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5岁女孩学舞受伤后诊断出脊髓空洞症#
的话题冲上热搜。
四川内江的姜女士称,5
岁女儿在舞蹈培训机构学习胸倒立时,因搭档走神,老师未监
管,受伤后诊断出脊髓空洞症。
无独有偶,类似的悲剧已发生过多次:
▶
去年7月,河南许昌一名10岁女孩在练“滑腰”时发生意外,最终高位截瘫!
视频中,女孩母亲崩溃痛哭,让人揪心,原本送孩子学舞蹈是希望她更好,结果却酿成终身遗憾……
▶
去年4月,
19岁女生自述:
17岁时被培训学校老师
压腿,
直接
把腿“压断”!
▶
根据人民网报
道,某医院3周内接诊5名因“下腰”瘫痪的孩子!
▶
还有协和专家表示:就是“下腰”这一个动作,已经导致超过 1000 名中国孩子瘫痪!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不止个别案例,数据也在印证这一风险。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5-2019)数据显示,舞蹈下腰导致的儿童脊髓损伤呈上升趋势。
教育部早有提醒
:
未满10岁儿童应谨慎进行下腰等脊椎、腰部训练,以免受伤!
面对这些悲剧,除了痛心,我们更应警醒。
对于舞蹈、体育这类以身体训练为主
,易出现伤害风险的训练活动,我们家长一定要提前了解风险,避免盲目追求柔韧性或成绩,酿成终身遗憾。
那么,哪些运动项目需特别警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在不少家长的意识里,觉得“孩子越小骨骼越柔软,学舞蹈也越容易”,于是孩子小小年纪就被送去舞蹈班。
儿童
虽然
脊柱柔韧性好,但舞蹈动作的活动度比较大,要往前弯腰、往后伸展。
脊髓的延展性不如脊柱,一旦脊柱过度弯曲或伸展,突破脊髓的极限,很可能造成脊髓损伤。
尤其是碰到资质差的舞蹈班,让孩子小小年纪就下腰、开胯,很可能就导致孩子脊髓受伤,半身不遂。
儿童在10岁之前,学习舞蹈应以培养兴趣和艺术气息为主,不要过早接触专业的下腰、劈叉、翻滚等涉及脊柱过度拉伸的高难度舞蹈动作。
孩子
如果
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独特天赋,建议在骨骼发育成熟后,再接受正规且规律性的舞蹈训练。
如果希望孩子从事舞蹈工作或完成专业舞蹈动作,建议最好先带孩子到医院评估身体状况。
孩子如果先天发育存在问题,比如患有先天性的脊柱裂或是存在峡部发育不良、脊髓拴系等情况,就要非常慎重。
(因为下腰等动作,本身就容易引发关节损伤、峡部断裂等,导致脊髓牵拉受损。)
1、
舞蹈不是越早学越好,10 周岁前慎做下腰等动作;
4、
选择具有办学资质的、证照齐全的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和课程系统规范,场地设施安全合格。
咱们80、90后这代家长,怎么也想不到,跳绳这项玩着玩着就会的技能,如今却成了孩子的“功课”!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跳绳是小学体育的必考项目之一。
该标准明确:
“1分钟跳绳”是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测试内容,一至四年级跳绳成绩占体育总成绩的20%,四至六年级占10%。
随着小学开始跳绳练习后,不少培训机构也纷纷开设了跳绳班,很多家长也开始疯狂的“鸡跳绳”。
此前还有媒体报道, 浙江一小学生每天跳绳1000个,虽没摔伤、扭伤,却出现了腿疼,
就医后被诊断为疲劳性骨折。
还有家长为了孩子长高,让孩子每天跳绳 3000个,孩子称左膝疼痛,
去医院检查发现得了胫骨结节骨骺
炎,双腿差点被毁!
跳绳作为一项运动,对锻炼孩子的身体和长高确实是很有益的,但
并不是越多越好!
孩子跳绳时,一定要注意:
1、
优先给孩子选择塑料或橡胶材质的跳绳
(材质轻便、耐用、不易缠绕)
,且
绳子的长度要适中。
2、
跳绳前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如活动关节、慢跑等,降低受伤的风险。
3、
跳绳时注意姿势,双脚略微分开,膝盖微屈,身体保持正直,肩膀放松。手臂自然摆动,用手腕带动跳绳。
4、
选择平坦,没有障碍物的场地,如操场、室内体育馆等,防止摔倒或扭伤,最好不要在硬性水泥地上跳绳。
5、
适度休息,不要连续长时间跳绳,避免过度疲劳。
03
近年来,轮滑成为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时尚运动,在大街上、小区、公园里,学轮滑的孩子越来越多。
然而,
轮滑也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孩子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很容易摔倒和受伤。
尤其是未满10岁的孩子,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轮滑过程中,需要较强的腿部肌肉力量、平衡感和协调性,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骨折,甚至是出现生命危险。
据统计,近年来,因轮滑运动导致的儿童受伤事故逐年上升。
家长
如果
不了解这些风险,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1、
滑行前充分热身,可进行平衡能力的练习;
2、
滑行时要穿着合适的保护装备,如头盔、护肘、护膝、护腕等。
3、
滑行时要选择宽敞、平坦、安全的场地,
避免在人多的地方或者交通繁忙的路段练习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