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中国可能在下周批准的超过10万亿元的财政刺激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地方化债”,包括用于帮助地方政府应对隐性债务风险的6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和用于未来五年闲置土地和房地产购买的4万亿人民币的专项债。文章还讨论了该方案与经济增长、GDP目标增速、财政政策的持续性和充分条件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财政刺激方案的核心是“地方化债”。
方案包括6万亿特别国债和4万亿专项债,主要用于帮助地方政府应对隐性债务风险以及未来五年闲置土地和房地产的购买。
关键观点2: 方案预计与11月5日的美国总统投票周重合,可根据选举结果调整规模。
这表明该财政刺激方案的实施时间与重要的国际事件相关联。
关键观点3: 关于10万亿是否足够的问题。
文章指出,财政刺激的核心是到位并持续,否则效果可能不明显。作者认为,如果一次性给予足够的刺激,可能会有超预期的效果。但这也涉及隐债、信用等问题,需要综合考虑。
关键观点4: 回顾过去的刺激政策及其后遗症。
文章以2008年的4万亿刺激政策为例,说明过于强烈的刺激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强调了需要学习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单纯依赖过去的经验。
关键观点5: 经济恢复增速是否为首要目标的问题。
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即经济尽快恢复增速是否为首要目标?这个问题决定了最终的答案,强调了目标导向的重要性。
正文
最近都在说,我国考虑在下周批准超过10万亿元的财政刺激方案。
这次刺激的核心目标是
“
地方化债
”。
其中
包括6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
主要用于帮助地方政府应对隐性债务风险,
三年内筹集。
以及
4万亿人民币的专项债,用于未来五年闲置土地和房地产购买。
这一方案预计11月初讨论,时间正好与11月5日的美国总统投票周重合,以便能够根据选举结果调整财政方案的规模。
从经济增长角度,2023年GDP126万亿,2024年目标增速5%,也就是GDP增加6.3万亿。
假定,实际GDP没有增长,只是假定,只是假设,只是讨论,与目标的缺口就是6.3万亿。
所有的需求缺口都需要额外需求来补足,主要就是财政政策。
但是财政刺激有一个核心点,刺激要一次性给到位,而且要持续,否则没有效果,这一点在隔壁三十年危机和美国大危机中已经多次验证过了。
所以如果10万亿一次打满,那就是超预期,大概率经济筑底,后续择机翻转;
如果10万亿挤牙膏,那就是不及预期,还会继续下滑。
从10万亿的核心目标出发,这次刺激的核心目标是“地方化债”。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地方债务余额44.74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6.44万亿元,专项债务28.29万亿元。这还不包括隐性债务。
当前经济稳定的核心是上面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是经济着陆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10万亿够用么?这个问题这里不讨论,涉及到隐债、信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