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我一直维护一个名为「洞察互联网的二十本」的清单,但从2015年1月更新增加《知识的边界》之后一直未再更新。
近期想更新一次,比如把近期重装出版的《互联网的本质》(线车宣言)放入,也许再增加几本跟人工智能相关、跟平台时代相关的。
欢迎后台留言推荐,我将选出3位赠送我讨论互联网时代的管理的《创意,未来的工作方式》一书。
之前的20本书清单「洞察互联网的二十本书」
1、《知识的边界》
2、《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
3、《技术至死:数字化生存的阴暗面》
4、《互联网思想十讲》
5、《信息的社会层面》
6、《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7、《手机:挡不住的呼唤》
8、《数字化生存》
9、《小块松散组合》
10、《链接:网络新科学》
11、《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
12、《信息就是信息:布隆伯格自述》
13、《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
14、《长尾理论》
15、《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
16、《搜》
17、《Facebook效应:看Facebook如何打造无与伦比的社交帝国》
18、《被出卖的新闻界:相信我,我在说谎,一个媒体操纵者的告白》
19、《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
20、《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洞察互联网的二十本书
方军=文 修订于2015年1月
如何理解互联网,是我们当下需要应对的重大议题。要理解互联网,我们不能局限于当下的事件和仅对事件做出短线的反馈,而必须尝试了解互联网、社会网络、科技产业、信息媒介的脉络。几年前,我们曾尝试列出洞察社交网络的二十本书清单,如下,则是重新梳理的 2015 版,它或许可以用来帮我们理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2015年版增加了四本书,分别是戴维·温伯格的《知识的边界》、《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及莫罗佐夫的《技术至死》、段永朝的《互联网思想十讲》。关于互联网,还特别推荐胡泳的一篇演讲长文《要时刻审视互联网的隐喻》,他详述了关于互联网的13种隐喻。
为什么在做着实践操作的我们,要读一些看似理论性的著作,而非那些更偏重实务型的?实务型的书籍其实并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因为实际情况总是千差万别,而理论性的著作却在更根本的层次帮我们理解所要应对的议题。
这个清单,绝不局限于当年出版的新书,也包括那些有经典影响的著作(部分可能已经绝版),同时又不断地迭代更新,以包括最新的著作。所有的荐读为全新撰写。这次的遗憾是,虽然移动互联网和 APP 经济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我们的手机都装着一些 APP,但是,却还没能找到一本研究 APP 的著作。最近看到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出版一本《APP 一代》(The App Generation),不过这并不是一本关于 APP 的书,而是关于新一代年轻人的书。
1、《知识的边界》,[美]戴维·温伯格/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
由胡泳翻译的《知识的边界》,毫无疑义地占据了这份清单第一条的位置,并且这份只有20本书的书单中有了温伯格两本书,另一本是《小块松散组合》。这本书重要,是因为它关注了最重要的事情:“知识”,它所讲的是“知识的网络化”(the networking of the knowledge),并且温伯格讲出极具说服力的观点:
“当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已经不是站在屋子前头给我们上课的那个,也不是房间里所有人的群体智慧。房间里最聪明的,是房间本身:是容纳了其中所有人与思想,并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这个网。”
附言一句,看到这份清单的人多半对于书比较感兴趣,因此特别推荐其中讨论书这一知识的存储形态的章节“第六章:长形式,网形式”,在其中我们看到书作为知识的形式的局限,看到了网络化知识的未来。
相关书籍:
《信息简史》,[美] 詹姆斯·格雷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10月(The 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
