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竟是“晚清第一贪”?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2-06 14:18

正文



本 文 约 5300 字

阅 读 需 要 16 分 钟 


1917年1月29日,尽管此时已经不再是大清的天下,但曾经的铁帽子王奕劻的死讯还是在寒冬的北京城掀起了一丝波澜。


作为爱新觉罗家的皇帝,早已退位的溥仪在宫中听到消息后,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哀痛。在面对给这位族中的长辈赐谥的请求时,年幼的溥仪掩饰不住内心的厌恶,否决了内务府拟定的“哲”,重新给了“谬、丑、幽、厉”四个谥号,让内务府挑选。



所谓谬丑,南宋孝宗憎恶秦桧,以此为其谥;所谓幽厉,西周的厉王、幽王都是昏庸残暴之君,可见此四字都是恶谥。最后,还是在周遭亲贵的合力劝说下,溥仪才勉强将其谥号改成了“密”,意为追悔前过。尽管如此,这仍然是清代亲王中谥号最差的。


那么,作为大清的最后一位铁帽子王,是什么原因让年幼的皇帝对这位王爷如此厌恶?这还要从奕劻的一生说起。



远支宗室,罪人之后


清道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1838年3月24日),奕劻出生于北京。他的祖父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父亲是永璘第六子绵性。永璘去世后,按清代降爵袭封的规定,其第三子绵愍(mǐn)承袭为庆郡王。道光十六年(1836),绵愍去世,道光帝降旨把绵志之子奕彩过继给无嗣的绵愍,同时开恩让其仍承袭为郡王爵。道光二十二年(1842),奕彩丧中纳妾及行贿宗人府等事被发觉,奕劻的父亲辅国公绵性欲趁机填补奕彩留下的郡王爵而行贿,结果两人双双被夺爵,绵性还被发配盛京。绵性的哥哥绵悌也因包庇绵性之罪而被降为镇国将军。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一月,绵悌死,道光帝又把奕劻过继给绵悌,降袭辅国将军。所以才有奕劻“以罪人子,本不应继近支袭爵,乃先行过继别房,然后转继”的说法。



结交慈禧,和谈发迹


作为远支宗室的奕劻,他本来大概率是庸庸碌碌地过完一辈子,在历史上只留下短短几行字而已。但历史的转轮却让他走向了权力中心,逐渐成为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


奕劻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真正开始崭露头角,还要从中法战争开始说起。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战争伊始,清军连连失利。在前方战事告警之时,以领班军机兼总理衙门大臣奕䜣为首的军机处与总理衙门却战守无方,拿不出任何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令慈禧非常不满。1884年4月8日,慈禧下诏免去奕䜣差使,撤去恩加双俸,令家居养病,并成立了以礼亲王世铎为首的新的军机处。4月9日,慈禧再次下诏,任命奕劻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务。


入主总理衙门之后,如何对法交涉,成为摆在奕劻面前的难题。彼时,慈禧的战略意图是以战促和,即通过战争的方式迫使法国坐到谈判桌前和谈。在洞悉慈禧的意图之后,奕劻与时任粤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联系,在了解到法方“不特急于恫喝(吓),亦急于了事”的情况后,奕劻拒绝为了答应法国的议和请求而匆忙与法国缔约。


1884年5月11日,《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签订,其中有5条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2)法国不索赔款,中国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3)中国将驻北圻的军队调回边界;(4)法国答应在与越南修约时,决不出现有损中国政府体面的字样;(5)三个月后,双方各派全权大臣,照以上各节,制定细则。


尽管看似尘埃落定,但奕劻仍然通过赫德等人关注事态发展,并积极询问德璀琳对时局的看法。通过赫德等人的分析,奕劻意识到这份条约并不会如清廷所愿。事实发展确实如此。

6月23日,在清军撤离期限尚未到时,法军突然进入谅山附近的北黎地区,要求“接防”,并向清军阵地开火。清军被迫还击,两次打退法军进攻。在“北黎冲突”发生后,法囯向清廷提出抗议,并要求赔款和立即执行简明条款。面对“朝廷允和而法人背约”的窘境,奕劻在充分揣摩慈禧的意图后,派人赴上海与法方沟通。

同时,针对法军意图染指中国台湾与福建的军事行动,奕劻也主张清廷备战。

奕劻还告诉企图居中调停中法战事的美国驻华公使杨约翰,美国提议让中国赔付法囯的款项,因为法军进攻基隆的原因,中国将拒绝支付。并在9月22日接见杨约翰等人时,再次代表清廷表达了强硬立场:

“现在法国若请贵国与别国来说,先把赔偿一层撇开,或可再商……现在可先与杨大人说明白,法国若来说和,赔偿是不能的,铁路用法国工匠也是不能的,海岛租地也是不能的。除此三端,若另有平允的法子,或可商量。因法国先行开仗,即津约五条现在也不能算的。”



