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
绿标
即可收听
据说99%的已婚女人都有过同样的念头:
恋爱的时候天天盼结婚,结婚了却天天想离婚。
是出轨?没钱?还是家暴?
到底哪一环出了问题?
说来你可能不信,这些触犯原则的大事故,没有一个是导致婚姻崩盘的最大元凶。
朋友结婚一周年的时候,严肃地给老公列了十宗罪。
她扬言以后随便一条,
如果一周内能重复三次,她就马上冲进民政局做个了断。
看过她的清单,我由衷地佩服,不愧是干财务的,连吐槽都条理清晰。
无数次沟通,吵过也闹过。
老公总是答应得很好,却永远不改。
虽说不是原则性错误,但周而复始,这日子过得太累了,真不如去民政局做个了断。
浙江高级人民法院在前不久公布了一组数据。
2018年浙江所有离婚案件中,排在第一位的离婚原因,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字
“生活琐事”。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耳鬓厮磨的甜蜜是真,一地鸡毛的折磨也是真。
相互对立的两面,跌宕起伏地勾勒出婚姻的真相:
成年人的爱情不只在床上,还在衣柜、菜板、洗碗池、马桶,和一双三天不洗的袜子里。
看似是两个人的同居生活,其实是来自平行世界的两个成年人,20多年个人生活惯性的较量。
女人以为男人会改变才和他结婚,男人以为女人不会变才和她结婚。
结果他们都错了。
有这样一个帖子,是一对情侣同一天写下的日记,内容天壤之别。
她的日记:
昨天晚上他真的是非常非常古怪。我们约好了出去吃饭,我迟到了一会,
可能他就生气了。
不理我,不说话,气氛僵极了。
我主动问他怎么了,他只说“没事”,“不关你的事”。
回家的路上我对他说“我爱你”,他一点回应都没有,只是开车。
他闷头坐着看电视,一脸冷漠。
我感觉我要失去他了,因为他都不想理我。
睡觉的时候我决定要好好跟他谈谈,结果他自己居然睡了,我只好默默流泪。
我很确定他心里有别人了,他不爱我了。
他的日记: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水火不相容一点不夸张。
很多感情走向瓦解的根源也正是在于此:
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思维差异,谁都想维持自己的原态,谁都想让对方来适应自己。
要么一方忍得很辛苦,忍无可忍地爆发,要么一方恃宠而骄,即使婚姻幸存也愈发畸形失衡。
无论是对生活细节的挑剔,还是试探和猜疑对方的心理博弈,都是过于敏感的表现。
鸡汤里乐此不疲地告诫你婚姻要擦亮眼,但是有没有人问过,这样不停焦虑的你会不会很累?
并不是什么事都要弄得一清二白。
如果每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去看清它的本质,那该多累。
水至清则无鱼,婚姻里也需要点难得糊涂的智慧。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发明了一个词:钝感力,意为
“迟钝的力量”。
通俗点说就是神经大条,难得糊涂的心态。
爱情独有的排他性决定了,
敏感、猜疑、焦虑、紧张是感情的常态。
而婚姻细水长流的稳定性,又趋向于用舒服轻松的方式过一生。
经营婚姻,最需要的恰恰是钝感力,能够谅解对方,不拘小节的钝感。
一位老人在50周年金婚纪念日上,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
“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他犯了任何一项我都愿意原谅他。”
有人问,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
她说:
“其实50年来我始终没有列出来。每当他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跳脚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算他运气好,他犯得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个。”
相爱的两个人,不仅仅需要敏锐细腻的共情力,想你所想,感同身受彼此的喜怒哀乐,也要有不被繁琐动摇的钝感。
对小毛病若无其事,大事化小,小事云淡风轻,不死磕,不较劲。
短时间看起来是占了下风,很是吃亏,长远看实则大智若愚,最后如鱼得水。
完美的爱人根本不存在。
即使是吴彦祖的脸,彭于晏的身材,高晓松的有趣加一起,在婚姻的放大镜下,也还是看得到美中不足。
面对不合心意的事情,有的人耿耿于怀,一日三餐全是狼藉,有的人要除之后快,你不改就是不爱我,有的人却不太在意,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忽略不计。
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并不完美的人。
钝感力对于爱情的意义,是接纳对方的习惯,尊重对方的过去,在求同存异中不断找到相处之道。
渴望在蜜罐里甜蜜一生,那是恋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这才是婚姻。
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过一个爱情理论,圆满的爱有三要素构成,缺一不可,分别是:
激情、亲密和承诺。
他把三者形象地比喻为三角形的三边,三边的长度越趋近,爱情越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