2、《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美]阿伦·拉奥、[美]皮埃罗·斯加鲁菲,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4月
A History of Silicon Valley: The Greatest Creation of Wealth in The History of The Planet
《硅谷百年史》把我们带到超长的历史空间,看看硅谷怎么成为创新与财富创造之地。故事可以一个个看,但在开头作者对金钱和财富所做的区分,或许可以成为我们跟随他们理解硅谷的一条线索:
硅谷人对此的态度简而言之是:财富不等于金钱。……财富由用以改善人们生活的商品和服务组成。它包括有形的商品(视频、衣服、房屋、汽车、电器和用具等)和无形的活动(度假、飞行、理发、美甲、保健和教育服务等)。
硅谷在创造的是财富。
3、《技术至死:数字化生存的阴暗面》,[白俄]叶夫根尼·莫罗佐夫/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6月
To Save Everything,Click Here: The Folly of Technological Solutionism
这本书的书名,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是:《拯救一切,点击此处:技术解决方案主义的愚蠢》。多数研究者把互联网看成是乌托邦,莫罗佐夫一直把互联网看成反乌托邦,技术至死是他的观点的大汇集。莫罗佐夫还有一本流传甚广的书《iGod》,从书名可可以看出这是一本乔布斯批评传记。
在之前的互联网时代,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互联网和生活并行不悖,我们可以自由在两边切换。而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就是生活,怎么面对技术的另一面,的确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核心议题之一。
莫罗佐夫试图提醒我们看到代价,硅谷式的解决方案主义的代价:“硅谷力图通过提高效率、透明度、确定性和完美性,消除其邪恶的双生子,如阻力、不透明、模糊性和瑕疵,把我们都装进数字约束衣。而这终将证明是代价高昂的。这一高昂成本尚未进入公众视野,而且仍将如此,假如盲目追求硅谷伊甸园的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探究,我们为何对‘互联网’这个惑人标签下的各种技术如此痴迷。”
4、《互联网思想十讲》,段永朝/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10月
段永朝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研究者,这本书是他在北京大学一门课的讲义。在书中我们或许并不能明确读到多少作者的独创看法,但这本书会是我们深入理解互联网的一个引子,他带我们走进去。摘引作者书中的一段话作为引子:
“需要将技术的互联网和作为商业的互联网(简言之,就是工具性的互联网),纳入到更加宽广的历史背景中审视。作为脱胎于工业时代的产物,互联网思想中必然携带有工业时代的基因;但互联网基因中的‘后工业时代元素’又使得它注定将扮演颠覆和反叛的角色。同时,作为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机器的关系,也是理解互联网思想的重要维度。”
5、《信息的社会层面》,[美] 约翰·希利·布朗、保罗·杜奎德 / 著,商务印书馆,2003 年 10 月
The Social Life of Information, John Seely Brown, Paul Duguild, 2000
这本书是一本被严重低估的著作,作者布朗是施乐公司首席科学家和著名的施乐研究中心(PARC)的主任,杜奎德是在伯克利和 PARC 同时任职的社会学家。把这本书列为“洞察互联网的二十本书”2014 版的第一本,是因为,二位作者十多年前所讨论的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正再次变得重要。
过分专注于信息造成了对社会环境的忽视,但正是后者有助于人们理解信息可能意味着什么,以及为什么信息很重要。
6、《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英] 维克托·迈尔 – 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年 1 月
Big Data: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 Viktor Mayer-Schonberger, Kenneth Cukier, 2013
大数据是一个热门而有争议的词汇,《大数据时代》是一本有争议的书。争议在于,多数著作要么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要么让我们感受到压力,变化来了我们要行动。这本书作者做了很多的阐述,却始终在挑战我们的认知:要放弃因果,相信关联?因果是深嵌在我们的思维中的事物,我们都没准备好放弃。但我们总是要思考,这本与我们常识相反的书,是不是可能说对了?
