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夏 S1090513080006
涂婧清 S1090520030001
田登位 研究助理
2024Q1主动偏股公募基金仓位微降,主板配比回升,双创配比回落,持仓集中度回升,风格偏好大盘。一季度调仓方向集中加仓稳定红利、出海链、资源品板块。此外,公募基金对港股的配比Q1小幅回升。
⚑
主板配比回升,双创配比回落
。2024Q1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对主板配置比例回升,双创板块配比大幅下降。2024Q1主动偏股公募基金持仓中,主板占比上升;创业板占比较前期回落;科创板重仓股占比也有所下降。
⚑
一季度集中加仓稳定红利、出海链、资源品板块。
从一季度主动偏股公募基金调仓思路来看,大致有三条思路:一是布局稳定红利板块。增配煤炭开采、电力、国有大行、铁路公路等高股息低波动,自由现金流充沛板块。二是布局出海链板块。随着海外需求的逐渐恢复,出口链景气度相对较高,白色家电、轻工、工程机械等一些出海板块受到不同程度加仓。三是布局资源品板块,主要受全球定价大宗商品价格走强催化。供给预期收缩,库存水平较低的铜铝等工业金属涨价。美债超发导致美元内在价值持续贬值,央行购金需求旺盛,叠加地缘冲突不断贵金属避险价值凸显,黄金等贵金属价格大涨。
⚑
持股集中度触底回升,风格偏好大盘。
2024Q1主动偏股公募基金持仓中,沪深300成分股和中证红利成分股占比上升;中证1000和中证2000占比有所下降。
⚑ 大类行业:加仓资源品、新能源、消费者服务、公用事业,减仓医药及TMT。
资源品:
增配工业金属、小金属、贵金属、煤炭开采、炼化及贸易。
消费服务:
加仓家用电器、轻工制造,减仓农林牧渔、社会服务。
中游制造:
集中增配电力设备、交通运输、汽车。
金融地产:
增配国有大行,继续减仓房地产开发、保险证券。
公用事业:
增配电力。
TMT:
增配通信、传媒,减配电子、计算机。
医药:
大幅减持,仅医药商业二级行业小幅加仓。
⚑ 加仓的赛道主要包括中特估、储能、锂电、白酒、光伏、绿电等。
减仓的赛道主要包括CXO、航空产业链、医疗器械及服务、工业互联网、半导体国产替代、AI等。
⚑ 2024Q1,公募基金与北上资金在行业偏好上出现较大分歧,一致净买入的行业有银行、有色金属、家用电器、公用事业、通信、交通运输等;
一致净卖出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社会服务、钢铁、建筑材料等行业。北上资金和公募基金的分歧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电子、国防军工、非银金融、轻工制造、传媒等
⚑ 2024Q1公募基金对港股的配比回升,
主动偏股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港股占比9.27%,较前期上升0.57%。
⚑ 风险提示: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海外政策收紧超预期
一是布局稳定红利板块。增配煤炭开采、电力、国有大行、铁路公路等。
煤炭、电力、铁路公路等板块高股息低波动,板块自由现金流充沛,具备较强防御属性。国有大型银行基本面相对稳健,静态PB估值相对较低,大型银行负债成本有优势平均股息率高。
二是布局出海链板块。
随着海外需求的逐渐恢复,出口链景气度相对较高,白色家电、轻工、工程机械等一些出海板块受益。一季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5%,明显高于23年年底的-4.65%。尽管在高基数的影响下单3月的增速转负,但参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来看,仍然呈景气改善趋势。在全球制造业回暖和海外库存回补的背景下,出口预计仍然是景气改善的重要方向。
三是布局资源品板块。
供给预期收缩,库存水平较低的铜铝等工业金属涨价。美债超发导致美元内在价值持续贬值,央行购金需求旺盛,叠加地缘冲突不断贵金属避险价值凸显,黄金等贵金属价格大涨。全球定价大宗商品价格走强,A股上游资源板块同样受到公募基金青睐。
2024Q1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对主板配置比例回升,双创板块配比大幅下降。
2024Q1主动偏股公募基金持仓中,主板占比72%,较前期上升3.31%;创业板占比17.74%,较前期回落1.39%;科创板重仓股占比9.84%,较前期回落1.91%。
主动偏股公募基金的持股集中度触底回升。
2024Q1前20大重仓股、前50大重仓股和前100大重仓股的持股市值占比分别为29.20%、41.95%、55.32%;分别较前期变化2.54%、2.97%、3.36%,前20、50、100大重仓股占比均大幅回升。
从主动偏股公募基金对主要指数的持仓占比来看,沪深300与中证红利占比回升,中证1000和中证2000占比回落。
2024Q1主动偏股公募基金持仓中,沪深300成分股占比60.76%,较前期上升2.53%;中证红利成分股占比5.51%,较前期上升0.79%;中证1000和中证2000占比分别下降1.62%和0.41%。
2024Q1,主动偏股公募基金中前20%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占比为77.3%,相比2023年四季度上升0.7%,主动偏股类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集中度小幅回升。
从老基金申赎情况来看,2024Q1主动偏股基金总份额延续净赎回,即使加上净申购的指数基金,偏股老基金整体净赎回,可见当前赎回主动管理基金买ETF或者申购其他被动型指数产品的趋势依然持续。
分类来看,2024Q1平衡混合型基金老基金份额小幅赎回30亿份,而偏股混合型基金老基金大幅净赎回,净赎回974亿份,被动指数型基金则净申购763亿份,净申购规模缩小。不同行业上,各类型主动偏股基金规模均有所下降,科技医药大类行业基金规模降幅较大。
