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电台主播/小方
“脖子以下”改革的刀子正在落下,许多部队陆陆续续传来移防的消息。从繁华都市,到边疆海岛;已经在一个城市落地扎根,又要远走他乡,改革的阵痛已经活生生地落到普通官兵的身上。
那些认为改革就是改高层,与基层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恐怕再也难淡然处之。改革就是要触及利益的,改革就会有牺牲,改革就会有痛,改革与每一个人相关。
59年前,有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领导派他去北京帮助工作。他二话没说,行李都没收拾就去了。这一去就是30年。
由于工作保密的关系,他甚至不能告诉家人去干什么了。面对家人的怨恨,他选择默默承受,隔断亲情。
直到30年后,他的事迹被上海文汇月刊报道,他的家人才理解他、宽恕他。家人的最终理解,他留下了热泪。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个人就是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他的故事让我数度落泪。
30年隔断亲情,忍受孤独和寂寞,把整个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祖国核潜艇事业,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常想,为什么那一代人那么有牺牲精神?爱国之情固然有之、服从组织纪律固然有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追求人生的意义吧。
黄总设计师最后谈到无数为核潜艇事业牺牲的人们时说:“如果你们要问他们这一生有何感想,他们会自豪地说,这一生没有虚度。再问他们,你们对此生有何评述,那他们会说,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事业,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
他的母亲得知他的事迹后是满腔泪水!他的母亲终于自豪不已,在痛心之余也自豪。30年与儿子分离之痛转换为强烈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如此强烈,以至于30年的离子之痛都愿意承受。
她把我的弟弟妹妹们,还有她的子孙们召集过来,只说了一句话,“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谅解。”
一句“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谅解”,30年的怨恨、痛苦都释然了。如果不是崇高的意义引发的自豪感,恐怕给她再多的金钱,也难以平复30年的离子之痛。
也许,许多人前一天收到新的任职命令,第二天就要离开熟悉的城市,离开家人,去遥远的岗位报到,这一去多少年能回来是个未知数,与59年前的黄总设计师何其相似。
爱国主义和铁一般的纪律意识固然是军人甘于牺牲的重要原因,但是如何给予军人牺牲以意义感,毫无疑问是推进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人活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意义是对个体而言,其意义在于满足个体从当前到死的那一刻的所有需求。你赚的钱越多,做的官越大,获得的知识技能越强,后面的日子就越好过。
这一意义,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得到。
第二种意义是对人类整体而言,其意义在于对某个群体、民族乃至人类进步作出的贡献,这一意义是永久的。孙子去世2500多年,他的军事思想仍然对我们的作战有重要指导意义;牛顿去世280多年,他的力学三大定律仍然对我们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再过一万年,孙子的军事思想、牛顿的定律对人类还是有意义的。新的思想、理论也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
可见,第二种意义远大于第一种意义,并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剑客君认为军人的意义主要来自3句话。
第一句话:一是给予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岗位。改革本质是改变军队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解放和发展战斗力。在所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为核心、最具活力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黄总设计师如果当年被分配到某基层当一名排长,由于不会带兵,最终成为问题干部,他的故事就毫无美感了。这当然不是说排长岗位不重要,而是他的才能不适合这一岗位。
传统的计划式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曾经对于配置高端人才发挥了高效的作用——黄总设计师就是成功的典范,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者思想的侵蚀,这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一支现代化军队对人才的需求。
提高军人个体在配置中的话语权,发挥技术在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似乎是一种必须正视的趋势。
第二句话:有意义的任务。部队有一句话,“不怕有任务,就怕没任务”。有任务就是有意义。安逸享乐从来都不是军人的追求。部队还有一种现象,越是执行重大任务的年度,官兵留队愿望越强烈。通俗地话讲,“执行重大任务,回家好吹牛”。
本质上讲,还是寻求一种意义。部队对写材料深恶痛绝,剑客君也听到一种现象,说军委机关的笔杆子,每次听到写材料的任务就像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兴奋,这些人在写材料中找到了意义。
那些把整个人生献给核潜艇事业的人们,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自豪地说他们的一生没有白过,正是因为他们有制造核潜艇的任务。
强军梦是一个宏大而抽象的概念,她需要分解成许多具体的任务
——你们单位任务是建一个模块化旅;
——他们单位任务是造一件撒手锏武器;
——还有的单位任务是攻克一个军民融合课题;
各个单位围绕各个任务,凝聚一班人,最终每个任务完成了,强军梦实现了,每名军人的人生也有了意义——他可以自豪地说,他曾参与了强军征程中的某一项重大的项目。
第三句话:给予军人崇高的荣誉感。虽然对于那些经历“赫赫而无名的人生”之路的人来说,个人已经在人生意义实现中得到满足,名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但是对于他们亲人来说,没有崇高的荣誉,怎能让心中的悲痛释然?
假如黄总设计师的妈妈没有看到他的事迹报道,假如核潜艇工作者在当时中国没有享有无上崇高的荣誉,她30年的离子之痛又如何能够释然?
我们要求军人牺牲奉献理所当然,但是他们的亲人呢?他们是市场经济的一份子,他们并不能读懂军人牺牲的意义。没有崇高的荣誉,又如何能够要求他们接受这突如其来的牺牲?所以给予军人荣誉,更多的是让军人的亲人在痛心之余,也能够自豪!
第四句话:职业前景应该更加透明。
建设科学规范、导向正确、前景透明的职业发展路径是职业化的目标。每一名军官或士官应该清楚自己在部队有哪些路可以走,可以达到什么目标,需要付出什么样努力。
这样,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确立奋斗目标,每天努力一点,自己向着目标就前进了一步。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军官对未来迷茫,既想走,又想留;既想继续干行政,又想转技术;既想交流人武系统,又想在作战部队继续好好干,就是因为职业前景的不透明。
军官职业前景透明的前提是干部政策的透明。现在的情况是,干部政策的知情权、解释权集中掌握在干部部门手中。其他军官要了解相关政策法规需要向干部部门咨询。知情权的间接性不可避免地造成政策法规知情权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必然造成政策法规对大部分军官不透明。
军官职业前景透明的关键是依法使用干部。法是客观的,军官只要对照法的标准去提高自己,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人是主观的,领导说你行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这种职业的前景就没有透明度可言。
第五句话:应该加大军官任职交流力度。
从道理上讲,我军是党的军队,我军的军官是党的军官,而不是某个单位的军官,更不是某个领导的军官;守卫边防、海岛是所有军人的责任,而不是某部分军人的责任,因此,军官交流任职天经地义。
从军官个人价值的实现上讲,“树挪死,人挪活”,通过不同岗位的交流,可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可以更好地找到自身特长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结合点。当前,影响军官任职交流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单位福利待遇差距太大,同时又缺乏配套的刚性任职交流法制规范,以至于一放开任职交流,待遇好的单位必然人满为患,待遇差的单位必然没人去。
一方面要减少不同单位的待遇差距;另一方面要给不同单位设立刚性门槛,即你想交流到待遇好的单位可以,但是必须满足某些条件。
每晚8点半,剑客君与你不见不散!
首发媒体:再出发
投稿|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