社会(因为大数据)放弃了寻找因果关系的传统偏好,开始挖掘相关关系的好处。寻找原因是一种现代社会的一神论,大数据推翻了这个论断。
相关书籍:
《信号与噪声》,纳特·希尔弗 / 著。这位统计学家发现,大数据时代的预测活动发展得并不顺利。
7、《手机:挡不住的呼唤》,[美] 保罗·莱文森 /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8 月
Cellphone: Th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mobile medium and how it has transformed everything!, Paul Levinson, 2004
保罗·莱文森是媒介理论家、科幻小说家,他可能更配得上得上新的麦克卢汉的赞誉。我们且看看他多年前的乐观主义预测,我们就活在他预言的现实之中:
独立于手机的互联网,开发了海量、多样且容易检索的信息。有了手机之后,我们不但能够获取这些信息,而且能够与任何人交谈——在阳光下、大海边、山顶上或城市中心的繁华街道边,想和谁交谈都行。有了手机之后,我们就不再二者必选其一:信息或现实、交谈或自然。那真是……鱼和熊掌二者皆得……
8、《数字化生存》,[美] 尼葛洛庞帝 / 著,胡泳、范海燕 / 译,海南出版社,1997 年 2 月
Being Digital, Nicholas Negroponte, 1995
这本数字经典不用任何解释,值得一再被阅读和思考。
在广大浩瀚的宇宙中,数字化生存能使每个人变得更容易接近,让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心声。
9、《小块松散组合》,[美] 戴维·温伯格 / 著,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年 1 月
Small Pieces Loosely Joined, David Weinberger, 2002
戴维·温伯格应该获得和尼格洛庞蒂、凯文·凯利一样的地位,未能获得这样的地位可能是因为,他关注的问题不够宏大,但他的洞见至今仍可以用来预测互联网的发展。他参与创作 The Cluetrain Manifesto(线车宣言),但他最重要的著作,毫无疑问是《小块松散组合》,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石之一。
网络价值并不是来自于其整体运行的效率,而是来自于大量的小块内容,这些小块指向更多的小块。并且,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不仅仅是将网页组织起来,而且还以一种新的方式将人类组织起来。我们是网上真正的‘小块’,我们正在用自己仍然在不断发明创造的方式松散互联。
相关书籍:
《市场就是谈话》,[美] 里克·列文,克里斯托弗·洛克,戴维·瑟尔斯, 戴维·温伯格 / 著,中信出版社,2002 年 9 月,The Cluetrain Manifesto: the end of business as usual)
《裂变:看得见的未来》,醒客(陈世鸿)/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年 6 月
10、《链接:网络新科学》,[美] 艾伯特 – 拉斯洛·巴拉巴西 / 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年 4 月 (《链接 : 商业、科学与生活的新思维 (十周年纪念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年 8 月新版)
The New Science Of Networks, Albert-laszlo Barabasi , Jennifer Frangos ,2002
巴拉巴西这本《链接》并未引起多大的影响,这很让人遗憾,因为这是一本对所有的网络进行分析的著作,让我们全面了解网络科学,与之对等的,大概只有讲述复杂理论《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一书。巴拉巴西另有一本《爆发》有中文版。
21 世纪初,一伙特立独行的科学家发现,网络具有深层的秩序,依据简单而强有力的规则运行。这一领域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时尚、病毒等的传播机制,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健性,以及经济体系的脆弱性——甚至是民主的未来。
11、《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美] 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 /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 6 月
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 Carl Shapiro, Hal Varian, 1999
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这两位伯克利的经济学教授十多年前的著作,现在看依然有着预言意义。我们现在应该还偶尔读到哈尔·瓦里安的声音,他自伯克利退休之后,现为 Google 的首席经济学家。
如果你想理解互联网对你和你的企业有何意义,你可以从百年前电话系统的建立中得到许多启发。
12、《信息就是信息:布隆伯格自述》,迈克·布隆布格 / 著,1998 年 1 月
Bloomberg By Bloomberg, Michael Bloomberg, 1997
很多年,都没有考虑把《信息就是信息:布隆伯格自述》纳入这个书单,但现在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错误,现在必须修正这个错误。这些原因和布隆布格是不是纽约市长无关,原因有二:第一,他创造的 Bloomberg 的信息服务,至今为止可能是最强大的、最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服务之一,不逊于 Google,要知道那是诞生在互联网真正商用之前的时期。第二,随着今年国际各大投行有条件限制交易员们使用 Bloomberg 的即时通讯聊天室,我们才发现这个在互联网之前创造的 IM 工具,有着如此巨大的隐秘影响力。
我们的第一批产品包括 22 套终端、键盘和显示器,我们的计划是给美林公司安装他们订购的 20 台,我们自己用另外两台作为技术开发和后援服务。结果不用说你也想得到,我们所有 22 台都装在他们的交易大厅里。–1982
13、《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胡泳 /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9 月
The Rising Cacophony
本书是胡泳博士论文改编补充而成的,他自己说这像“试图跟踪一个快速移动的靶子”。这本书同时也是“思想 @网络. 中国”系列研究的中的一本,其他著作还有李永刚所著《国家防火墙:中互联网监管的政治学分析》。
在这样一个时代,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个人如何进行自主的信息发布和思想表述?网络空间中能否形成充满活力的公共话语?共有媒体超越传统媒体的界限,具备社区性、互动性和匿名性等不同面向,对这些面向该如何在理论和时间上进行框定?