之后,奕劻按照慈禧以战促和的想法,最终促成《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的签订。由此,显示了才干与忠诚的奕劻让慈禧青眼相加,获得了慈禧的信任。



贪污腐化,牟取私利


有清一代,官员俸禄并不丰厚,贪腐之风盛行。《官场现形记》中说:

“一紧,二慢,三罢休。各式事情到手,先给人家一个老虎势,一来叫人家害怕,二来叫上司瞧着办事还认真:这便叫做‘一紧’。等到人家怕了我们,自然会生出后文无数文章。上司见我们紧在前头。决不至再疑心我们有什么,然后把这事缓下来,好等人家打点:这叫做二慢。‘千里为官只为财’,只要这个到手,无论原告怎么来催,我们只是给他一个不理。百姓见我们不理,他们自然不来告状,这就叫做三罢休’。”

这正是晚清官场乌烟瘴气的真实写照。奕劻浸淫于此,很难不受影响。


从近人研究看,奕劻贪腐在其掌管总理衙门时已开始显露,但那时只是“不得已收一二小物”而已。之后,随着官位越来越高,他的贪欲也愈来愈强。光绪二十七年(1901),奕劻作为全权大臣参与议定《辛丑条约》。议和成功后,奕劻在清廷眼中“功劳甚巨”,一干官吏对他愈发热络。光绪二十九年(1903),荣禄病逝,奕劻成为领班军机大臣,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外交家施肇基在回忆早年拜访奕劻的经历时,曾提到送红包的事情。他说:


“余得(外务部)右丞时,初次见庆王,送贽敬两千两,门包双份,各十六两,一给男仆,一给女仆,(通常门包为三十二两一份,时王府仆役人多而无薪给,皆赖此以为生。)此在当日,已为极薄之礼仪。此分贽金,余本不愿送。”


上门拜访,在给奕劻行贿之外,竟然还要给庆王府的仆人红包。而根据记载,清代一个知县一年的俸禄,不过四五十两白银,庆王府一个仆人,就能收受32两的红包,可见奕劻贪腐之严重。

除了在官员拜访时收取各类红包,对于军国之需,奕劻也一样照收不误。荣禄去世后,为了维护自己对北洋新军的管辖,袁世凯不惜动用练兵费用向奕劻行贿。据记载,袁世凯、铁良、凤禹门都利用“吃空饷”的手段,将拨付的军费转而向奕劻行贿,以至于人人皆知。


同时,奕劻还利用掌管练兵处的机会,发展北洋系下属,通过这些人公开卖官鬻爵,从中牟利。曾经就有笔记记载说,有一个名叫董遇春的人,利用自己父亲在北洋大臣处当门子的机会,充当政治掮客,为人谋取官职,奕劻因此十分器重这个人,并通过这个人收受贿赂。


结拜干亲在清代官场十分流行。奕劻也通过认干儿子的方式收受各类财物。比如陈夔龙的夫人就是奕劻的干女儿,他也就成了奕劻的干女婿。通过这层关系,他谋取到了直隶总督的官职。到任后,陈夔龙每年必定会进奉冰敬、炭敬合计数万两白银,其他的绸缎、美食、赏玩器物另算。面对如此丰厚的礼物,奕劻还故作姿态,说太费事了,以后要少一些。但陈夔龙却看破了奕劻是惺惺作态,恭维说这种事情是“琐事”,请奕劻不必烦心。



除了以上的各类贿赂,在节庆典礼、婚丧嫁娶、拜寿问安时,各种公开或者隐秘的馈赠、贿赂更是屡见不鲜,令人瞠目结舌。晚清名臣岑春煊指责奕劻:

“大法方能小廉,庆亲王奕劻,贪庸如此,身为元辅,何能更责他人?”


扳而不倒,冷落人心


但当时,因奕劻深受慈禧宠信,大部分朝臣对于他的贪污受贿都是讳莫如深。不过随着清朝统治危机的不断加深,还是逐渐有一些御史将矛头指向了奕劻。


1903年11月10日,广东道监察御史蒋式瑆上奏,陈述以奕劻为代表的廷臣之失:

“军机大臣庆亲王突劻素有好货之名。入直枢廷以来,曾几何时,收受外省由票号汇集之款,闻已不下四十万两。其在京师自行馈献者,尚不知凡几。贿赂公行,门庭若市,至有因结拜师生未逾,旬日而简放外任者。钱能通神,其应如響,甚至俄人以外交经费五百金来运动该亲王,亦复收受,诚不解其何以丧心病狂至于此?”

