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蜂鸟微课堂
免费公开课周周有,专业讲师教你从零基础开始学摄影,群内随时答疑,解决你所有摄影相关问题。更有摄影大咖干货分享等你来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中铁  ·  《中国中铁》融媒体报「1078期」 ·  昨天  
中国城市规划  ·  央视解读 | ... ·  4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视点 | ... ·  4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一图读懂 | 深圳的公园将如何命名? ·  4 天前  
中国交建  ·  阿狸的夏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蜂鸟微课堂

搞定前景,就等于搞定了风光大片?

蜂鸟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19-12-18 19:30

正文



Hi, 我是极影 AX 成员—— Miller 姚明来
能看完这 4000 多字长篇大论的同学,姚老师给你点个赞。


文末,送一组福利: 托马斯野外裸照 .zip



我个人很擅长拍摄这类具有很强冲击力的图片,想要拍摄这类图片,没错,我们需要一支超广角,超广角镜头有个 bug ,就是畸变。 所以这也是这类镜头在其它摄影领域用的比较少的原因,但是想要拍摄出冲击力,我们恰恰就是要利用镜头的畸变去夸张和强化这种视觉上的冲击。


广角镜头谁都有,但是很多同学都无法拍出这类图片。那是因为图片缺少了最重要的元素——层次。通俗说,就是前景,中景和远景。


上图拍摄于喀喇昆仑 K2 区域(微调曝光,几乎是原片)这种图片也是大家拍摄风光最典型的方法。 站在观景点,拿着广角直接横向拍摄。但是这类图片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层次和空间感。所有的元素都堆积在远景,雪山和河流感觉就像在同一平面,缺少景物之间明显的位置关系,导致整张图片就很平。


但是不是说这类图片不好,很多时候确实这类平铺直叙,简单的图片更加耐看,我这里想说的是在你连脑子都不动一下,直接观景点一站就按快门这种拍摄方式,你作为摄影师的创造力在哪?通过图片我看不到你的任何想法。风光摄影师不是复印机。


上图是我下到图一中的河流区域,以水面为倒影拍摄的。这张图片也几乎是原片。这张就比图一更有层次了,因为河流的泥滩区域构成了图片的中景。这相较于图一只有远景这一个层次而言这张图片已经有了两个层次,空间感就更胜一筹。


拍完图二,我又顺着河流往雪山方向走去,我找到了河流上游的狭窄区域,河流的上游在乱石区域形成非常急促的溪流,于是,我拍摄到了下面这张图片


这张是一张调色完毕的成片。我在拍摄的时候还录了视频,我截取了视频的两帧,给大家看看当时拍摄时在户外的状态


我把三脚架架在溪流中间,然后站在石头上。以奔腾的溪流为前景,用 16mm 的超广角纳入了雪山和溪流。 大家注意到我采用了一个略微俯拍的拍法,这样可以更多的纳入前景,用超广镜头的畸变去放大前景,从而强化冲击力。


图三相较于前面两图,包含了三个层次:前景,中景和远景。无论是气势还是层次都强了很多


相较于图二只有中景,前景的纳入让视觉在画面的最近处有了落脚点,从而视觉顺着中景一直延伸到远方的远景。这样,整张图片中元素间的空间关系就很明了了。


拍完上上图,我离开溪流,爬上溪流右侧的山坡,我找到了一簇野花,用野花作为前景,我拍摄到了上图,这张也是调色完毕的成片,同样由于纳入了前景,图片更有立体感。
总有刁民想害郑,之前有一些 sb 说我这张图是合成的,下面两个视频是当时用手机记录的拍摄花絮,大家可以看一下拍摄状态。




但是,我必须要很客观的说,图四存在问题。相较于图三溪流为前景的图片,这张图片的层次感不理想


这张图片只有前景的花和远景的山。缺少了中间过渡连接的中景。这让整张图片的有点脱节,空间感没有太好的被拉伸出来。
综上所述,拍摄这类图片的一个小 tip 就是在加入前景的同时,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也要最好找到能够承上启下的中景作为视觉的过渡区域,让画面的层次更加丰富,视觉引导更加流畅。

讲完纳入前景对图片的重要性,接下来要说说如何去选择前景。




(一) 引导线

寻找那些具有线性延伸向远方的前景,将其纳入构图,这样画面的前中远的元素就会通过引导线被串联起来。


上图拍摄于某海滩,画面的中景处有很多凹陷的沟槽,当浪打上来时,会退的非常快,很容易在我所站着的区域形成拉丝。这些拉丝的海水就像是无数条引导线,指向画面的远景——这一堆高耸的海礁石。


这种利用海水退下时拉丝作为引导线的拍法也是海景摄影的常用技巧


这张图片比较特别,是以匍匐在地面的树根作为引导线将视觉由前景引导向远方的山。下图是没有纳入前景的大众拍法的图片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带前景的,无论画面丰富程度还是层次感都差了很多,所以,我们在拍摄前一定要多思考,多寻找一些前景,让画面与众不同。


