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季体能训练营
壹季体能训练营即综合体能健身;相对于传统的健美训练,更接近于自然的健身,在有效时间内更利于身体全面的锻炼,多样式的有氧无氧穿插式训练,对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爆发力有显著改善,这种锻炼方法出来的肌体适合更广泛的为其它运动提供素质训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潮沈阳  ·  铁西滑翔全民健身中心闭馆通知 ·  昨天  
潮沈阳  ·  铁西滑翔全民健身中心闭馆通知 ·  昨天  
练瑜伽  ·  比牛仔裤高 ... ·  2 天前  
练瑜伽  ·  大S去世,汪小菲又发疯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季体能训练营

长跑是一种高风险的运动吗?

壹季体能训练营  · 公众号  · 健身  · 2018-01-24 18:01

正文

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排在基本生理需求之后的第二位。而人生在世,没有绝对的安全。 凡事皆存在一定的风险 ,走在路上可能被车撞到,吃东西可能被噎着,买股票可能被套牢……只不过不同事情的风险大小有异。




跑步一般被认为是一项温和而谨慎的运动。传说2500年前费迪皮迪兹为了宣布马拉松之役的胜利,奔跑42公里,终力竭身亡。1975-2004年,美国有350万人尝试过马拉松,其中发生26例猝死事件。有人因脱水而亡,但2007年伦敦马拉松,也有一名参赛者因过度饮水死亡,风险无处不在。



国内近年掀起跑步热潮,马拉松赛事逐年剧增。受伤、晕厥、猝死等意外事件也层出不穷,每次事故都引起热议,提醒跑者们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在能力范围之内完赛。相对而言, 长跑还是一项风险较低的运动 ,大可不必因噎废食。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要知道16世纪初期,拳击比赛是不戴手套的;在那些没有裁判的混乱足球比赛中也常发生人员伤残。随着人类的进步,运动的风险在逐步降低。但人们又不断尝试和开发新的极限运动, 冒险,是人类心底永不停息的悸动 。躺在床上就能高枕无忧吗,没有任何风险的事情是否了然无趣呢?



1857年的伦敦,登山俱乐部诞生。登山在过去是一项冒险行为,时至今日其危险性仍旧不减。虽然装备的进步有助降低风险,但跌落、缺氧、低温、强风、雪崩、暴晒等不测因素重重。到2011年,已有219人在攀登圣母峰的途中死亡,每25人成功登顶就会有1人罹难。1990-2006年,2万多名登山客攀上海拔8000多米的喜马拉雅山,238人死亡。1968-1987年,533人试图登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山,其中23人罹难(23分之一),其风险比二战期间执行轰炸任务的飞行员还高。





我们可能多会觉得跳伞比登山危险,而定点跳伞,以同一座山为基准的话,跳下来其实比爬上去更安全一些,尤其是很高的山。挪威的谢格拉波顿石是最安全的跳跃点之一,有深达1000米的陡峭山崖。11余年间,有20850人次跳伞,发生了9起死亡和82起非致命意外。



跳伞比赛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跳伞协会估计,2000-2010年,平均一年约有260万人次进行跳伞,约25人死亡,这些丧生者多为跳过1000次伞以上的狂热分子。 跳久了可能会尝试更多高难度动作,初学者反而很少出事。



更刺激的,身穿飞鼠服的翼装飞行则是一项高危冒险运动。



1943年雅克·库斯托发明了水肺技术。英国潜水协会已拥有超过3.5万会员。1998-2009年,估计有3000万人次潜水,共有197起死亡事件,平均一年16起,风险较低。潜水、现代登山、跳伞,都依靠科技进展来减少危险。 水肺潜水和花式跳伞貌似比马拉松更危险,实则差不多





2002年,英国估计有12700人骑车上学时受伤,高尔夫俱乐部约有6500起意外发生。所有运动加在一起约有70万受伤事件,其中跳绳1600件、足球26万件、滑板与滑冰3.4万件、钓鱼钩引发3200起事故……



运动皆有一定风险, 我们需要更多知识和训练、更合适的装备以及更良好的安全意识来避免运动中的危险 。一边不断寻求挑战和刺激,一边讨论安全问题,这并不矛盾,即便从事危险性高的运动也不等同于鲁莽。



还有一些人们无法逃避的危险,如暴露在严重污染的空气中,比我们自己选择的风险(如一些冒险运动),还令人难受。



如果马拉松、登山、跳伞和坐在办公室里一样安全,还会令人感到刺激吗,还会有魅力吗? 当我们垂垂老矣,会因为没有去尝试冒险、选择平淡而欣慰,还是因为没有曾站在赛道上、没有融入天空中而遗憾呢





更多关于风险的案例和思考,请阅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 《一念之差:关于风险的故事与数字》



作者: 迈克尔·布拉斯特兰德 (Michael Blastland),作家、记者,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供职近20年,在第4台主持“或多或少”和“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等节目。与安德鲁·迪尔诺特(Andrew Dilnot)合著畅销书《数字唬人》等。



戴维·施皮格哈尔特 (David Spiegelhalter),统计学家、风险问题专家、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公众风险认知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现任英国皇家统计学会主席。曾主持BBC系列纪录片《反面你赢:机会的科学》。2014年,因其在统计学上的贡献,被英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勋章。著有《数字说性》等。




每天多吃一份油煎食物,会增加多少患胰腺癌的风险?为什么婴儿在一岁之前最危险?一颗小行星掉在你家屋顶的概率会有多大?吃一根香蕉所受到的辐射和你通过一次机场安检的一样多?买彩票中头奖一夜致富的概率到底有多大?我到底要不要定期去做乳腺癌筛检?坐飞机安全还是坐火车安全?维多利亚时期的产妇在家生孩子竟然比在医院更稳妥?



风险就像浅滩里的鲨鱼、橱柜里的药丸或是小朋友正在街道玩耍时刚好吊在他们上方的钢琴,是超速驾驶、过度节食、跳伞、潜水、抽烟、豪饮,是古怪气候、地震海啸、从天而降的陨石,也是脑血管扩张、肿瘤癌变。风险无时无处不在。



在讲述有关风险的故事时,本书设计了三个虚构人物——诺姆(Norm)、普登丝(Prudence)和凯尔文(Kelvin),他们分别代表面对风险采取的三种不同态度:理性分析型,过度恐慌型和无所谓型。




在生活中所有事情中, 潜藏着风险的两面 :一面是冷酷无情、公事公办的统计数字,另一面则是人们心中纯粹的希望与恐惧。本书同时呈现这两个方面,当事人的故事及其背后的数字。数字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故事则用来传达数字无法表示的感觉和价值观。



数字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概率,但通常不会呈现事件发生及影响另一事件的确切原因,所以要了解成因,还应该将它们放在一起来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