拉斯,现在已经从Shasta滑下来了。
六、Gear List
Skis: Volkl 90Eight
98宽度非碳板最轻的之一,除了超级粉雪,任何雪况基本都能处理。追求超轻还是要上G3/Dynafit的碳板
Bindings: Dynafit Speedturn 2.0
最便宜的tech binding,也是最轻的,在意重量的话几乎无脑选它
Boots: Dynafit TLT6 Mountain CR
爬山的轻便和舒适程度堪比硬底登山靴,但是内衬很薄很冷。滑雪表现相当的一般,因为只有两个卡扣,前掌pivot的能力很差,除了滑粉之外都没法和真正的downhill ski boots比。
Skins:black diamond glidelite mohair mix
Glide的能力非常好,意味着雪好,坡不陡的时候能飞快的touring,但止滑上坡的能力不算强
Ski Crampon: Dynafit Ski Crampon
真 坑爹货,表现比magic同学的小牌子crampon差太多,严重考虑再买一款
Mountaineering Crampon: Grivel G10
对于early season没什么石头的山这个10点冰爪足够了,便宜也不重
Ice Axe: Petzl Glacier LiteRide
(这次登山发生在Ueli Steck滑坠的同一天,纪念永远的Swiss Ma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