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多个省份的科技奖励情况,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和各省的科技奖励名单、高校获奖情况、以及部分高校获得的奖项和数量。还提到了青塔全景云收录的历年各省份科学技术奖的奖项数据,以及青塔AI的功能。
青塔全景云收录了历年各省份科学技术奖的奖项数据,并提供了查询功能,用户可了解各省份科学技术奖建设的最新进程。
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各省份科技奖励的情况,以及高校在其中的表现。
前段时间,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一份《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科学技术奖摸底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为做好吉林省国家科学技术奖储备,提前谋划、提前布局,将对拟于近年通过吉林省提名参评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情况进行摸底。这意味着,新一轮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已然蓄势待发。通知中还明确,原则上拟申请项目的第一完成人需以负责人身份获得过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或以上奖励。此前许多省科学技术厅在开展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时,都曾明确要求,申报项目原则上应为近年曾获得过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以上的项目。此外,在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提名中,湖北提名人选潘垣曾获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江苏提名人选贲德曾获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陕西提名人选安芷生曾获2019年度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因此,值此辞旧迎新之际,青塔汇总了今年27个省份公布的本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并统计了高校获省科学技术奖个人最高奖以及项目一等奖及以上的情况,以此展示高校赢得下一轮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可能性。注:因各省科学技术奖公布年度不同,故本文统计不区分年度,统一选取2024年各省公布的科学技术奖;辽宁省、吉林省为公示名单;各省高校统计仅统计第一完成单位的通用项目,统计合并附属医院、附属单位。如需获取各省一等奖及以上奖励全名单,关注【青塔】,后台回复关键词【省科技】即可领取。北京
11月19日,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正式公布,共有19位科学家、196项成果获奖。据悉,2023年度北京市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占总获奖成果的26.5%,2023年度全部获奖者中,4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六成,焕发着勃勃生机。获奖成果中一等奖50项,7所高校单位获一等奖22项。其中清华大学以9项一等奖位列第一,北京大学紧随其后,获4项一等奖。10月23日,上海市举行了全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大会揭晓了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有214项(人)获奖,一等奖65项。16项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中,6项成果的论文发表于CNS,17项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中,获授权发明专利644项。其中,10所高校单位获一等奖49项,上海交通大学以15项一等奖遥遥领先,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则分别获5项以上一等奖。江苏省在11月7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揭晓了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共有290项(人)获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未区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总体而言,有38个基础类获奖项目,213个应用类获奖通用项目。45项一等奖中,共有13所高校单位获一等奖27项,东南大学获一等奖8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一等奖3项。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共授予309项,其中一等奖70项,是目前一等奖数量最多的省份,有13所高校单位获一等奖46项。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姚熹,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徐德民分别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2023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39项(人)科学技术奖励,武汉大学张祖勋院士和华中科技大学张勇传院士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此外一等奖共65项,13所高校单位分别获50项一等奖,多所省(市)属高校院所斩获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获一等奖24项,一等奖数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总成绩蝉联第一。2023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公示结果显示,共有300项拟获奖项目,一等奖66项,其中有13所高校单位一等奖31项。大连理工大学拟获一等奖9项,东北大学拟获一等奖6项。10月17日,广东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共有218项获奖项目(人)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引领广东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132项科技进步奖成果转化应用后在完成单位新增销售额累计达到5746.3亿元、新增利润累计达到706亿元。从一等奖来看,共有12所高校获35项一等奖,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占24项。南方医科大学获7项一等奖,中山大学获5项一等奖。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43项(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32项一等奖中,11所高校获26项,郑州大学获一等奖10项,学校牵头获得一等奖数量再创新高,“首位度”取得新突破,全省占比达30%,位居全省高校首列。今年4月,福建省公布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02项(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孙世刚获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此外,厦门大学还获4项一等奖,包含厦大在内,共有11所高校单位获19项一等奖。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授奖282个项目(人),山东大学教授张承慧获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此外,山东大学还获12项一等奖,位列全省高校第一。包含山东大学,全省共有10所高校获一等奖28项。9月2日,河北省科技大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253项(人/组织)获2023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刘孟军获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9项一等奖中,9所高校获19项一等奖,河北医科大学获5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位列全省第一,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分别获3项一等奖。2023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中,共有190项(人)获奖,其中授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亭栋教授2023年度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近三年累计取得直接经济效益318.9亿元。9所高校获41项一等奖及以上奖励,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段广仁主持的“控制理论的全驱系统方法体系”成果获省自然科学奖特等奖,此外,哈工大还获21项一等奖。2024年度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拟奖项目252项(人),其中,一等奖拟奖项目45项,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姜会林拟获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8所高校拟获34项一等奖,其中吉林大学拟获22项一等奖,在全省高校一等奖获奖数中占比超60%。2023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授予177项成果,其中特等奖7项,一等奖30项。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分别获2项特等奖,天津大学获1项特等奖,此外,还有8所高校获23项一等奖。2023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授予195个项目和6家单位,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5项。山西大学“非经典光源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太原理工大学获7项一等奖。2023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授予148项成果,其中一等奖32项。8所高校获23项一等奖,南昌大学获9项,彰显着省内唯一“双一流”的实力,江西理工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则分别获3项一等奖。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310项,其中一等奖59项,7所高校获46项一等奖。浙江大学获33项一等奖,在全省高校中断层领先,浙江工业大学获7项一等奖,同样实力不俗。8月19日,重庆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会上,202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112项(人)获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新和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智彪荣获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据悉,24项一等奖获奖项目近三年新增销售和技术交易推广收入1600.1亿元,新增税收84.2亿元。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授予256项(人),其中一等奖37项,四川大学李安民院士获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7所高校获20项一等奖,西南交通大学获6项,四川大学获5项。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04项(人),一等奖30项,其中7所高校获23项一等奖。中南大学获9项一等奖,湖南大学紧随其后,获8项一等奖,彰显着2所高校的强大实力。2023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授予202项(人),一等奖共30项,其中5所高校获10项一等奖。兰州大学获5项一等奖,占全省高校一等奖总数的一半。9月24日,海南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共有102项获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7项。海南大学获一等奖9项,实力强大。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授予197项(人),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获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此外,昆明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还获1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202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奖授予120项(人),其中一等奖41项,一等奖数量占比34%。4所高校获一等奖12项,新疆医科大学获6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1月21日,贵州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大会颁发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121项,一等奖获奖11项。贵州大学获3项一等奖,遵义医科大学获1项一等奖。2023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共授予162项(人),其中一等奖11项。宁夏大学获3项一等奖,宁夏医科大学获1项一等奖。202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共授予42项(人),其中一等奖7项,青海大学获2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青塔全景云收录了历年各省份科学技术奖的奖项数据,并对单位进行排名。用户可以查询获奖成果明细,包括项目名称、获奖类型、获奖等级、参与单位、参与人等,了解各省份科学技术奖建设的最新进程。
全景云还收录了2008-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数据,高校用户可以筛选统计维度和对标单位,了解各目标单位获奖情况。另外,青塔AI能帮助用户解读统计数据,生成可视化图表,提升用户理解数据、准备材料的效率。
该数据已无错运行2800余天,放心应用2.04万次。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即可开通免费试用(仅限高校用户)。
* 如果您想咨询更多信息,可以拨打电话400-668-1806,或者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