他公开指责奕劻卖官鬻爵,贿赂公行,甚至连俄国人为了达到外交目的都来行贿。接着又指责军机大臣瞿鸿禨“从前仰鼻息于荣禄,今则仰鼻息于奕劻”,并说外务部在交涉云南铁路问题时对法国让步,“不以口舌力争,愦愦允许,以致俄人从,恐此后英索长江,德索山东”。同时还弹劾奕劻之子载振不顾朝廷法令,随意卖官鬻爵,又指派亲信盘剥南洋华商,并泄露考题给干兄弟的同乡……可最终得到的回应只是留中不发,不了了之。


1904年4月17日,蒋式瑆再次上奏,揭发奕劻在汇丰银行存放巨额私款,希望他将存款转存官办银行,其中说:

“臣风闻上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俄日宣战消息已通。庆亲王奕劻知华俄与日本正金银行之不足恃,乃将私产一百二十万金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存放。该银行明知其来意,多方刁难,数次往返,始允收存月息仅二厘,鬼鬼祟祟情殊可怜。该亲王自简授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上年九月间,经臣据折参奏在案,无如该亲王不自返,但嘱外官来谒,一律免见,聊以掩一时之耳目,而仍不改其故常。”

点明了奕劻仅在汇丰银行的存款就达到120万两,并几乎点明这些钱财都是索贿得来。可惜,此次上奏仍是留中不发。


在蒋式瑆弹劾后,奕劻行为稍有收敛,但仅是短暂沉寂,不久之后,庆王府仍是门庭若市,大小官吏无不奔走。1907年,奕劻之子载振在赴东北途经天津时,袁世凯派亲信段芝贵招待载振,席间献上名伶杨翠喜,后又行贿十万两白银。此事不久就被舆论所知,人言籍籍。御史赵启霖上奏弹劾奕劻父子(奕劻、载振)

“不思时事艰难, 日甚一日……在奕劻、载振父子,以亲贵之位,蒙倚畀之专,惟知广收贿遗,置时艰于不问,置大计于不顾,尤可谓无心肝。”

更说明此事已经引起舆论公愤,要求严厉惩处。迫于压力,清廷派出载沣与孙家鼐进行调查。可载沣年少尚无根基,孙家鼐又久浸官场不愿牵扯太深,调查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宣统二年(1910)正月,此时距离大清朝灭亡只剩下了一年多时间。这年,御史江春霖上《劾庆亲王老奸窃位多引匪人疏》,指出奕劻的罪行已经不局限于收受贿赂,而是与袁世凯互相勾结,网罗私人,培植党羽,严重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威,并点出了宝棻(fēn)、恩寿等奕劻党羽的具体名单。此时的清廷已然江河日下,无力面对此事,于是下诏斥责一番,仍是草草了事。

三次弹劾,最终都是不了了之,让不少仍对清廷心存幻想之人心灰意冷。宣统二年(1910)二月初二日的《盛京时报》就刊载了这样一篇报道,其中评论道:


“前有赵启霖为言官之铮铮者,因参庆邸振贝子罢职,幸监国(指载沣)仰体圣怀,洞其是非,故于年前启用,特授四川提学使,以为敢言者劝。今江侍御史遭此谴责出署,而三麟中止于一赵炳麟,其谏垣冷落不禁怅然。”


可见时人之心寒。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的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退位,清朝正式终结。

有人说,清王朝的灭亡是时代的趋势: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大大小小的革命在世界各地爆发;20世纪也是转型的世纪,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中华大地由传统急速转向现代,清王朝犹如现代化浪涛之中的破船,尽管尚有三千铁钉,可毕竟是过时的老船,注定无法航行在现代社会的航道中。

虽然历史大势如此,奕劻之流,仍然要为清王朝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所遭受的灾难负责。正是因为他的贪污腐败,助长贪腐之风,让人民承受了更多的苦难。

参考资料:

①刘鹏超:《奕劻贪污与晚清政局》,南开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张晓波:《大清王朝最后一个铁帽子亲王》,《文史博览》2011年10月。

③马平安:《奕劻与中法战争》,《史学月刊》2019年第8期。

④许放:《清代最后一座铁帽子王府的变迁》,《文史天地》2021年10月。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END
作者 | 成蹊
‍‍‍‍‍‍‍‍‍‍‍‍
编辑 | 胡心雅 
排版编辑 | 吴倩雨(实习)
校对 | 古月




国历好物



13代归义军共守绝域
心向汉域,归义唐土
莫高窟里最波澜壮阔的晚唐史诗
国民历史读物《国家人文历史》专业团队
最新力作
讲透晚唐河西走廊地缘政治
刘后滨 马伯庸 曹盾 张苗 倾力推荐
点击下方封面,即可购买
↓↓↓


在看”的永远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