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中,副都督孙礼是属于那种大众脸的人物。要不是后来戏精上身,配合司马懿演出各种心领神会,帮助司马懿气死曹真,救下司马昭,我们可能还真记不住三国里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然而,历史上的孙礼,在这一时期跟司马懿其实并没有什么交集,甚至很可能还站在司马懿的对立面。他是魏明帝曹叡的心腹,能文能武,是除曹休、曹真、张颌等名将之外,又一能牵制司马懿的有力人物之一。在明帝托孤时,更是被委以重任,去帮助曹爽掌权。不过后来,他却倒向了司马懿一边。电视剧则将这个时间线向前跳进了十几年。
说孙礼是司马懿一党,是有实锤的。
孙礼的第一次出名,是因为一次类似侠客行的经历。大约在公元205年后,孙礼被曹操征辟为司空军谋掾(司空麾下参谋军事的属官),而此时他的一个同乡马台犯事了,按罪当斩。马台曾在战乱中帮孙礼寻回老母亲,所以这一次孙礼知恩图报,也帮了马台一把,emmmm....帮他越狱了!
干完这事后,孙礼就跑回去自首了。曹操知道后,怜其忠义,将他们两人都免死。(曹操:好像被套路了…)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也。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初丧乱时,礼与母相失,同郡马台求得礼母,礼推家财尽以与台。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既而曰:“臣无逃亡之义。”径诣刺奸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三国志》)
此后不久,孙礼被外放出去担任各种地方官员,积攒了一些剿匪的功劳,累迁至太守。公元228年,魏吴石亭之战爆发。孙礼作为琅琊太守随军出征,曾劝谏征东大将军曹休不要过于深入,曹休不听,结果大败。经此一役,魏国二十多年不敢再对东吴发动大的攻势。
此战以后,孙礼继续做了一段时间太守,就进入了尚书台。有一次跟随曹叡出门打猎,忽然一头猛虎扑来,眼看就要扑到曹叡面前了,说时迟那时快,孙礼提剑下马,化身打虎英雄,上去就和老虎好好干了一架(老虎:我册……我以为是武松……)。曹叡对他好感倍增!
天不假英年,临终前,曹叡将曹爽(曹真之子)和司马懿指定为辅政大臣。为了帮助曹爽对抗这个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曹叡也是操碎了心。他将孙礼叫到御前,嘱咐他好好辅佐曹爽(显然,这时候孙礼和司马懿还不是一路人,至少曹叡是这么认为的)。
曹叡给孙礼安排的职位是大将军长史和散骑常侍。大将军长史是大将军(曹爽)的属官,散骑常侍是皇帝的侍从官。所以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孙礼都可以成为曹爽十分有力的臂助。
然而,曹爽却看不起他,不久后就将他外放为扬州刺史了。当时的扬州,是魏和吴战争的集中爆发地之一,可谓前线中的前线。曹爽此举,应有故意排挤或盼他犯错获罪的用意。也许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孙礼才逐渐倒向了司马懿一边。
令曹爽意想不到的是,孙礼在战场上非但没犯错,还立了功。曹爽很不爽,借着一起清河郡与平原郡的争地案,直接将他撵回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