相关书籍:
《群众与权利》,[德] 埃利亚斯·卡内提 /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年月(Mass Und Macht, Elias Canetti,1960),此为 198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内提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14、《长尾理论》,[美] 克里斯·安德森 / 著,中信出版社,2006 年
The Long Tail, Chris Anderson, 2006
克里斯·安德森近年来持续地推出新的“观念”,长尾理论即是他一系列理论的起点,之后有“免费”、“创客”等。过了很多年看,长尾理论不再热门,但可能逐渐地变成现实。
千篇一律或说一种产品卖遍天下的时代正在结束,它的地位正在被一种新事物取代——一个多样化的市场。
15、《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美] 克莱·舍基 /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Cognitive surplus: 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 in a connected age, Clay Shirky, 2010
克莱·舍基(Clay Shirky)近年来有多本著作出版,除了这本《认知盈余》之外还有《未来是湿的》(又译《人人时代》)。《认知盈余》可以与《维基经济学》对照阅读,因为维基百科很大程度上是认知盈余的最佳案例,一部分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最终凝聚成人类众多知识库中的一个。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可以把自由时间当做一种普遍的社会资产,用于大型的共同创造的项目,而不是一组仅供个人消磨的一连串时间。
16、《搜》,[美] 约翰·巴特利 / 著,中信出版社,2006 年
The Search, John Batelle, 2005
搜索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基础架构。现在来看,当时印在《搜》中文版封面的观点都有点过时,“搜索是通向整个世界的兴趣和欲望的窗口”,但搜索没有过时。关于 Google 的书有不少,除此之外还有《In The Plex》、Jeff Javis 的《Google 将带来什么? 》,各有特点,但无疑要理解搜索,最值得推荐还是这本《搜》。
管理世界上所有的信息,使所有人都能得到和使用它们。
17、《Facebook效应:看Facebook如何打造无与伦比的社交帝国》,大卫·柯克帕特里克 / 著,华文出版社,2010 年
The Facebook Effect: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company that is connecting the world, David Kirkpatrick, 2010
这本书是创造 Facebook 的故事,还被转化成电影《社交网络》,它真实地记录了 Facebook 的历程。或许可以与另外两本书对照,一本是新书《孵化 Twitter : 从蛮荒到 IPO 的狂野旅程》,一本是《谁偷了 MySpace : 被社交网络改变的疯狂世界》。
在 Facebook 上人们给群组起的标题大多是“我打赌能找到 100 万个讨厌乔治·布什的人”此类,但莫拉莱斯不喜欢这样的标题,尽管他觉得这 100 万的想法很好,但是这类标题太幼稚了。有一首著名的西班牙歌曲叫“100 万个朋友”。一百万个反对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人?“声音”听起来更有味道,于是他决定给群组起名为“反对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 100 万个声音”。
相关图书:
2014 年最新出版的互联网公司传记,值得推荐的有《孵化Twitter》,这本书没有神话,讲述了一家经历混乱,但因为产品够好而生存、胜出的公司。对应的可一起阅读的,大概有《谁偷了MySpace》,那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一家被无知吞没的公司。
18、《被出卖的新闻界:相信我,我在说谎,一个媒体操纵者的告白》,莱恩·霍利得 / 著,2013 年 2 月,脸谱出版(台湾)
Trust me, I’m Lying: Confessions of a media manipulator, Ryan Holiday, 2012
莱恩·霍利得是 American Apparel 的行销总监,在这本书很有趣的书名的书里,他讲了实话:“相信我,我在说谎( Trust me, I’m Lying)”。
说好听一点,我的工作是负责行销和公关,或是搞网络行销策略和广告的人员。但那是为了掩饰我丑陋的实际工作,其实我真正的工作是一个媒体操纵者,利用对网络特性的撒谎、贿赂,靠谎言陌生。就是欺骗媒体,再任由媒体来欺骗你;所以我也算是那些畅销博客作者和知名品牌的共犯。
19、《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简·麦格尼柯尔 /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Reality Is Broken: Why games make us better and how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Jane McGonigal, 2011
