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产保护月的退潮,一大波好莱坞大片正在以一只手掰得过来的速度向我们涌来。
其中,最受关注的,毫无疑问是诺兰的新片——
敦刻尔克
Dunkirk
一张海报上,不需要任何红人名咖的流量加持,甚至连基本的主角名单都没有。
「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名字,足矣。
从惊艳四座的处女作《追随》,到全球爆款的《蝙蝠侠》三部曲,再到烧脑代表作《盗梦空间》,以及被捧上科幻神坛的《星际穿越》。
入行20年,诺兰从来没有让观众失望过。
一次都没有。
坊间有一句打趣的评论:
诺兰说:如果我活得够长,那么豆瓣TOP250就被我承包了。
酷炫花哨的非线性结构,加上偏商业题材的内容选择,让诺兰的电影既能满足普通观众的娱乐口味,又达得到影迷观众的高质量标准,因此赢得了广大粉丝的喜爱。
尽管水准有目共睹,但奥斯卡学院派始终不怎么待见商业电影。
所以诺兰神作那么多,却只提名过三次奥斯卡:
两次原创剧本(《盗梦空间》、《记忆碎片》)
一次最佳影片(《盗梦空间》)
其他的都是视听剪辑等技术奖项,并不直接归属诺兰。
而这一次的《敦刻尔克》,或许将会是诺兰离奥斯卡最近的一次。
不过他本人并不care这些。
影片在IMDb上评分8.4
豆瓣评分也是8.4
虽然从观众评分来看,这个数据是诺兰作品里几乎快要垫底的,远低于《星际穿越》、《盗梦空间》、《黑暗骑士》(这三部都超9分)。
这种感觉就像是学霸偶尔考了个95,就会很低落地说这次考得好差哦。
但《敦刻尔克》在媒体评分上达到了94!
是诺兰作品履历的最高分;
也是今年为止已经院线上映的片子中评分最高的。
这说明,普通观众可能觉得诺兰这次没那么酷炫狂霸拽了,但行家看得出来,这是少了点炫技,但内功实力展现出来了。
同时也意味着,奥斯卡那帮老头老太们明年年初的时候也会点点头说,这小伙子真不错。
就在上周,香玉参加了诺兰新片《敦刻尔克》的首映礼。
首映之后,原定计划的映后导演交流会,是诺兰与吴京、黄建新之间的对谈。(不过最后因吴京时间安排冲突而临时取消,剩下诺兰和黄建新两个人)。
是的,也就是那场在微博上一度引爆几亿小粉红撕逼的「世纪尬聊」。
无聊的香玉此刻只注意到了诺神佩带了跟宫崎骏同系列的积家reverso,大概大神级导演对时间的概念和品味都惺惺相惜。
关于「世纪尬聊」这个话题,后面香玉还会说到,先回到电影上来吧。
片名《敦刻尔克》,指的是二战历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当时有超40万英法联军被德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等待救援。
在一美主演的电影《赎罪》中,也表现过敦刻尔克沙滩上的绝望处境。
那段长达4分27秒的长镜头,更是牛逼哄哄到已经被载入史册。
而《敦刻尔克》的目标也是一样的:
打造体验感,营造出一个不戴眼镜就能如同身临其境的虚拟空间。
这一点,诺兰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
电影的开场,以一声强烈到足以让全场观众瞬间集中注意力的枪响,直接切入正题。
没有温吞多余的铺垫,而是如同催眠的那一下响指动作,把人直接拽入了影像所构建起来的世界里。
这种处理手法,分明跟《黑暗骑士》里的开场抢劫案一模一样。
短短一分钟,水平立见。
说实话,在看片之前香玉还有过疑虑,一贯以「烧脑」著称的诺兰,面对这么一个常规时间线的战争历史题材,该如何处理?
会不会因此丢了以往的风格?
