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研究院
【腾讯研究院 ★ Tencent Research Institute】 网聚智慧,连接世界!网罗互联网前沿理念、传递互联网发展声音、汇集互联网研究成果、推动互联网法治进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比特币突破79000美元#【#年内比特币涨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A股走强吸引投资者跑步进场#】#A股10 ... ·  5 天前  
新浪科技  ·  【#iPhone将可预估充电所耗时间#】科技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研究院

纸片人互联网生存指南:请不要爱上我

腾讯研究院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8-06-25 18:37

正文

去年《恋与制作人》火起来之后,与“纸片人”交友也火了起来。

与真人不同,手机屏幕中的游戏角色、虚拟偶像,总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的想象,按照最完美的方式回应我们的社交需求。

有些人觉得沉迷于与纸片人的虚拟社交“幼稚”,但如果细细想来,纸片人这一概念又何以专指游戏和动漫里的角色呢?

在社交网络中,一个人的特征简化成一个昵称+签名+头像摆放在个人页面上,我爱上了一个人因为ta的头像很酷,或者ta的签名好文艺……

互联网让你的男朋友、我的女朋友变成了一部手机,屏幕亮起、信息弹出,这是爱的召唤。

互联网世界的人们变得很像游戏中的人物,被设置一些动作、技能、性格,以文字、图像的形式表达;往深处说,更像黑客帝国中的设定,所有的形态只是代码,一眼便可看透。

“笑什么笑,你也在和纸片人谈恋爱。”

互联网时代下,社交方式的革新,社交模式的改变以及社交过载的出现,让个体“人”呈现出一种扁平化、虚拟化、标签化的状态。

有人说这是一件好事,让塑造自己所希望塑造的个人形象变得容易。但更多的声音是反对的,有研究显示互联网式社交虽然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却会让人变得更加孤独,使用网络对人们的家庭关系影响最大,他们和家人的联系和交流会明显减少,随之社交圈也在缩小,抑郁和孤独感便会增加 (Kraut, 1998)。

《自恋时代》一书从“自恋”的角度来解释互联网对人类社交生活的影响——社交网站是传播自恋文化的“主力军”,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2.0时代”使大众更加追求关注,刺激了自恋文化的发展。自恋所带来的负面也是显而易见的:攻击行为,物质主义,缺乏对他人的关爱,肤浅的价值观,这些负面效应让人们陷入更加深刻的孤独和自我怀疑中。

S君就带领大家看看T调查给出的互联网时代纸片人的特质,你又中了几条?


  纸片人的特征:

“人人都贴标签,却又都是无面人”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复杂而独特的,鲜活地存在于人际互动中,但线上过载的社交让社交变成了一种“浅尝辄止”的行为,我们很难再体会到个体与个体间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一方面,当建立和维护关系超出了自己能够处理的限度,无论是在试图了解别人还是自我呈现时,人们都倾向于用贴标签的方式模块化处理,复杂的人被简化成某个标签。

另一方面,传统社交中每一次与特定人群的互动,在社交平台上都变成了面对所有人的互动,人们反而害怕表露态度、展现个性,害怕被别人指摘,所以独特的人戴上了整齐划一的面具。

被访者M06:网络时代人们最喜欢贴标签。因为人太多了,我们通过“贴标签”去分类,从而记住别人。但是一个标签怎么概括复杂的人性呢?

被访者M10:“朋友圈”刷多了,我越发觉得所有人都变得越来越一样了。你会发现所有人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东西,发同样主题的“朋友圈”。每个人明明是有特点的,但是在社交平台上却成了无面人。

器”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纸片人式社交:

“我有四千好友,却没有亲密朋友”


每一个人的社交关系网络都会按照人际亲疏关系进行层级划分。与我们日常联系最紧密的那一层是“亲密网络”,主要是家人和好友,他们能够提供情感性支持;在亲密网络之外,则更多的是由普通朋友、同学、同事及其他认识的人组成,主要提供工具性效用。

