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试通水,该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工程之一,位于黄河以北,涉及洛阳、焦作、新乡等地区。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豫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工程背景与意义
工程是河南省实施四水同治首批推进的十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河南省现代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缓解豫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区域经济提供水利支撑。
关键观点2: 工程规模与影响
工程建成后,可连通四大引黄灌区,每年引水2.13亿立方米,新发展灌溉面积31.18万亩,并向其他灌区补源灌溉。每年可新增粮食产能4.1亿斤,对提高豫北地区抗旱能力、保障区域粮食稳产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观点3: 技术难点与创新
工程中的穿沁河隧洞工程是关键控制性工程,施工难度大。项目团队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法等技术克服空间小、风险高等困难。为保质量、降成本,公司自主设计了一体化渠坡护肩衬砌台车,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关键观点4: 工程单位与资金来源
该工程由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一局、水电七局、水电基础局分别承建。资金来源于国家及相关部门的投资和拨款。
正文
近日,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
输水
及灌区工程试通水
作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工程之一
该工程建成后
将有效缓解豫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该工程是河南省实施四水同治首批推进的十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时是河南省现代水网八横六纵中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位于黄河以北,涉及洛阳、焦作、新乡等地区。工程建成后,可连通西霞院、武嘉、人民胜利渠和大功四大引黄灌区,每年引水2.13亿立方米,新发展灌溉面积31.18万亩,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和大功灌区补源灌溉面积140.1万亩,每年可新增粮食产能4.1亿斤。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一局、水电七局、水电基础局分别承建工程1标、5标和6标。
建设过程中,为保证渠坡护肩“流水线”作业,公司自主设计了一体化渠坡护肩衬砌台车,通过自主振捣、自主收面、自主修边,不断调整混凝土坍落度,从而使混凝土的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达到最好状态。该项技术不仅保证了渠坡护肩线质量优良、外观流畅,还减少了人工成本,确保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穿沁河隧洞工程在全线长距离、大流量输水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调节器”作用,是整个工程中隧洞埋深最大、隧洞线路最长、下穿建构筑物繁多、施工难度最大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项目团队在隧洞盾构施工中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法,二次衬砌施工采用自行式针梁台车,克服隧洞作业空间小、风险高等困难。
该工程在提高豫北地区抗旱能力、保障区域粮食稳产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建成后,可全面提升河南省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并为黄河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连通、补水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编辑:李金鹏
审核:曹继东
素材来源:水电七局、水电十一局、水电基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