2024Q1四类主动偏股公募基金平均仓位为86.25%,较2023年末下降0.55%。
2020年以来主动偏股公募基金基本都是高仓位运行的,仓位基本都在85%以上,这一定程度表明,在结构性行情下,公募基金对于调整仓位水平的诉求在下降,而更多时候体现在行业配置结构上。
具体分类来看,四类主动偏股公募基金仓位普遍下降,平衡混合型基金下降1.50%,仓位降幅最大;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分别下降0.99%、0.67%、0.29%。
主动偏股公募基金的持股集中度触底回升。2024Q1前20大重仓股、前50大重仓股和前100大重仓股的持股市值占比分别为29.20%、41.95%、55.32%;分别较前期变化2.54%、2.97%、3.36%,前20、50、100大重仓股占比均大幅回升。
从主动偏股公募基金对主要指数的持仓占比来看,沪深300与中证红利占比回升,中证1000和中证2000占比回落。2024Q1主动偏股公募基金持仓中,沪深300成分股占比60.76%,较前期上升2.53%;中证红利成分股占比5.51%,较前期上升0.79%;中证1000和中证2000占比分别下降1.62%和0.41%。
2024Q1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对主板配置比例回升,双创板块配比大幅下降。
2024Q1主动偏股公募基金持仓中,主板占比72%,较前期上升3.31%;创业板占比17.74%,较前期回落1.39%;科创板重仓股占比9.84%,较前期回落1.91%。
2、大类行业:加仓资源品、新能源、消费者服务、公用事业,减仓医药及TMT
2024Q1主动偏股公募基金对资源品、新能源、消费者服务、公用事业配比回升,医药、TMT、金融地产配比回落。
配比回升板块:资源品
配比12.4%,较前期提升2.11%,为近十年97.7%分位。
新能源
配比20.4%,较前期提升1.53%,为近十年71.9%分位。
消费者服务
配比22.7%,较前期提升1.31%,为近十年50%分位。
公用事业
配比2.7%,较前期回升0.88%,为近十年63.6%分位。
中游制造
配比25.4%,较前期上升0.45%,为近十年79.5%分位。
配比回落板块:医药
配比11.6%,较前期回落2.92%,为近十年18.2%分位;TMT配比20.8%,较前期回落1.74%,为近十年61.4%分位;金融地产配比4.1%,较前期回落0.12%。
3、行业:加仓有色金属、通信、家用电器、公用事业、电力设备
▶
资源品:增配工业金属、小金属、贵金属、煤炭开采、炼化及贸易。
供给预期收缩,库存水平较低的铜铝等工业金属涨价。
美债超发导致美元内在价值持续贬值,央行购金需求旺盛,叠加地缘冲突避险价值凸显,黄金价格大涨。
煤炭、石油炼化及贸易板块高分红,具备较强防御属性。
▶
消费服务:加仓家用电器、轻工制造,减仓农林牧渔、社会服务。
家用电器二级行业方面集中加仓白色家电(+1.19%),受益于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家电更新换代成为行业新增长点。同时随着海外需求的逐渐恢复,出口链景气度相对较高,白色家电、轻工一些出海公司也同样受益。
▶
中游制造:集中增配电力设备、交通运输、汽车
。
重点增配电力设备(+0.72%),主要集中增持电池(+0.59%)、电网设备(+0.29%)等细分行业龙头。
▶
金融地产:增配国有大行,继续减仓房地产开发、保险证券。
大型银行基本面相对稳健,静态PB估值相对较低,具备一定安全边际。此外,大型银行负债成本有优势,平均股息率高。
▶
公用事业:增配电力。
电力增配0.82%,行业现金流充沛+高分红,防御性配置价值凸显。
▶
TMT:增配通信、传媒,减配电子、计算机。
通信增配1.15%,通信服务及通信设备子行业均有加仓,AI产业趋势持续验证和演进,相比于计算机(-1.70%)、电子(-1.31%),通信业绩兑现度更高,获得公募基金一季度青睐。2023年开始,美国更多的半导体脱钩政策进一步加码,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领先一步使得中美半导体不再同步运行。
▶
医药:大幅减持,仅医药商业二级行业小幅加仓。
医药板块大幅减持,主要受中美关系不稳定,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以及院内销售恢复不及预期Q1业绩差等影响。
从不同赛道核心持仓来看,加仓的赛道主要包括中特估、储能、锂电、白酒、光伏、绿电等。
减仓的赛道主要包括CXO、航空产业链、医疗器械及服务、工业互联网、半导体国产替代、AI等。
2024Q1,公募基金与北上资金在行业偏好上出现较大分歧,
一致净买入的行业有银行、有色金属、家用电器、公用事业、通信、交通运输等;一致净卖出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社会服务、钢铁、建筑材料等行业。
北上资金和公募基金的分歧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电子、国防军工、非银金融、轻工制造、传媒等。
相比于23年四季度,基金重仓股估值有所回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
整体法和中位数法的PE-TTM分别为13.04和21.97。目前整体法计算下的估值处在2008年以来的中枢以下,而中位数法计算下的估值-1标准差的水平以下。
2024Q1公募基金对港股的配比回升,主动偏股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港股占比9.27%,较前期上升0.57%。
在2024Q1基金的重仓持股中,前50大重仓股中港股数目与2023年四季度持平;前300大重仓股中港股数目由23升至27;前500大重仓股中港股数目由40升至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