这两张图片,第一张是日出,第二张是月光。拍摄瀑布我不会只拍瀑布本身,通常我会以水流作为前景,而水流的流向作为引导线将视线引向远景的瀑布。


很多有趣的引导线需要你在拍摄前去仔细探索,比如这张,花的排列和走向非常有意思的形成了由近及远的引导线。拍摄这张日照金山图片的前一天下了场大雨,雨水在低洼的草坡堆积形成了一片小水滩,刚好倒映出远处的山峰,而花朵的排列也恰好形成了完美的引导线。这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了。
(二)重复

所谓的重复就是找到很多具有相似属性的元素作为前景,用元素的重复以及几何上的透视变化去强化图片的空间感。


上图,我拍摄于海拔 4600m concordia 冰川营地,远景的这座金字塔一样的山峰就是世界第二高峰 K2 因为冰川区域很贫瘠,我当时探索了很久,爬上了一处冰盖,发现了这样奇特的地貌。冰面不知道什么原因出现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洞,非常奇特,于是我决定将这些冰洞作为前景。这些重复的无规则的冰洞延伸向远方。不同的冰洞位置不同,透视也不一样,这些几何上的变化既表达了空间感又丰富了画面。


这几张图片都是我拍摄于多洛米蒂,用重复的元素——野花,作为前景。而且,这种重复感从前景一直延伸到中景。让整张图片看上去一气呵成,非常的流畅。
(三) 画框

所谓的画框式前景,跟上面的两种构图模式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不同,前两种更多的是突出图片的纵深感和空间层次。但是画框式的前景构图方法,纵深感没有那么强,更多的是起到填充图片多余空间,丰富画面内容的效果


上图是我拍摄于火山口的图片,下面的蓝色湖泊就是火山湖,加入了前景蜿蜒的枯木,枯木刚好像画框一样包裹住远方缓缓落下的月亮,给这张图片带入了不一样的意境美。


这也是典型的框式构图,当天天空的云量不是很多,所以我找到了一处山洞,用山洞作为画框填充少云的天空区域。这样既掩盖了本来不是很好的天又让图片显的很别致,一举两得。
还有一个小技巧: 如果你碰到光板天的情况,可以找附近树木树叶之类的形成一个框式构图去遮掉略显乏味的空白天空。


这张图片就是我所说的情况(微调曝光,几乎是原片)当天是尴尬的光板天,万里无云,于是我选择了树枝作为前景去填充空白的天空。而这样的框式构图更凸显出远方的 bromo 火山,同时又交代了当地环境。


PS 此处被极影成员 Thomas 看看世界拍过以后就火了,太多人过去找 thomas 拍的那同一颗树去做前景。 效仿大神确实是学习的途径,但是很多人脑子都不动一下就直接怼那棵树去拍,从头拍到尾。 我都可以在那里找到一万种前景,为什么你们从来不知道去探索和创新?
(四) 人物
上面所说的这几种前景的构图方法已经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情况,有人可能会问,我真的找不到前景,怎么办?没关系,还有终极的方法,就是把人物也纳入构图


这些图片,我把我自己放进了画面里作为前景,让原本比较空洞的风光图片有了一种精神内涵。是装逼也好是征服自然也罢,就看你怎么解读了。国外的著名摄影师 maxrive 就是以这种人与自然的拍摄题材而闻名的。 当然他的图片更加偏重景观,更加有气势
有人说,如果我长太丑,身材太差,不适合放入画面,怎么办呢?没关系,人不能放进去,那我们就把动物放进去


这张图片的前景有两只野鸭。本来野鸭不是在那个位置,当我拍摄时发现前景右侧有点太空,而在远处有一些野鸭在活动,于是我在前景的右侧的湖面扔了一些面包,野鸭就吸引过来了,正好充当了我的前景。( 如果是保护动物不建议去喂食)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那时候湖面没有野鸭,你会怎么拍?我可能会在前景的右侧扔一块石头下去,这样激起来的涟漪也可以当做很有趣的前景元素。所以在拍摄时,我们还要发挥自己的小聪明去适度的创造一些有利的前景,给作品加分
说完了前景的各种构图方式,接下去我要讲一讲常用的拍摄技巧。

想要获得极具冲击力的前景,我们需要用广角镜头非常近的贴近前景,这样我们才能利用畸变去放大前景,让前景更加有震撼力。


就拿上图来说,前景的黄色花朵其实是非常小的,如果按照我们平时的拍法,离的远远的拍,拍摄出来的花会非常不起眼,所以,我在拍摄这张图片时去掉了三脚架的中轴,将三脚架匍匐在地面,利用超广角的畸变去放大前景的花朵。因为花朵长在斜坡上,所以很难匍匐固定住三脚架,当时拍摄时花了很长时间去调整。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购买三脚架时,可以选购那些可卸中轴的架子,这样可以让你的相机更低,更接近那些地表低矮的植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