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还记得《冒险小虎队》吗?
636
就是这个样的
说起来,不知道多少人小时候接触过这套书,由奥地利人 —— 托马斯·布热齐纳创作的《冒险小虎队》系列书籍,虽然在你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给你买这本书的时候,他们大部分时候都想到的是那个来自台湾的青春偶像组合,但是对于你来说,这本书很可能比那个乐队要有趣的多,不知道我这样的一番描述是否有唤醒各位关于这本书的记忆。(前一阵子,TCP 频道介绍增强现实艺术书《lin_ke》的时候也提到了《冒险小虎队》。)
作者简介
这本书讲述了三个热衷于冒险,或者说作死的热血小青年,在一次次的大难不死中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死里逃生,并在最终成功揭开阴谋拯救危机的故事,这样说起来肯定挺俗套的,但要相信的是,绝大部分男孩的心里总会有着一个冒险救世界的英雄梦,有些人直到长大都一直是如此,可以说这也正是为何007系列可以拍摄长达半个世纪的秘诀。
书归正传,虽说近几年随着人的成长和兴趣爱好的改变,我并没有继续关注现在的青少年类小说市场了(虽然我猜测现在的青少年看得更多的应该是《斗破苍穹》这类小说),但《冒险小虎队》系列能在当年的同类竞争中傲视同侪,除去作者 —— 托马斯·布热齐纳在内容上很好地把握住了当时青少年的兴趣点,在题材的选择上保持着惊险刺激的基调,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那就是书中那极大的增强了读者参与度的谜题设计。
极强的代入感编织出了英雄梦
请无视掉我的爪子,良心的汉化还把图内的文字也进行了翻译,虽然也变相降低了谜题难度
是的,没有看错,谜题设计,假如你是曾经阅读过这个系列的读者,肯定对于这个设计要素印象十分深刻,书中每个篇章结束后,作者都会放出一道与剧情内容相结合的谜题,询问起读者关于现在的剧情中内容将如何发展,诸如,“主角躲到了什么地方?”、“什么东西引起了主角的察觉?”、“怎样才能获得开启大门的密码?”
最早的时候还要更小一些,只有左上角那个功能
当时你很难遇到互动性如此之强的课外读物
而答案则需要读者活用到一项随书赠送的神奇道具,“小虎队解密卡” 来破解,这种薄薄的塑料卡片,在最早的《冒险小虎队》系列中只有一块利用光栅原理的功能区,在之后的新生代中不断加入了诸如辅助线分区搜索之类的更加丰富的功能,所以要说到这个系列能大获成功的原因,至少有这个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是天顶星黑科技的解密卡的一半。
也正因为这个解密卡过于炫酷,当时的书店里也都纷纷将书籍与解密卡分开发放,在各种小学生聚会上此类卡片的失窃事件也时有发生(一直都想吐槽啊,没书的偷了这个也没用啊,难道还能拿去鸟巢换东西?)
其实《特修斯之船》那种需要读者参与进来的书籍,多少让我想起了这本书
在谈及游戏的时候,我们总会强调起一点,那就是游戏相较于前八类艺术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冒险小虎队》系列这样的设计,相较于现在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对比之下就有着一种极具前瞻眼光的设计感,实际上在作品中,你也可以看出作者不少类似的前卫的想法。
比如在主角的设定中,作为智囊的帕克有着一台掌上电脑,在平板电脑流行的十年前就写到了这个东西作为重要设定之一,我个人认为把托马斯·布热齐纳评价为青少年读物界的汤姆·克兰西也是不为过分的,不少男人直到老死前都是个大孩子,而成长这条布满荆棘道路上不断引领着他们前进的,也正是这些充满着力量和浪漫的一个个冒险故事吧。
说到了男孩与男人这个词,也正好说一说我的一位表哥吧,也正是他的那一书架的《冒险小虎队》,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不用一字一句就把我安利进了这个精彩的大坑,其实假若不写起这篇文章,我可能到现在都想不起他人是什么模样了,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90后这一代往往没有他们的父母辈那样有着几个兄弟姐妹,自然地玩得来的亲属就变成了那几个表哥表姐表弟表妹。
我表哥其实在小时候就相当的时髦,家里配置了一台 PS2,被抓到餐桌上给三大姑七大姨打招呼掐掐脸抱一抱这件事我一般都是不乐意的,但要是去他家的话,那我是百分之两百的乐意,那个时候其实我都不知道 PS2 到底为何物,只知道把大屁股电视转过来,神秘莫测地连上几根线,再切换信号来源,就能拿起手柄好好和我哥享受一番,在童年记忆逐渐褪色消失的现在,这也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之一(虽然他更多是记得我在火车旅行上闹出来的黑历史…)。
大概就是这种程度的黑历史吧…
现在的他呢,是一名幼师,而童年时关于《冒险小虎队》的阅读体验,也让他不断地给身边的孩子们教授着那些精彩刺激的知识,他会问起孩子们如何用一支笔和一张纸去求救,而同时令我感到惊喜的是,直到现在他还是一个认真的主机游戏玩家,他还会和孩子们讲起《ICO》、《旺达与巨像》和《最后的守护者》的故事,在那一夜和他的畅聊之后,我在醉意造成的愉悦感之下,更是发自内心赞叹起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宝贵之处。
每个孩子都有着一群儿时的好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身心的成长,渐渐地总会不可避免的经历到种种流失与离别,在被这一道道铁幕隔开之后,一个持久的童年玩伴是显得如此的珍稀,而要与一个停滞在记忆印象深处的人再次重逢,却又是如此的微妙,人总会因为着种种原因,暗中抗拒着,既会担心着现在的一切变化的不忍直视,但又暗暗希望着能重现过去日子里的美好景象。
其实在我的家族之中,也不止我一人玩着游戏,但有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向着柴米油盐的生活所彻底妥协,他们逐渐不再想着去打破玻璃窗一跃而出当一条破茧狂龙,能给他们坐下来好好玩一次《dota2》膀胱局的时间渐渐没有了,午夜十二点的投降往往是他们游戏生涯最后一次无奈的演出……
我能在《冒险小虎队》这一本书之上,再次想起了他,而他的样子除去没有了当年的幼稚青涩,没有多出那种令人无奈的世俗之味,依然是伴着那种熟悉而和悦的气息,而且不止这和往日一样的感觉,不得不说这让我倍感幸运,这本书在我小时候承载了一个个令我激动不已的精彩故事,而在今天这相隔十年的日子里,它仍然给了我一个饱满热情的故事,这个故事融化了我记忆里关于一个男孩的积雪坚冰。
30册书就是30次冒险
《冒险小虎队》系列书籍随着国内出版商的停产以及种种原因,在现在逐渐淡出了00后的视野,作者也渐渐没有了更多的情报,我甚至在想着,他在每本书结尾都写着的自己最爱的狗 —— 大菲,可能也早已离去了吧,不是每一件事物在记忆里的解冻都让人能像这种重联一样满是惊喜,在生活的齿轮下一切都不停歇地飞速运转着,记忆中的画面与细节总会逐渐消失,就像我怎么也想不起小虎队的那句口号了一样,有时记忆的解冻就是让人如此唏嘘感叹,也正因如此,怀念所产生带来的味道与质感才会这样的迷人,在那个晚上,我向着麦克风与无线网之后的表哥举起了手中盛着自由古巴的玻璃杯,痛快地一饮而尽。