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偶尔总有冒出一点担心,我们是不是在浪费他人的时间?比如,卡尔所著的《浅薄》就痛斥互联网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但也有乐观主义者如斯蒂文·约翰逊,他有本著名的书,题为“所有的坏事对你来说都是好事”( 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他用电视、游戏等领域的研究雄辩地说明: 大众文化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游戏改变世界则是另一本超级雄辩的著作,现实已经破裂,人们在游戏中重建现实。
现实世界没有办法像虚拟空间一样,轻轻松松就能让人享受到精心设计的快乐、惊险刺激的挑战以及强有力的社交联系,它没有办法同样高效地激励我们。现实不是设计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潜力的,也不可能从头到尾都让我们兴高采烈。因此,游戏玩家越来越多地生出一种感觉:和游戏相比,现实破碎了。
相关书籍:
《坏事变好事:大众文化让我们变得更聪明》,[美] 斯蒂文·约翰逊 / 著,中信出版社,2006 年
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 How Today’s Popular Culture is Actually Making Us Smarter , Steven Johnson, 2006
20、《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加拿大] 简·雅各布斯 / 著,译林出版社,2005 年 1 月
The Death and Life of American Cities, Jane Jacobs, 1961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城市的演变与规划是核心一环。而最近这几十年,人们在另一空间经历城市几千年的演变:信息网络之城的涌现。新近的变化是,过去我们只是以虚拟之身在网络中,移动互联网让我们的现实之身也置身其中。信息网络业的工作者的角色,即是信息之城的规划师,他们和建筑规划师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如何规划一个可实际运行的、有活力的城市?”这正是为什么我们该仔细研读简·雅各布斯的城市规划名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原因。
在雅各布斯之前,城市规划被“想像”主导,建筑规划师们浪漫地想像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如花园城市、辐射城市、城市美化,然后用这种想像指导城市改造。在信息网络领域,乌托邦般的“梦想“(应该是什么样)的影响可能更大。雅各布斯则力图扭转这一切,她让关注焦点回归到“城市在真实生活中是怎样运转的”。雅各布斯揭示的城市规划的一类错误,在网络之城中也再明显不过:“只知道规划城市的外表,或想像如何赋予它一个有序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外部形象,而不知道它现在本身具有的功能……”
相关书籍:
《建筑的永恒之道》,[美] C. 亚历山大,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年 2 月
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
之前版本记录:
洞察互联网的二十本书(2014版)
曾包括在2014版的图书推荐:
《当下的冲击:当数字化时代来临,一切突然发生》, [美] 达格拉斯·洛西科夫 / 著,中信出版社,2013 年 10 月
Present Shock: When everything happens now, Douglas Rushkoff, 2013
《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 [美] 迈克尔·塞勒 / 著,中信出版社,2013 年 1 月
The Mobile Wave: How mobile intelligence change everything, Michael Saylor, 2012
《群的智慧:向蚂蚁、密封、飞鸟学习组织运作绝技》,Peter Miller,2010,天下文化(台湾)
The Smart Swarm: How understanding flocks, schools, and colonies can make us better at communicating, decision making, and getting things done, Peter Miller, 2008
《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美] 凯斯·桑斯坦 / 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年 6 月
Republic.com 2.0, Cass R. Sunstein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