在传统的社交空间中,亲密网络有更多与我们互动的途径与资源;但在互联网空间中,不同的关系层级之间没有了优先级,所有人都具有完全相同的途径和资源达到任何一个人。于是,亲密关系常常被忽视。

被访者M09:我微信里有四千多个好友,两百多个群,每天都与无数人打交道,但有时候却找不到一个亲密的朋友。打开“朋友圈”,只看见无数陌生人和陌生的消息。

被访者F19:我每天在微信上收到的消息多到爆,我为了某种工具性上的原因要维持关系,所以不得不回复;而那些我真正要好的朋友发消息过来时,我觉得完全处理不来,常常忙到很难静下心去回复他们。明明是亲密的人,却反而在处理众多关系中被忽略掉了。

”供技术支持

  纸片人式情感:

“情绪暗流涌动,却流不过屏幕”


相比于线下面对面的接触,以文字为主要交流方式的线上社交更像是一个二维空间,“我喜欢你”这件事可以用一个带桃心的表情表达,我的心情如何可以用emoji传递,这些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却是没有温度的代码,它不是一个有热度的拥抱,也不是有触觉的表情,它能表达的情绪是有限的。

被访者F05:他在你面前,即使不说话,你也能看到他的表情、动作,感受到他的存在。但线上互动中,即使他的头像一直在那里,也只有消息发过来的那一刻,才能感受到对方模糊的存在。

被访者F12:情绪是有流动性的,两个人某时刻会感到情绪共振;而在线上,它是流不到屏幕那边去的。

器”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纸片人式生存:

“别玩手机了,和我说说话可以吗”


正如T调查的主体报告所言,社会大众对“重度手机使用挤占了线下互动”这个问题的关注度排名第三。当线上社交持续过载,它可能会挤占线下的社交。“永久在线”的线上生存方式,让线上和线下的生活没有了明显的界限,真实空间中人也许就成了浮云,更少的语言关怀,更少的肢体互动。

被访者M22:现在的夫妻都是一人抱着一个手机,两个人变得生分。以前两个人除了说话没别的事,现在都看手机了;你跟她说话,她就觉得很不耐烦,说我和别人正聊着呢。

被访者F20:我妈开始沉迷微信时,我经常因为这事儿跟她吵架。她几乎天天捧着iPad,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我跟她说吃饭就好好吃饭时,她就跟我急。

▼ S君小总结

不置可否,我们会被我们生活的互联网时代塑造成纸片人——我们不得不将自己设计成合适的“人设”,不得不迎接突如其来的“友情”,我们活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却也是“第二人生”中一只行走的纸片人。

有一些事,我们很难改变;有一些事,我们可以选择,就是不要爱上纸片人,不要爱上那个刻意选过角度的自拍,不要爱上精心润色的签名,不要爱上看起来深刻文艺的个人主页。

我们可以选择那个屏幕背后的人,那个能够输出有趣文字的人,那个复杂而狡黠的灵魂,那种猜不透又说不清的情愫。正因为复杂、独特、不可预测,人才能成为人,人才能与人深刻交流彼此理解,扩大个体的阈限,拥有生命的厚度。有时候,不是社交媒体的错,也许是人类自己忘记了我们来时的路,忘记了我们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可能性。

希望在黑夜里,陪伴你的是有温度的臂弯,而不是对着代码说情话。



本文中的调查案例来自S-Tech出品

《T调查2017:失衡的天平

——科技产品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T调查是腾讯研究院发起的Tech for Social Good(科技向善)项目的起点,我们试图测量大众对当下科技产品的真实感知通过描摹对科技产品的态度图景,把脉大众对科技的评价尺度;通过聚焦科技相关的重大问题,寻求问题解决和进步之道。



电子版报告即将正式在各大渠道上线,

请大家持续关注~


 


今天的互动话题是:

你是哪类产品的忠实用户,

你是它的粉丝吗?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评论,

我们将选出点赞数最高的一位,

送上T调查精装纸质版报告书一份~


点击浏览失衡的天平系列往期:

BAT有10亿用户,但没有粉丝

互联网非主流用户图鉴

✎ 作者 | 大奎   

✎ 编辑 | 王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