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如是二十一世纪最不缺的人材——生物狗。TA在读博士的过程中幡然醒悟,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科学传播大军,完成了“科学松鼠会成员 -> 果壳网作者 -> 十五言撰稿人”的转职任务。目前TA住在离海边10分钟车程的地方,与两只猫一起过着写写字,看看剧的生活。
关于孕妇和她们肚子里的宝宝,总有许多有趣的说法,比如我们都听说过“酸儿辣女”四个字,又比如一些人相信孕妇肚脐突出还是不突出,会影响胎儿的性别。总的来看,这些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不科学。
在美国,长年位居十佳医院之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妇产科里有一名叫做凯思琳•柯斯蒂根(Kathleen Costigan)的临床护师(Nurse Clinician),她有一项非同常人的兴趣爱好——揭穿这些说法的真面目。她曾和几名同事一道,分析了许多将胎儿性别与胎位、孕吐等因素连在一起的民间流言,然后一一打脸,不亦快哉。
就愉快地怀着孕好啦,猜来猜去也是乱猜啊。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然而,凯思琳也有失手的时候。
在美国,很多人相信孕妇“烧心”(胃部出现灼热感)代表胎儿的头发会比较茂盛,对这一说法表示怀疑的凯思琳和同事们又一次信心满满地展开了行动。
不止美国,很多中国人也听过这种说法。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他们募集了64名孕妇,然后记录她们的烧心情况。这些孕妇需要为自己的烧心程度打分,0分表示程度最低,而3分意味着程度最为严重。在生产后的14天内,她们又会提供两张婴儿的照片,一张正面,一张侧面,以反映婴儿的头发茂盛程度。随后,两名不知情的评审员对这些婴儿的头发打分,0分是几乎没有头发,5分是头发非常多。
凯思琳和她的同事在比较了两组数字后,发现这个流言居然是真的!28名有中度至重度烧心症状的孕妇,有23名生出的宝宝头发分数能达到或超过平均。相反,12名基本没有烧心症状的孕妇中,有10名生出的宝宝头发分数要低于平均,甚至没有头发……
What?
凯思琳并没有因为被打脸而放弃发表这篇论文。相反,她与同事们忠实地记录下了他们的发现:从单纯的线性关系看,烧心的严重程度与宝宝的发量高度相关,p值甚至要低于0.001。而倘若将烧心的严重程度分成“无症状”、“轻度”、“中度”和“重度”四大组,宝宝的发量也会依次增加。
等等,这不就证实了流言吗?
并没有。或者,这样说也许更合适些:尽管这项研究观察到的结果与流言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但两者对同一现象的解释却是不同的。在流言里,人们往往愿意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释这一现象,譬如说“头发扎着胃了”或者“孩子头发飘起来撩着了妈妈的胃”。
说这个话的,请先去搜索人体解剖图……
在这里,一个常见的陷阱在于,两个相关的事物之间,未必存在着因果关系——也就是常说的“相关不等于因果”。这也怪不得大伙儿。也许是人类对于解释的渴求,既然证明了A和B相关,下一步自然要探寻这种关联产生的原因。而最简单的假设,莫过于是A导致B,或是B导致A。
具体到这个研究,你可以假设烧心时母亲体内产生的某种物质,会增加婴儿的发量;你也可以假设婴儿头发中的某些物质,能刺激母亲发生烧心。然而这两个假设的问题在于,没有什么证据能支持它们。
这里多说几句。很多朋友会将absence of evidence与evidence of absence混为一谈,前面的叫做“没有证据表明”,后面这句叫做“证据表明没有”,这是有天壤之别的。一般而言,“没有证据表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证据不好找,或者是智力不足看不到证据,不代表原来的假设就是错误的。相反,“证据表明没有”的力度就强得多。
烧心与婴儿发量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但看似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那会不会有第三个因素,决定了这两个事件呢?顺着这个思路,研究者提出了看起来更合理的第三种假设:这两件事都受另一个因素支配——雌激素水平。
烧心的背后是胃食道反流现象,而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过高的雌激素水平可能会让食道括约肌变得松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烧心的现象。这一理论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证实。而在另一方面,雌激素的水平与成人头发的多寡有着一定的联系。一些研究也发现,雌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雄激素的效果,缓解雄激素造成的脱发症状。换句话说,较高的雌激素水平,也许会带来更多的头发。
把这两件事并在一块,就得到了一个理论:烧心也好,婴儿头发多也好,也许都是雌激素惹的祸。
孕妇们,再感觉到烧心可不能赖宝宝的头发了。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这个假说看起来很合理,甚至还有一定的论文作为支持。不过,它依然只是假说。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雌激素是孕妇烧心和婴儿多发的原因,那么按照这个假设,没有烧心现象的孕妇,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一定相对较低。不过,证据呢?由于实验所限,凯思琳和同事们并没有去检查孕妇们的激素水平,这也让“雌激素论”成了一桩无头悬案,我们暂时无从知晓雌激素是否真的导致了孕妇烧心和婴儿多发。
而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的科学家,除了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点外,也还会提出更深层次的解释,阐明详细的分子机制,或是找到新的影响因素。
可喜的是,科学也正是在对这一个个不确定的验证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编辑:odette;排版:小岚欧欧)
参考资料:
Costigan, K. A., Sipsma, H. L. and DiPietro, J. A. (2006), Pregnancy Folklore Revisited: The Case of Heartburn and Hair. Birth, 33: 311–314. doi:10.1111/j.1523-536X.2006.00128.x
松鼠会ID : squirrelclub
扫码关注松鼠会科学松鼠会,是一家以推动科学传播行业发展为己任的非盈利组织,成立于2008年4月。我们希望像松鼠一样,帮助公众剥开科学的坚果,分享科学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