但整部片子看下来,香玉只能承认自己还是太天真。
谁能料到,他会从海陆空的行动时间差上面做文章。
再一次打乱时间和空间,继续花样玩非线性叙事,挑战你的大脑运转速度。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你诺神还是你诺神。
庞杂的人物信息、背景资料,影片中都做了留白。
一方面,是因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故事在英国太有名了,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程度,并不需要做更多赘述。
另一方面,切掉无用的庞杂信息,会更有利于把力量凝聚到一起。
所以影片中没有任何女性角色,儿女情长的段落更是没有存在的必要。
因为对于一个站在生死场的士兵来说,他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过去或者未来,而是争分夺秒、提高警惕,抓住任何一个可能求生的机会。
当他们站在这片沙滩上望着对面的家乡时,脑子里其实就只有一个想法:
「我要活下去」
当然了,作为中国观众或许对这一历史并不熟悉,但这并不会造成任何理解和认同上的障碍,甚至会是一件好事。
因为不知道结局,反而更容易带入情绪。
况且求生的欲望是本能的,希望和绝望这种东西的感知力与国别无关。
而对于知道结局的人来说,这部电影依然让人震撼。
就像你明明知道《泰坦尼克号》会沉下去,但你还是会被杰克和肉丝的爱情感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
故事不是重点,「感觉」才是。
诺兰在访谈中也一再地强调他对于「感觉」的重视,在对《敦刻尔克》的处理上:
我不希望把《敦刻尔克》拍成另外一部战争片,这是一个关于撤离的故事,所以我是把它当成一个关于逃离的悬疑惊悚电影,而不是战争片。
相比于去年《血战钢锯岭》的史无前例地还原战场的血腥可怖,《敦刻尔克》显得「和谐」太多。
几乎没有血腥暴力场面,德军更是没有露过一个镜头。
PG-13的定级,真的很老少皆宜。
为的就是能营造出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氛围:
所以我不显示敌军的面孔,这样的话我们就好像自己是沙滩上的士兵一样感觉到威胁,我觉得看不到敌人的面孔反倒更害怕,我希望让观众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你可能只是在很远的地方能够瞥见一些敌人。
但恰恰因为这种躲在暗处的威胁,不知道何时会突然发起的攻击,反而让紧张感和恐惧感加倍强烈、令人窒息。
突如其来的空袭,一声爆炸就让沙滩上密集地人群倒下去一片。
救援的船只一次次靠岸,但每次都是离岸没多远就被鱼雷击毁。
上一秒被救援的士兵还在庆祝自己的重生,下一秒就在惨叫声中葬身火海。
每一次希望,迎来的都只是更大的绝望。
香玉有注意到一个细节,敦刻尔克的沙滩上有着极其大量的白色泡沫状物体。
就像这样↓↓↓
我很好奇那是什么,回头查了一下:
这种海水泡沫的形成与海中的有机物质有关。大浪将空气吸入水中,与有机物质产生化学作用后就可能形成泡沫,而有机物质的来源可能是从河里流进的淡水带来的化学物质、死亡植物、腐烂的鱼类等。
简单说,是由于海洋中的腐败不洁物质产生的。
和电影联系一下也可以理解为,是因为海里的尸体太多了……
记得片中有一位长官说:
要开始涨潮了。
下属问他是怎么发现的,长官说:
因为士兵们的尸体都被冲回岸上了。
对话陷入了沉默。
不反思、反战的战争电影,都不配被称为优秀。
从反战意识明显的《全金属外壳》、《现代启示录》;
到展现人性的《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
燃烧经费的宏大场面,从来不是为了让战场变成酷炫牛逼让人恨不得上去试一试的英雄擂台,而是要让其变成荒诞绝望的地狱。
《敦刻尔克》就是一个十足的地狱,人人都只想逃离。
映后的导演交流会上,因为吴京的缺席,最后只能变成了诺兰和黄建新的「尬聊」。
聊些为什么坚持胶片、为什么要用非线性叙事等老生常谈的话题。
然而担当主持的周黎明老师却抛出「小鲜肉」话题:
在《建军大业》和《敦刻尔克》里,你们都用了很多的年轻的面孔,以前都没有表演经验的年轻演员,你们是希望给观众带来一些新鲜感还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
《敦刻尔克》中虽然也有汤姆·哈迪、基里安·墨菲等老搭档。
但更多的都是年轻的新人面孔:
清一色的90后大男孩,而且大多数没有多少电影经验,可以算是「素人」了。
诺兰给的答案是:
对我来说,我不想犯好莱坞大片的错误,就是找一个40的演员演一个很年轻的角色,因为我觉得在战争当中的冲突非常真实的,有很多十八九岁的小孩上战场去打仗,所以需要找一些年轻的演员、新鲜的面孔来呈现这些角色。
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个效果,这些穿着显得过于宽大衣服的少年们,脸上都稚气未脱。
接着黄建新老师接了一句:
这个想法跟《建军》用年轻演员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
然后就立马扯开了话题。
不好意思,香玉当时没忍住,笑出了声。
没有作品和粉丝基础的「新人」与经验不足但粉丝庞大的「鲜肉」,我想大家应该还是分得清的。
至于吴京的缺席,香玉就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因为我相信像吴京这样一个善谦虚、勤学习的好导演、好演员,对于诺兰这样的优秀导演,一定也是抱着尊敬的态度。
毕竟,从商业片的角度来说,诺兰确实有着太多地方值得国内的导演们借鉴学习。
而《战狼2》这部片子对于国产电影的里程碑式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
但问题就出在,就总有那么一些不知道说是脑残粉好呢、还是键盘侠好呢的人,喜欢带节奏、刷存在感。
尤其有一些言论,狭隘地实在是惹人耻笑。
网上言论太多了,说诺兰蹭吴京的热度,大家自行搜吧,香玉觉得还是不挂出来了。
我并不是针对某一方粉丝,而是在说双方撕逼的粉丝都该反思。
香玉不理解,那些撕逼的人是不是只有好坏对错一个答案?
他们的世界和心胸得有多狭隘,才会觉得只能通过diss对方,才能来凸显自己的价值?
说到底,还是书读太少。
画了条实线把自己圈了起来,那自然是看谁都跟自己作对了。
话题有点扯远了,不管怎么说,《敦刻尔克》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目前被香玉预定为今年的院线最佳。
战争片,不是只要打打杀杀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还是人心。
等会儿,我还会去二刷的。
权力的游戏 | 极盗车神
星游记 | 目击者之追凶
三时三餐 | 二十二
伟大的性工作者 | 小恶魔 | 吴京
悟空传 | 大护法
盲侠大律师 | 来自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