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
不管是跑量,还是反复阅读,其实都是非常有好处的,选择哪一种方式,就看孩子接受哪一种,在哪一种情况下最舒适就好。还有就是衡量一下性价比。
来说说跑量。很多人觉得口水书多读无益,只有读史读经典读科学才是好的。但首先需要正视的是,一直把阅读当做学习,绝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到的,作为家长扪心自问,如果看的每本书都追求有知识提高,我们还会愿意看书或者愿意多多看书吗?阅读虽然是可以带来知识量的积累,但首先它也是放松娱乐的一种,因为有兴趣,才会自发去阅读。
我们当然知道读史很好,读越正规的历史越好,但是孩子看不下去也是白搭。含金量再高,一点灌不下去还是
0
,想比起来,汤小团那种东西,虽然水的一塌糊涂,但是小孩愿意看,看的开心,灌的下去,虽然留下来有用的没多少,但至少留了点比没有好。所以说,有些书是好,有些知识是好,也好鸡的进去,鸡不进去就是
0
。
那口水书除了看着很开心很爽之外真的没有益处吗?也不尽然。首先它最容易培养阅读速度。
其次,对于学龄前,无论如何,口水书都是完整的故事情节体系,比较贴近生活的表达,对于形成语感或者说对于扩充认字和词汇量作用是很大的。
再次,对于大人可能觉得司空见惯的东西,对于小孩其实都是新的,即使是完全口水的书,对孩子来说其实也是新知道了很多东西。
最后,即使是口水书,也看你怎么使用。作为畅销书,即使含金量低,能畅销必有可取之处。可以用来泛读,也完全可以来做点别的,比如故事的写作的分析和学习。用一本有兴趣的书来启发写作,岂不是比看教材看课本更有动力
?
当然,衡量孩子是否应该读,还要涉及一个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这是原则性问题不能触碰,因为孩子现在还很容易被带歪。
说到跑量,很多人会说花很多时间阅读了就没时间干别的。但首先你得问问如果不阅读,有更多时间干别的吗?这就是一个投入产出比问题。如果这时间你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看纪录片,或者出门玩之类的,或者对孩子来说他也有他更想玩的,比如和小朋友一起玩,那么自然可以选择其他事情来做。但如果这时间是无所事事,或者把孩子往托的机构一丢,或者是看电视打游戏,那何不用来看书呢?学前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是双职工或者工作忙的家长最好的选择,因为我们没法陪伴孩子的时候有书陪伴。
再者,阅读是有速度的,有的人一个小时才能看一本书,有的人
10
分钟就能看完,一个小时能看
10
本书,效率不同,花的时间自然不同。因此培养出阅读速度,也就能在同样的时间
"
跑量
"
了。
有的人会觉得读的快就肯定读书效果差肯定什么都没学到,这是另一个误区,这边先不说了。
反复阅读有益处吗?是读多本书好,还是反复读一本书好
?
首先反复读肯定是有好处的,挖掘的深度不同。即使看口水网络小说(或者看连续剧),重看一遍都能让你捡到一些一开始没注意略过的情节呢。不同的年龄看书,所得自然不同,不同的认知阶段看书,所得也当然不同。我个人觉得,想要反复读,那一定不能是短时间内反复读,比如今天读一遍明天再读一遍的做法,只能说明你在第一天没有好好读,因为短时间之内,你不会有多大变化,读一遍和读两遍收获也不会有多大差异。
但是,隔一阵子如果有必要,反复阅读就不会再是简单重复,会有新的感触。或者,你读书方式不同,比如第一遍泛读注意情节,第二遍注意句子结构,或者注意生词,或者注意优美词句,或者注意划重点,这样也不同。反复,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
但对于学龄前,是不是一定要反复阅读,对这个问题,我抱的态度是否定的。学龄前本身接触的知识就浅,看的书也浅,由于认知和人格发展,没法注意到更深入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读一遍和读两遍或读多遍,虽说会有差异,但差别绝不如多读几本书来的大。即使我们希望小孩通过看书学习语言,语言需要反复出现才能被记住,但看系列书的效果也比一本书反复看几遍要好的多。所以,只要钱不是问题,多买书,让孩子多看书,比反复看同一本书,至少是在学前阶段,都是要好的。即使是科普,所谓科普其实也就是普及一下而已,不是要求看完一本书就全部记住(大人也做不到的),完全也可以每本书
get
到几个点,多看几本。
那什么时候反复阅读呢?当认识有提高(年龄提高阅历提高)就可以拿来再看,特别是经典,每一遍看,都会有不同感觉和想法(而且一定会有点不同方式去看的),这一定会比只看了一遍的人效果更好。所以学前我也拼命灌经典了,就是希望他在更大点能去完成
"
第二遍
"
阅读而不是第一遍。而且越小的孩子越不挑,对阅读很少倾向性,好玩的也看,经典也能看,科普知识类的也能看,因为对他来说都是不知道的,都有点意思。
而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推动多次阅读(比如很多人反复读分级),首先要问问自己有意义吗?(比如分级,为什么会专门有这么一类书,因为它本身就设计了重复性和成长性,就英文来说,
ort
和
raz
里的词句本身就是反复的,不需要你自己再去做反复了,人家是科学开发过的。),在不同的场合看到读到,能记住的概率远比同一场合反复反复要高的多。然后就是在读不同遍的时候要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第一遍可以练听力。第二次拿出来可以用来促进自主阅读。下一遍可以听写或默写来准备推写作。如果只是简单读读读的重复,意义还是不大的。
再说说精读。首先,精读不是认字不是记语法分析句子结构。专门的东西专门解决,单纯为了认字直接认字卡背单词肯定进度最快,想分析句子结构语法,新概念妥妥的。用最有效的东西来做最有效的事情。
其次,对于学龄前要不要开始分析作者意图文章主旨,我觉得也是来搞笑的。首先学龄前的孩子理解的了吗?能从表面文字后看到深层意义吗?最关键的是,孩子通常想法都很天马行空,为什么一定要接受你那套或者世面上大众的那套意思呢?阅读理解,就到要应试的时候再说,我们自己被阅读理解坑的还不够狠嘛。
我觉得学龄前如果要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